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宁夏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宁夏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一,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增长的潜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规划的依据。同样,旅游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弘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宁夏(全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其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旅游景观的独特性,历史遗迹的珍贵性,回族风情的浓厚性,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到来。那么,如何更加高效的对宁夏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规划呢?这就要对宁夏改旅游资源进行一个详细,全面,透彻的分析。 二,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分类 评价 开发 三,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四,宁夏旅游资源及分类 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关的。一方水土养育

一方人,自然也养育了一方文化。要对一个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详细,透彻的分析,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1,宁夏的地理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度—107度,北纬35度—39度之间,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位于整个东亚的核心地理位置。宁夏该,地处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上中游,东临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接西域,北连大漠。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共有常住人口6301350人,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也是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宁夏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边缘,是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同时也是

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南干北湿。5—9月期间,宁夏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的黄金时节。 2,宁夏的地貌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和祁连山褶皱之间,地质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 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向北延伸,与月亮山,南华山等山脉相连,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和黄土丘陵,中部是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北部地势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银川平原,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宁夏地貌复杂,盆地交错,山地迭起。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俗,一般把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等引黄灌溉的地区称作为银北,中卫地区称之为中部,把固原市称为宁南地区。 五,宁夏旅游资源类型及总量 宁夏孕育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舒展雄浑的黄河,挺拔壮丽的贺兰山,千沟万壑的黄玉高原,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气势磅礴的六盘山脉,阡陌纵横的银川平原,构造了宁夏奇异的自然景观,历史的沧桑,以其深厚悠久的内涵,积淀为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等等,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资源。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和在大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全面普查,得出以下结论:宁夏有共计185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9个,人文旅游资源133个,服务资源13个,在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8大类,拥有46种,占全国基本类型48.4%. 以下是宁夏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基本类型 全国 宁夏 宁夏占全国 单体数 占单体总数 地文景观类 16 6 37.5% 9 4.86% 水文景观类 7 3 42.9% 6 3.42% 生物景观类 7 4 57.15% 24 13.0% 历史遗产类 21 16 76.2% 62 33.5% 现代人文类 21 16 76.2% 64 34.6% 抽象人文类 7 2 28.6% 6 3.24% 旅游服务类 7 5 71.4% 13 7.02%

地文景观类 A:山岳风光 贺兰山,六盘山,拜寺口的飞来石,蘑菇石,贺兰山的丁香谷等 B:沙丘风景 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 水文景观类 A:河川盛景 黄河九十九道湾,泾河

B:湖泊风景 沙湖,黑泉湖,青铜峡水库等 生物景观 A:珍惜动物 中华秋沙鸭,芦苇荡 历史遗迹类 A:文物古迹 同心清真大寺,中卫高庙,西夏王陵,明长城 西部影视城,水洞沟, B:近代史迹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烈士陵园 现代人文类 A:民族文化 回族文化:节日,习俗,礼仪,服饰,歌舞 抽象人文类 民间传说,特色民俗 旅游服务类 酒店:悦海 旅行社:国旅,中旅

以下是对上述表格呈现出的内容的详细分析 1,地文景观类 宁夏地文景观充分体现了宁夏自然环境的过渡性,多样性和不均衡性。但是由于宁夏旅游业起步较晚,对于贺兰山,六盘山等山地资源的开发较为迟缓,且,由于近些年来的全球变暖,从而导致宁夏地区降雪量和降水量的下降,故山地滑雪会有困难,所以,对于山地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太过乐观。 然而,对于沙丘风景来说,前景不可限量。宁夏的沙丘风景以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最为典型,草方格的铺垫,横穿沙漠的冒险,沙漠越野的举办,都给沙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对于中国南方,东北,等一些发达地区,沙漠景色是一种新奇。在发展沙漠旅游这一方向,最为典型的是沙坡头和沙湖。二者都由沙组成,近些年都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而且沙坡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和沙湖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并且都开发出了相应的沙漠旅游产品。对于外界的吸引力也在逐步增强,但是,在开发沙漠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宁夏旅游业起步较晚,区域内缺乏宏大,独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而且沙漠旅游等大部分资源都与邻近的内蒙,甘肃,新疆都有相似之处,缺乏应有的特色和气度。就连旅游产品,大有相似之处。 2,水文景观类 对于宁夏来说,最大的水文景观莫过于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了。天下黄河富宁夏,而宁夏所有的引黄灌溉地区都因为黄河而富裕。在宁夏,黄河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资源,而是依附于其他的旅游资源,诸如最为著名的黄河九十九道湾,就是依附于沙坡头景区的,而且旅游项目单一。再看泾河,只是作为一条灌溉河流,并没有开发,利用。其次是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且不管是黄河还是泾河,都有凌汛期,所以在开发利用的时候要考虑这个问题。 其次对于湖泊景观,沙湖,沙与水的巧妙组合,是我国荒漠化湿地中沙与水融为一体的独特的生态环境区,既有大漠风光的豪放气度,又有江南水乡的温柔秀丽。沙中有湖,湖中有沙,湖泊内有大片芦苇荡,每当夕阳西下,就会给人一种如在仙境的美好感觉。水上摩托,冲浪,滑索,水上娱乐节目很是吸引人。可以说发展前景和空间是巨大的,前提是有自己的特色。沙坡头和沙湖其实是一个类型的,但是沙坡头偏重于沙,两者都有滑沙,水上娱乐等一系列的项目,基本上没有差异可言,所以如何在相似的环境下开发出与众不同的点,这就是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3,生物景观类 宁夏的生物景观主要是指珍惜动物,鸟类,以沙湖的珍惜鸟类为主,沙湖是鸟的天堂,这里有鸟类198种,100多万只,占宁夏鸟类总数的36.14%。这里鸟的种类主要有白鹤、黑鹤、天鹅、灰鹳、大鸭、丹顶鹤、中华野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等21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沙湖是宁夏苍鹭最大的繁殖地,野鸭成群,仅在湖区繁殖的斑嘴鸭和赤嘴鸭就在数万只以上。沙湖鸟类中,数量最多的是候鸟,年迁徙100万只以上。而且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9-10月两个时期。春夏之交,候鸟南来,鹳鸣鹤舞,天鹅翔集,百鸟争鸣,声闻数里。众鸟飞时,声如轻雷,盘旋回折,遮天蔽日;群鸟落处,形似云布,枝头水面,无可数计。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全球变暖等环境污染问题,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也不如以前那样多。同样的,鸟类的欣赏只是一方面。 4,历史遗迹类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历史遗迹类的旅游资源在宁夏是最为多,也是最为悠久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水洞沟,西夏王陵,清真大寺,贺兰山岩画,这些都是宁夏的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这些历史遗迹都从不同程度上,不同角度上展现了宁夏的文化,诸如西部影视城和水洞沟,明长城,都展现的是宁夏的荒凉,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西夏王陵这是西夏文化的代表。由现存的西夏王陵,西夏文化,西夏文字等构成的西夏文化,堪称是宁夏垄断旅游资源,其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现在宁夏对于西夏文化的重视,加大了对于西夏文化研究与保护的资金,技术的支持,可以说现在的西夏文话,他的发展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的场所,那家户清真大寺,作为宁夏众多清真大寺的代表,以其庄严肃穆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被众人所熟知,但是相对于其他文化遗迹,那家户清真大寺的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开发方式较为单一,保护措施不够。 5,现代人文类 众所周知,宁夏是回族自治区,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现代人文类旅游资源中,回族的文化占有重要的部分。回族歌舞,最为著名的是“花儿”,被列为中国遗产,回族服饰,回族礼仪,回族节日,其中以三大节日最为著名。但是根据调查,在来宁夏旅游的游客中,很少去全面的了解回族文化,在安排的旅游活动中也没有涉及到回族文化的体验活动。也可以这么说,宁夏虽然是回族自治区,但是”回族味”不够浓厚。除了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聚集区,但是那里由于经济的落后,交通不便等原因,开发力度,开发范围都不够。尽管如此,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回族文化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游客想要更加详细的了解宁夏的回族文化。 6,抽象人文类 抽象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其实和现代人文类是比较相像的,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7,旅游服务类 宁夏的旅游业起步还是相对比较缓慢的,但是,旅游业是迅速发展的,据调查,2012年,全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平稳有序,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达1340.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 ;实现旅游总收入103.39亿元,增长22.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38.9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0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和23.0%。这就显示了宁夏业良好的发展趋势。相对而言,宁夏的旅游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在这种趋势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六,宁夏旅游业的总体评价及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宁夏旅游资源有其独特性,但缺乏鲜明的独特,缺乏知名度,其次是对于无形的旅游资源,诸如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并没有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但是它的开发空间是巨大的。最后,宁夏南部和宁夏北部都有其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交通,经济的原因,导致南部的旅游资源如同虚设。所以,要想发展旅游业,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是我对宁夏重点开发的旅游资源发展的一些建议 1,西夏王陵—旅游文化的胜地 对于西夏王陵的开发,一定要有宽阔的文化视野,要大力挖掘扩充其文化内涵,如西夏王国的历史,政治,法典,既供大众游览,又吸引文学艺术界来此考察。其次,对于西夏王陵的规划上,一定要在建筑,绿化,雕塑的统筹布局下体现西夏文化的内涵和个性,独具匠心,杜绝雷同,最后,要根据西夏文化,设计制作出形态精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旅游产品。 2,回族风情——民族精品 民族风情是某一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等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宁夏是回族自治区,尤其是在宁夏南部山区,至今还保留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法典,在文化,建筑,宗教,礼仪等方面,既有穆斯林的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宁南的穆斯林和银北的穆斯林,宁夏也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面对这一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一定要大手笔,打“精品”战略,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深度开发。比如在独具特色回族聚居地区建设回民一条街,活着回族文化体验馆,回族民俗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