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稳
小剧场话剧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文艺界高呼“戏剧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小剧场话
剧演出开始萌生并迅速发展,与大型的话剧演出不同,小剧场充分体现
了简单、轻便等诸多特点,没有了辉煌壮丽的布景,色彩斑斓的灯光,小
剧场的话剧演出更加轻松,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一文化“小品”,这也使小
剧场话剧演出被贴上了“探索戏剧”、“先锋戏剧”的识别标志。1999年的
《恋爱的犀牛》和2000年的《切·格瓦拉》标志着小剧场话剧从以“试验”
和“先锋”为主的阶段向商业化迈进。前者堪称迄今为止中国小剧场话
剧史上运作最为成功的一部商业剧,后者把戏剧作为文艺社会论坛的
功能放大到极致。进入21世纪之后,小剧场话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
为成熟的演出模式和小型的“新兴文化产业”。
小剧场的宣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类的宣传方式层出不穷,
运用的宣传载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小剧场话剧在日趋激烈的市场
化竞争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现在话剧
演出中,宣传方式以及宣传途径经过由小剧场产生以来的近30年的发
展,经过从业者的不断尝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部分共识,所有的小剧对于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宣传的几点看法
(之二)103
戏剧生态/对于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宣传的几点看法(之二)xijushengtai/duiyuxiaojuchanghuajudeshangyexuanchuandejidiankanfazhierDOI:10.14043/j.cnki.xjwx.2013.06.027
场话剧宣传都要遵循或者部分使用这样的方
式,然而从业者往往会忽视宣传途径的其他宣
传问题。要想在宣传上体现价值,取得较好的
宣传效果,除去以往的宣传方式,还应该采取
以下的方式:
1.宣传的信息简单化
宣传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可能的受众
得到信息的传递途径简单化、直接化,而这样
的宣传方式建立在该演出形式具有一定票房
号召力有一定的舞台演出水平情况下是非常
有效的宣传手段和方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演出的宣传做得
非常复杂,云山雾罩,往往会使观众看了许久
也不知道要说的是什么,在这样一个“速食文
化”的社会,这样的神乎其神,经常会让观众缺
乏耐心,甚至直接屏蔽掉这样的宣传信息。
所以针对演出特点,宣传中应该体现信息
的简单化,如真正的宣传必要体现的信息包
括:演出的名称,演出的地点,演出的时间,演
出的票价,演出的亮点等。如果有了这些元素,
相信观众会对这种宣传一目了然,并且迅速地
达到了宣传的最重要的功效———信息的传达,
看过这样宣传信息的观众,如果对这样的演出
感兴趣,会马上摄取自己所想要了解的信息,
进入购票的下一个过程。
2.宣传必须注重自己的延续性
很多的小剧场话剧在自己某部演出结束
以后不太注重自己作品的延续性,导致好不
容易打出一些品牌效应以后,长期不继续宣
传,受众渐渐淡忘。在下次的演出开展之时,
又重新开始宣传,以前的宣传没有起到任何
的效果,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资源,更重要的
是没有一个长期在受众脑海中出现,不能成
为延续性的产品。所以一个成功的小剧场演
出,不仅要在乎当前的利益,也要看重今后的发展。
在北京,曾经出现过一些民间的戏剧团
体,包括小说戏剧工作室、戏逍堂,盟邦戏剧,三拓旗等。这些团体对于宣传的延续性非常重视,如
小说戏剧工作室早在2005年6月的第一部演
出作品《猫科动物》开始时他们就对其后来的
演出宣传埋下伏笔,在说明书中打出了后几部
作品的演出时间。在宣传的口径方面,也一直
在采取一种整体“打包”式的宣传方式,即在宣
传每次的演出时会将其他的该团体演出一起
宣传,这样的效果事半功倍,往往看过演出的
观众会在留下的说明书当中得到下次演出的
信息,并且有可能成为回头客。
戏逍堂会对观看过自己演出的观众提供
一些互动活动,并对可以提供曾经演出过的演
出票的观众采取促销手段。同时戏逍堂曾针对
年轻观众推出系列话剧十二星座,以十二星座
为名的十二部话剧,这样的品牌延续性,可以
引起观众的长期关注。
盟邦戏剧工作室从第一部演出开始就提
出了“欢乐+眼泪”的创作理念,并且在每部自
己的演出中,都遵循了这一原则,让观众在欢
笑中流出感悟的眼泪,在不断宣传自己的创作
理念的同时,也让观众对于自己作品形成了观
演的习惯以及观演期待,同时也让观众培养了
对于盟邦戏剧品牌的认知。并且盟邦戏剧针对
自己第一部成功作品《我不是李白》,陆续推出
了“我不是”系列作品《如果,我不是我》等,这
样使得观看过《我不是李白》的观众顺利成为
了其他“我不是”作品的观众,在宣传上不仅节
省了时间和投资的成本,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
品牌延伸性。
风靡一时的三拓旗戏剧工作室,从成立开
始就树立了“形体戏剧”的理念,为自己的制作
团队加上了让观众更易熟识的“标签”。三拓旗
所创作的《达人未爱狂想曲》、《鬼马电梯》、《6:
3》、《东游记》等7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每次在
宣传作品同时,特别强调了形体戏剧的概念,
这样这一品牌也逐渐使观众熟识。
综上所述,针对品牌的延伸性也是对自身
系列演出的整体策划的成功表现,在刚开始能
确定一段时间中所有演出的时间和场次并且
能够在演出中一直坚持延续宣传下去,是整体
策划和执行的成功之处。2013年戏剧文学戏剧艺术类月刊●xijuyishuleiyuekanxijuwenxue104
第6期(总第361期)
3.创新因素对于宣传的重要性及影响
创新的思维可以创造财富,打破以往的常
规,这样才能获得突破。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
市场非常火爆,同一时间内可能面临的竞争对
手就有五六个,观众在选择上一定会考虑尝试
新的演出形式,所以必须去做出改变,吸引观
众,并且得到认可,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在演出的宣传中,需要体现演出的创新元
素,体现出自身演出与其他演出的不同,这样
才能在众多同样的演出中,得到观众的关注。
带胸麦的小剧场话剧
小说戏剧工作室的所有演出中所有的演
员都佩戴胸麦。在话剧界的传统是不允许带麦
克风的,就算是在大剧场几千人的舞台上也是
不准佩戴麦克风的,因为台词本来就是话剧的
一种表演形式,佩戴麦克风会影响这种形式的
发挥,并且台词的好坏也是一个演员是否优秀
的重要标准。在近几年的演出中曾经有过利用
麦克风的,但是也仅限于吊麦,小说戏剧工作
室的演出为什么要用胸麦呢?这不是显得很业
余吗?然而在这样的大胆尝试以后,引发了传
统话剧与新兴话剧的讨论,从而更多的从业者
参与了这样的讨论,通过采访,导演告诉了我
们这样的答案,运用胸麦,可以达到一定的效
果,如气息的声音可以表现人物内心情绪,声
音的高低也会显得更自然等。但是京城的观众
似乎接受了这样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剧场内观
众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通过笔者暗访,观
众反应说这种表演台词的形式非常好,很自
然,不像其他演出那么做作。这样的话题性的
尝试,以及宣传的配合,不仅引发了话剧界以
及市场中的讨论,同时吸引了观众,从而刺激
了票房销售。
真功夫,带“维亚”
十年前的话剧舞台上,出现过一部话剧,
虽然这部话剧时间久远,并且在当时并没有引
起多大的轰动,但是如今提起两位主演,相信
大家都能耳熟能详。话剧的名称叫做《英雄》,
男主演叫吴越,女主演叫张静初,在排过这部话剧不久,两人在影视界迅速蹿红。
相对演员日后的名声鹊起,在此,笔者只
想引用当时这部话剧中的创新因素,当时的话
剧界,依旧以传统为主,这部武侠话剧当中穿
插了很多类似影视剧的武打因素,该剧导演王
剑春曾说道:“观众不应该用电影去和话剧《英
雄》相比。因为在舞台上,不可能表现出电影中
尘土飞扬或者大规模的金戈铁马。但是,除了
场面,剧中的武打绝对是真刀真枪的硬碰硬,
用王剑春的话讲,打斗和电影中没有两样。在
舞台上,演员使用的武器将是真正的钢刀,打
斗时会发出真实的碰撞声,而舞台动效也将模
仿电影,比如两人打斗时的声音就将和电影中
一模一样。
并且,演出中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惊
险”,演出中,剧组在舞台上使用威亚技术,演
员将表演纯正的“空中侠客”。这在话剧领域将
是最出其不意的舞台效果,观众在现场将观看
到演员们在舞台上飞来飞去。每当大幕拉开,
演出开始时,演员身轻如燕地在舞台上轻盈
“飞”走时,台下都传来观众不时地惊讶与欣喜
之声。
这样的真功夫会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
真实感,并且刺激观众的购票欲望,同时,在当
时“威亚”技术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
陌生的事物,越来越多的技术名词出现在各种
讯息中,维亚也同样被观众所了解,但陌生的
是,到底威亚是怎么回事,所以这样的引入,可
以让观众产生一看究竟的冲动,从而刺激票房
的销售。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责任编辑:陶沙
本刊5期发表的文章,《多面人格与混沌社会的戏剧呈现———<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的跨文性研究》,作者杜文馨、邹惠玲,由于排版疏忽漏排了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仿作与超越———<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因已死>之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CXZZ11_0895。特此说明。105
戏剧生态/对于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宣传的几点看法(之二)xijushengtai/duiyuxiaojuchanghuajudeshangyexuanchuandejidiankanfazh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