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1 目录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 2 一、 区域地质概况 ....................................................................................... 2 1. 地层 .................................................................................................... 2 2. 产状 .................................................................................................... 2 3. 构造 .................................................................................................... 2 4. 岩浆岩 ................................................................................................. 3 二、 矿床地质特征 ....................................................................................... 5 1. 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 6 2.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化富集特征 ................................................. 6 3. 钨成矿的规律 ....................................................................................... 7 4. 成矿分析.............................................................................................. 7 参考文献 ........................................................................................................... 7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2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 江西西华山钨矿产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文章通过对西华山区域地质
概况的分析和该地区某一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的问题。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脉钨矿床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着近百年采钨史的大型钨矿床。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 为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累计探明钨储量 为8.13×104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是赣南钨矿的一个典型矿床。
一、 区域地质概况
1. 地层 西华山钨矿田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江西省南部北东向池江大断裂的北西盘,赋存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之中。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地层走向北东东或南东,倾角60~80°,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特征。在一些山岭上残留有中泥盆统砂砾岩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岩浆的侵入,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钻孔中常见到黑云母角岩、角岩化砂岩、板岩及斑点状板岩等。
2. 产状
西华山含矿岩体以60~70°交角不整合侵位于寒武系浅变质岩内,岩体直接与石英砂岩、云母石英片岩、砂质板岩接触,形成明显的接触变质带。岩体由近及远,变质作用由强变弱,形成了宽度不等的角闪石角岩带和斑点状板岩带。含矿岩体北西—南东长7 km,北东—南西宽5. 5 km,略呈椭圆型,为一小型复式侵入体,出露面积20 km2。同位素年龄值为184~140 Ma(王泽华等, 1981),属于燕山早期产物。由北西向南东侵入,先后由五个侵入阶段组成(刘家远, 2005),与钨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γ52b)、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52a),其边部分布着略具北西走向的两组六个钨矿床。西华山为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西南边缘,系裂隙充填型的高温热液矿床。
3. 构造
西华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经受了华夏、新华夏构造的影响,构造异常发育。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形成了北北西向古老褶皱基底。后期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叠加其上,在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交切基底的地段,是构造的有利地段,控制了西华山花岗岩岩株的侵入。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二组,一组为NE向和NEE向,一组为EW向。它们的联合和复合、迁就部位控制着西华山岩株的侵入和成矿裂隙的展布。成矿前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后断裂表现微弱。错位较小,因此,破坏性小,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2】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3 图1 西华山花岗岩株地质图 1第四系;2.寒武系;3.震旦系上统;4.花岗斑岩;5.细粒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6.斑状细粒黑云母花岗岩;7.中粒黑云母花岗岩;8.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9.断层及产状;10.硅质标志层;11.角岩带;12.角岩化带;13.斑点板岩带; 14.钨矿脉;15.流线方向;16.地层产状
4. 岩浆岩
西华山花岗岩体同位素年令为160—184Ma,应属燕山早期。岩体呈椭圆形岩株,出露面积20km2,是一个复式岩体,其侵入期次如下表(表1-1)。【1】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4 表1-1西华山花岗岩体侵入期次表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5 二、 矿床地质特征
图2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略图【1】 1. 第四系;2.寒武系下统上部;3.寒武系中统下部;4.寒武系中统中部;5.寒武系中统上部;6.γgl-l′变斑状中粒花岗岩;7.γgl-l中粒黑云母花岗岩;8.γgl-2变斑状中细粒花岗岩;9.γgl-3′斑状细粒花岗岩;10.γgl-3细粒石榴石自变质花岗岩;11.硅化带;12.断层;13.推测地层界线; 14.实测地质界线;15.地层产状;16.矿化石英细脉 :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6 1. 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体以脉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按矿脉分布情况,南华山可分为南区和中区。南区依据矿脉产出的空间位置,自北向南、从东向西可分为五个主要脉组;中区分为二个脉组。各脉组石英脉密切分布,在平面上一般平行排列,无明显的侧幕现象,由于构造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其中每一组矿脉往往有1~2条最长、最宽、最深的矿脉构成主脉(图3)。其它的矿脉在其两侧或一侧以一定的疏密韵律展布。在剖面上作后型侧列。成矿限于在成矿岩体表壳,显示出宽、浅、疏的特点。矿脉的形态变化受成矿裂隙的控制,矿脉的构式复杂。单体矿脉形态常见波状弯曲、膨大缩小、分支尖灭、分支复合、尖灭侧现等。南区通过钻孔资料获知,矿脉绝大多数赋存于100 m标高以下,矿脉条数多,虽然脉幅不大,但较密集。延长、延深较大,矿石品位较高;本次勘查探明复合编号的矿脉95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矿脉32条,单脉走向延长80~160 m、最长360m;倾向延深80~120m、最深160m;脉宽一般0. 10~0. 30 m,部分可达0. 50 m以上,最厚0. 8m;单孔见石英脉最大厚度为1. 45m;矿脉大多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5~83°。
图3西华山钨矿区南区100 m标高水平断面图【2】 2. 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化富集特征
矿石中已知矿物有26种,其中黑钨矿、辉钼矿为矿区主要矿物。锡石、黄铜矿、方铅矿、辉铋矿、闪锌矿、白钨矿为副产矿物。矿物组合在水平方向上:南区为黑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长石、萤石及方解石。中区以黑钨矿、锡石最为富集。矿物组合在垂直方向上:矿脉上部矿物组合为黑钨矿、(黄玉)、辉钼矿、锡石等;矿脉中部矿物组合复杂,黑钨矿富集,并出现较多的辉钼矿、绿柱石、黄铁矿、毒砂以及少量黄铜矿、白钨矿、石榴子石、闪:西华山钨矿矿床成因探讨 7 锌矿等;矿脉下部矿物趋于减少,黑钨矿等迅速减少,相对黄铁矿、黄铜矿等占主要地位,局部萤石、方解石含量较多,直至无矿石英脉。这表明本区成矿元素的矿化具有一定的分带规律。矿石主要以块状构造为主,尚有浸染状、梳状、条带状、树枝状、角砾状和少量的晶洞状构造出现。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各种不同的自形晶结构和少量的他形粒状结构、交代、压碎结构。
3. 钨成矿的规律
可概括为:①钨矿床分布在隆起处;②变质岩区的矿床矿化深度大,规模大、储量多;③标志带具有找矿意义;④花岗岩与矿化关系密切,且内接触带中常有大量盲脉及云英岩型矿床。
4. 成矿分析 1.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温压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是:、由早期的似伟晶岩阶段一W、S。、Be主要成矿阶段一晚期无矿梳状石英脉阶段的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盐度呈规律性的同步降低;而流体包裹体中气相成分和HZO含量则与上述规律相反,呈现同步增高的特点。
2.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中,黑钨矿化学成分演化规律明显受成矿温度制约,即成矿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黑钨矿富含铁,妮、担含量高;而在成矿作用晚期—低温阶段析出的黑钨矿富含锰,妮、钮含量低。
3. 西华山钨矿田不同成矿阶段中氧、氢、碳、硫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早期及W、Sn、Be主要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而成矿晚期阶段成矿流体中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特点。【3】
参考文献 【1】矿床学实习指导书 孙华山 何谋春 杨振 2009 【2】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探 谢明璜 2009 【3】西华山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刘家齐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