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如何选择润滑油关于机油,想谈以下几点:(1):关于30油与40油的区别(例如5W-30与5W-40中的30与40),其实20、30和40只是对机油在100℃时运动粘度的一个范围的代表,跟环境温度真的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2):关于四季通用机油的粘度的选择。
这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
我们既然已经摆脱了环境温度的束缚,那么之前那些所谓的冬季机油夏季机油的区分我们也就可以抛之脑后了,因为发动机在充分热起来之后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是差不多的,都在90-100℃左右,那么如果你的车的原厂推荐机油粘度在冬季是5W-30,那么在夏季你同样可以使用这个粘度的机油,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这样使用机油会有那些弊病。
但是这里有两点是需要着重提一下的,首先是关于W前面这个数字的选择,在SAE J-300(2007)标准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低温启动粘度和低温泵送粘度,基本上的原则是W前面的这个数字减去35所得到的数字代表着在那个温度以上车辆是可以正常启动的,比如10W的机油在-25℃以上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温度是一个极限温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最好不要去尝试极限,以北京为例,冬季最低温度在-15℃左右,那么15W的油就差不多是极限,所以最好选择10W、5W甚至0W的油。
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关于HTHS:(3):关于150℃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 如果你经常暴力驾驶或者长途高转的话建议用HTHS≥3.5的机油,这样的话大部分30的机油是不满足这一条件的(当然也有很多30的全合成机油其HTHS是高于3.5的)。
更详细的关于HTHS的内容我们在后续关于ACEA认证的内容中再讨论。
(4):关于Cp和Cts.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关于粘度的单位,这里把他们的关系简要介绍一下:cst是运动粘度的单位,里泊(cp)是动力粘度的单位,它们不能直接换算.它们的关系如下:ν=(η/ρ)*1000其中: ν是运动粘度, cst;η是动力粘度, cp;ρ是密度,kg/m3.(5):比较稀的机油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节油效果,因为毕竟机油稀的话发动机内部零件的运动阻力就相对减小,所以现在国际上用油的趋势是越来越稀。
(6):反观羚羊原厂推荐机油。
原厂推荐冬季5W-30,夏季15W-40,通过前面的一系列叙述我可以很轻松的得到下面的结果:(7):综合以上种种,结合我自己平时的驾驶习惯,我选择5W-30的机油作为四季通用机油使用。
一:先选粘度。
粘度的选择主要看2方面,主要是针对车然后是针对驾驶者的驾驶习惯。
当然还涉及冬季低温粘度的问题,主要针对0W,5W,15W这些的选择,这些相对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赘述。
1:针对车。
主要就是一个HTHS的问题。
德系一般要求HTHS大于3.5,法系一般要求HTHS大于3.2,美日中韩系对HTHS基本没有要求。
这些大家根据自己使用手册上对于粘度的要求去单独对照。
当然了,某些车厂对于机油粘度的推荐存在比较白痴的地方,比如长安铃木,比如某些国产车厂,这些需要单独对待。
2:针对人。
如果你的习惯是暴力驾驶,经常4000转以上行驶,那么你对HTHS的要求就要提高。
可能有些车友要问了,说是在谈粘度,为什么你只去说HTHS啊。
没错,粘度选择上最重要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HTHS,这个指标和烧不烧机油是直接相关的。
150℃高温高剪切动力粘度(HTHS)就是用来描述摩擦副下(活塞环与缸壁摩擦处)机油的状态,烧机油了就是因为HTHS低了(当然了,要排除因为气门油封等问题所导致的烧机油的情况),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HTHS更高的机油。
而高转下,摩擦副温度更高,剪切力更大,所以对于HTHS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选择机油的时候我们对100度运动粘度有没有要求呢?有!在满足HTHS要求的情况下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能低就别高。
100度运动粘度主要用来描述除摩擦副外其余地方机油的状态,粘度低的话车子会感觉比较轻盈随之而来的就是动力性感觉上要好一些,同时燃油经济型也会有所帮助。
2:100度粘度高的话对于发动机噪音控制会有帮助,这一点针对同系机油而言,关于噪音控制后边还会有详述。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来,就是关于机油粘度与抗磨性关系的问题,有人会认为机油粘度稀了之后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这一点其实还是基于HTHS的问题,如果HTHS足够就不会存在伤害的问题。
从抗磨损角度来说,起到作用的不仅仅是油膜,更主要的是机油的添加剂配方,里面的抗磨添加剂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磨损是发生在工作过程中最极限的边界摩擦情况下的,这时候磨擦副之间的油膜已不存在了,是起不到抗磨作用的。
需要额外的化学成份来起到抗磨作用,比如锌、钼和磷。
燃烧做功的混合气能够达到500度以上,在点燃混合气做功,活塞向下运动之时,缸壁上部的残存油膜还能存在么?温度超过了机油闪点之后,机油已经被气化了烧掉了。
下一个排气行程,活塞向上运动时,油膜已不存在,机油还能起到抗磨保护作用的就是里面的抗磨添加剂在缸壁上形成的化学膜。
另外不论是压缩行程还是做功行程,在上止点附近活塞受到的压力最大,因曲轴环形工作,连杆绝大部分时间是倾斜的角度原因,活塞向单个侧面的压力也就越大,活塞环对于缸壁的剪切压力就极高,如果再加上告诉的剪切运动,此时会发生严重的边界摩擦,油膜破裂,起保护作用的也不是油膜而是化学膜。
很多车使用机油的添加剂配方不够优秀,所以它缸桶被磨成上大下小表现的就比较明显。
希望根据以上这些可能帮助您选择到适合您的车也适合您的机油粘度。
我经常这样说:机油的粘度选对了之后,其他的就是再错也错不到哪里去了。
当然了最后留了一个关于噪音控制的小尾巴,所以我们现在开始第二个方面的讨论,二:噪音控制。
在意噪音的车友还是为数不少的。
其实在我看来,机油对于噪音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确实有影响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主要基于2方面的考虑:1:100度运动粘度高一些对于抑制噪音有帮助。
但是就像刚才在粘度选择问题上的阐述,粘度上去之后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2:在基础油的选择方面。
目前来讲普遍认为PAO要较3+及酯类在抑制噪音方面差一些,因为PAO的极性较差。
所以以静音为主要取向的车友在选择全合成机油的时候就尽量避开以PAO为主要基础油的品种吧。
壳牌的机油主打的特点一个是对于发动机的清洁能力,再一个是保证动力输出的宁静顺畅。
壳牌的明星产品灰喜力(超凡喜力)5w40 SM级别这款是全合成机油,是壳牌的最高端机油,有着出色的静音技术。
之所以机油能降低噪音是因为其润滑好,磨损小,震动小。
而我们平常用车最常用的是黄喜力,如HX5、HX6。
其中HX6是HX5的升级版,但优化效果有限,如果想对爱车进一步养护还是使用蓝喜力更加合适。
作为壳牌的竞争对手,美孚也是机油业界公认的大品牌,其主打的王牌是抗磨损配方。
这可以让发动机减少磨损,延长寿命。
美孚的产品分为三个档次,美孚力霸、速霸与美孚一号。
速霸2000是其主推的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价格介于HX6和HX7之间。
适用车辆为大众宝来、现代索纳塔、日产骐达和标致307等。
嘉实多机油。
嘉实多机油的特点是他对发动机冷启动的保护。
发动机的磨损大部分是在冷启动的时候产生的,这时候发动机的缸壁上只有很少的机油润滑,会造成比平时多的多的磨损,这也是需要热车的原因。
就是的机油有很好的油挂性能,可以减少频繁启动的磨损。
嘉实多的金嘉护和磁护是最常用到的两款机油,但两个产品技术特点各有侧重,嘉实多金嘉护的强项是清洗发动机的油泥,保护发动机抵抗油泥,满足更长换油周期,确保发动机健康。
而嘉实多磁护侧重对发动机冷启动的保护。
磁护机油中的智能分子,会吸附在引擎部件表面提供额外保护层,在引擎启动瞬间即可提供保护。
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AMSOIL安索5W-30 XLF超静音全合成长效汽油机油。
不推荐使用车型:德国大众,奥迪,奔驰,宝马,旗下各款车型均不适用该款机油,法国标致雪铁龙部分车型,诸如标致雪铁龙的2.0,2.3排量发动机也不适用。
部分菲亚特车型,国内常见的派力奥,周末风,派朗等等均不适用。
AMSOIL XL 5W-30 SYNTHETIC MOTOR OIL 5W-30(XLF)Kinematic Viscosity @ 100°C, cSt (ASTM D-445)100摄氏度下运动粘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下10.9 Kinematic Viscosity @ 40°C, cSt (ASTM D-445)40摄氏度下运动粘度,常温下64.8Viscosity Index (ASTM D-2270)粘度指数160CCS Viscosity, cP @ (°C) (ASTM D-5293) 5524 (-30)Flash Point°C (°F) (ASTM D-92)闪点226 (439)Fire Point°C (°F) (ASTM D-92)燃点240 (464)Pour Point°C (°F) (ASTM D-97)倾点,可流动的最低温度点-43 (-45)Noack Volatility, % weight loss (g/100g) (ASTM D-5800)挥发率10.5High Temperature/High Shear Viscosity@ 150°Cand 1.0 X 106s-1, cP (ASTM D-5481)高温极限抗剪切性3.3Four Ball Wear Test @ 40 kgf, 75°C,1200 rpm, 1 hour, scar diameter, mm (ASTM D-4172)四球机抗磨测试0.44Total Base. Number (ASTM D-2896)总碱值9.0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概述【废话】说实在的,我本不想写这篇文章,有关机油的话题已经都很烂了,百度一下所谓的百科里面都有好多详细的介绍。
各类有关机油的文章也非常多,几乎每个汽车门户网站和大大小小的汽车用品类网上商城也都有介绍。
但是今天,我还是不落俗套的写了。
原因很简单,我真的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是想完整的告诉读者,你应该如何选购最适合你的机油。
那些文章要么太含糊,要么太专业,很难说看完文章之后对于选择机油这件事情再也不揪心了,再也不疑惑了,有能力非常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油。
别以为今天你终于可以找到这样一篇文章了,其实,本文也做不到。
不过,也许,试试吧。
在开始我们先讲清楚,本文只介绍非竞技类的车用汽油发动机润滑油。
文章中有涉及到一些英语词汇,但是我已经尽量使用中文表达,有时候用中文表达英语缩写词会显得有些啰嗦,特别是有关粘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