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买卖合同的标的案例及答案

国际买卖合同的标的案例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买卖合同的标的案例及答案

1. 我方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出口电冰箱4 500台,合同规定。pyw-A、pyw-B、pyw-C三种型号各1500台,不得分批装运。待我方发货时,发现pyw-B型电冰箱只有1450台,而其他两种型号的电冰箱存货充足,考虑到pyw-B数量短缺不大,我方于是便以50台pyw-A 代替pyw-B装运出口。

问:我方是否应该理赔,为什么?

2. 我方某进出口公司向国外某客户出口榨油大豆一批,合同中规定大豆的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4%、含油量18%、含杂质1%。国外客户收到货物不久,我方便收到对方来电称:我方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的相差较远,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8%、含油量10%、含杂质4%,并要求我方给予合同金额40%的损害赔偿。

问: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合同中就这一类商品的品质条款应如何规定为宜?

3. AB公司出口葡萄糖5000桶,设毛重均为54公斤,净重均为50公斤。现在卖方设计了三种唛头,请问选择哪种唛头最合理?

4. 青岛某公司向日本出口一批苹果。合同及来证上均写的是三级品,但发货时才发现苹果库存不足,于是该公司改以二级品交货,并在发票上加注:“二级苹果仍按三级计价”。货抵买方后,遭买方拒绝。请问:在上述情况下,买方有无拒付的权利?为什么?

5. 在出口贸易中,有些非洲国家经常很轻易下订单,但要求我国出口企业提供卖方样品,并表示在收到样品后订立正式合同,你如何理解?

6. 我国某公司在广交会期间,与日本A株式会社签订一项出口“手工制造书写纸”的合同,并约定看样成交。合同签订后,买方又将该合同转让给另一家日本公司——B株式会社。我方公司按样品备齐货物后,依合同约定将货物发运至目的地。货物抵达日本横滨后,经开箱检验,B会社以货物部分工序为机械操作为由,向我方提出异议和索赔。试论述我方从中吸取的教训。

7. 某公司向国外出口一批红小豆,洽谈时双方谈妥出口100公吨,每公吨收US$320。但签订合同时只规定“东北红小豆,100吨,每吨US$320”。货到目的港后外商以短吨为计量单位,认为我方多供应9.3公吨,而提出拒收。

8. 某公司外售杏脯1.5公吨,合同规定用纸箱包装,每箱15公斤(内装15小盒,每小盒1公斤)。交货时,因为没有这样包装的货物,该公司改为小包装交货(每箱15公斤,内装30小盒,每小盒0.5公斤)。结果外商以货物包装不符合规格为由提起索赔。问:我方该如何处理?

9. 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德国商人出口大麻一批,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如下:

含水(最高):15%

含杂质(最高):3%

在谈判过程中,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结果,货到德国后,经检验,虽然品质达到合同规定的规格要求,但是,买方拿出货物的品质规格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要求我方赔偿损失600英镑。我方出口公司陈述说,这笔交易在交货时商品是经过挑选的,因该商品系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比样品低7%。由于我方出口公司已将留存的样品遗失,对自己的陈述无法加以证明,我仲裁机构难以处理。最后只好赔付了一笔品质差价而结案。试分析该案例。

10 1993年,我某外贸公司与西欧一客户签订一份CIF合同,出口一批工艺品,规定内包装盒子由客户免费提供。距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前三个月,公司去电“货将备妥,请速提供内包装盒子”,客户未作答复。一个月后公司再次去电“货妥急等内包装盒,否则货将无法按期装运”。客户又未置复。几天以后该客户派了一位远东分公司的代表来厂看货,当场表示“内包装印刷来不及,不再提供,可由厂方自行解决”。并指明用无印刷的单瓦楞纸盒。我方工厂当即按该代表意见办妥纸盒,进行包装,进仓待运。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前一个月,客户突然来电:“此批货物仍用我方提供的包装。”公司当即回电说明:货已按你方远东公司代表意见包装完毕,进仓待运,无法更改。客户回电承认远东公司代表同意用我方自己包装是出于好意,旨在解决工厂困难。现由于用户坚持要用印刷的包装盒,事出无奈,要我方理解和合作,但经济损失不能承担。包装一定要改,否则,将不履行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考虑到该商是老客户、大客户,关系不宜搞僵,同意客户要求,重新换包装。试就此案分析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 答:我方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如双方实现无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卖方在交货时,对于货物的质量(包括规格、花色搭配、型号等)应严格询售合同的规定。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卖方承担。就本案而言,我方在发现pyw-B型电冰箱数量短缺,应先征得买方的同意才能发货,而不能擅自其它型号的电冰箱来代替。因此,我方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2. 答: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我方交货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理应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但是否为合同金额的40%,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合同中就这一类较难掌握交货品质的出口商品的品质条款,应采用规定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的方法,来避免因交货品质难以掌握,给我方交货带来的困难。

3. 答:第1种唛头设计最合理。

4.答:买方有拒付的权利。既然合同及来证上均写的是提供三级品,出口商即应履约执

行,所提供货物如为二级品,即使按三级计价,也构成违约。因为这样无疑会影响甚至破坏进口商与其买家的契约关系,会造成大家对品质级别划分的识别和认定,破坏供应链条上商家长期形成的贸易习惯,并发生重新整理的额外费用。

5.答:大致有两种可能:

第一,进口商以卖方样品为依据,确定买卖商品的品质,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如果对卖方样品不满意,可以品质不符为由,撤消合同,即使合同成立,也可以实际交付货物品质与提供的卖方样品不符为由,提出索赔。

第二,进口商经常以下订单为由,要求提供卖方样品的真实目的是掌握商品的设计规格,以便在国内仿制,或要求其他生产商加工,或以该样品的品质要求其他供货商提供更优惠的交易条件。因此,出口商要在合同(或定单)中,加列保护对所提供样品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条款。

6.答:进出口贸易是国家间的商品买卖。买卖合同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合同首先要对标的物状况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描述。因此双方要对商品的名称、品质、等相关内容约定明确。若约定不明确,就会产生如本案例一样不必要的纠纷。在洽谈和订立合同时,必须根据货物的特性和实际情况,订明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

在本案例中,应掌握品名条款的基本内容,熟悉品名条款订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订立合同中的品名条款并能正确分析处理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相关案例。

7.答:这是一起外商利用合同对计量单位规定的不严格而拒收货物的纠纷事件。外商的做法不尽合理。由于双方在洽谈时采用的单位是公吨,并且作为计量单位,吨可解释为公吨、长吨、短吨,因此外商提出以短吨作为计量单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处理这一纠纷可经双方协商将“吨”改为“公吨”,价格维持原样。或将“吨”改为“短吨”,当然价格相应也会按比例调整。若双方不能达成有关协议可提交仲裁机构解决。

8.答:我方理亏,不得不进行赔偿。在此案例中,货物的数没有改变,都是1.5公吨;每箱的重量没有改变,都是15公斤。然而每箱的盒数以及每盒的重量改变了。也就是说改变了记件单位的包装,这也可能会给进口商的销售带来影响,当然这也是违反合同的做法,所以会遭到索赔。包装条款也是合同的一部分,改变了包装方式当然就违背了合同,必然会遭到索赔。

9. 答:本案焦点是:(1)此笔交易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或者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买卖;(2)如果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买卖,卖方是否需要负品质与样品不符的责任。

凭样品买卖是指交易双方约定以样品作为交货的依据的买卖。双方的这种约定,既可以是明示的(Expressed),也可以是默示的(Implied)。前者是指以样品为交货依据,并在合同中明确加以规定;后者是指根据交易的情况推断当事人有以样品为交货依据的意思。

从以上案情看,我方已在合同中订明了规格表示的品质条款,本应属凭规格买卖的合同。但是,在成交前又向德方寄去样品,而且没有声明是参考样品,订约后又通知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这就使该项交易变成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买卖,是自己受到双重标准的约束,对方则可以选用其中最优的品质要求。

因此,在该业务中,我方是应在赔偿后吸取教训的。如果交易货物的品质能够以规格确定,就不需要再寄送样品,更不能轻易地确认交货品质与样品相似。为了进行商品宣传也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