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旱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讲,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但是近年来
人类的一些自身活动也加剧了水的供需的失衡。从人的因素上来考
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
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
源短缺。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了。在我国,控制人口、植树造
林、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
落后的灌溉方式也正在向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转变。
防治干旱的有效办法
二、防治自然灾害的有效办法是:植树造林,采用绿色植被遮盖裸露
在阳光下的一切地面。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提倡种草,因为草在冬春季节是引发火灾
的导火索。但植树时也不可把草全铲除,因为当树成林之前留住草还
可以遮挡阳光,保持水土,当树成林之后草会自己消亡。要以增加降
水改善气候为主,因地制宜,首选速成乔木,其次选耐旱灌木。
森林具备使天空多降雨水的六种功能:
㈠能制造凝结成水滴的凝结核。树木呼出的氧气是带有水分子的凝结
核,这是植物专门制造雨水来解决自身干渴的特异功能。凝结核是形
成水滴的核心,只有水气是不会形成水滴的。森林提供了大量的凝结
核。这些凝结核促成降水核心。如热带雨林自身也会降雨。
⑵ 能提高空气湿度、森林内地下水蒸发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空气
湿度提高,水气的上升补充了天空飘来的白云,使空气中水气达到饱
和,容易达到降水条件;
㈢能降低气体温度、植物通过光和作用很少转化成热能,所以树荫之
下气温低,保和的水气偏低一度即可转为露点,森林内温度比无林区
要低一到六度,空中的水气很容易转为露点,露点增大后才能形成雨
滴。
㈣ 能降低大气压力,空中的水气只有遇到低气压处才能停留聚集,
达到保和时降雨(高气压天晴,低气压降雨)森林有云海景观,沙漠就
没有云海景观;
㈤ 能降低风速。森林内风速低,空中来的云团,只有风速低或无风
时,才能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通过进一步的聚集,增加水气含量,
才能达到饱和而降雨。
㈥能加强土地的浸水、贮水和吸水功能,丰水期使地下含水量提高,
枯水期吸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有一棵树等于一水库之说。
雨水充沛的地区是现存的大森林。可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森林仅
存在酷热、严寒或深山陡涧之地,不是酷热或严寒难耐,就是交通不
便,是最不适合人类生活地区。好的一点是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保
护森林、保护动物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