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al No.526 February.2013 现代矿业 M0RDEN MINING 总第526期 2013年2月第2期
豫南地区钼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王洪恩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摘 要通过对豫南地区区域地、物、化资料的综合整理和分析,并对区内中酸性小岩体的地 球化学特征和钼多金属成矿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酸性小岩体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常成群成带
分布,规律性十分明显。成矿岩体均分布于北西西向区域主干构造一龟梅断裂以南,受次一级的北
东向、北西向断裂或地层不整合面控制,定位于两组构造的交汇处。岩体地球化学具有超酸性,高
钾、富碱、贫钙和较高铁镁比值等特征。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岩体与构造的双重控制,多数矿化
范围远远向围岩扩展,随远离岩体逐渐减弱。因此,采用以重点岩体带(群)为单位,划分不同的勘 查区,分类分阶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新发现了西河、上棋盘、陡坡钼矿床,找矿成果显著。
关键词豫南地区 钼多金属矿 中酸性小岩体找矿方向
豫南地区系指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的信阳
市。区内系统开展过1:50万重力、航磁和1:20万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航磁测量;大部分区域开展了
1:5万区调和矿调。积累了大量的矿产勘查资料和
找矿信息,这些成果证明,豫南大别山北麓是河南省 钼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已发现了商城县汤家
坪、光山县千鹅冲大型、特大型钼矿床及罗山县母
山、肖畈和新县大银尖等多处中型钼矿床。区域地
球化学特征显示,西起、狮河区四望山,东至豫、皖边
界,形成了钼及其共生元素的巨大异常带,带内新发 现罗山县王湾,新县董冲、姚冲、西河、宝安寨、上棋
盘和固始县亮山等多处钼矿床(点),另有一批钼异 常尚未评价。钼矿已成为大别山北麓(河南段)最
重要的优势矿产,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1成矿地质背景 豫南地区位于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的东段南支,
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造成一系列大致相互平行
的北西西一近东西向断裂带。具代表性是龟 (山)一梅(山)、桐(柏)一商(城)断裂,横贯全区,
控制了区内不同沉积建造、变质相带、构造岩浆岩
带、成矿带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物理场的分布,与次
一级的北东一近南北向断裂组成区内的基本构造格 架¨ 。以龟(山)一梅(山)断裂为界,以北为北秦岭
地层区,以南属南秦岭地层区 J。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时代跨度大,南部发育燕山
王洪恩(1964~),男,高级工程师,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东方红 大道527号。 50 早期酸性侵入岩基,北部发育燕山晚期火山岩;中部 则发育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小斑岩体,自南而北具有
大岩基一小斑岩体一火山岩的排序规律。大岩基为
地壳重熔产物,属“s”型花岗岩;中酸性小斑岩体为 “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大岩基和
小斑岩体常成群成带出现,成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 的主要成矿母岩 j。
2找矿研究
2.1岩体区域地球化学及矿化特征研究 自2007年以来,本区相继开展了近10个图幅
的1:5万矿产调查,其中包括1:5万水系沉积物或
土壤测量,重点对大别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和中酸 性小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参数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研究。 (1)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大别山中酸性小岩体
都具有超酸性,高钾、富碱、贫钙和较高铁镁比值等 特征,SiO 的含量为71.54%一77.94%,A1 0 的含
量为11.94%~16.58%,K20的含量为3.15%~
6.12%,K20+Na20的含量为7.38%一8.82%, Fe203的含量为2.25%~3.90%,MgO的含量为
0.12%一0.80%,CaO的含量为0.15%~1.18%。
一些重要的常量元素的碱铝含量比值为0.61~
0.88,属钙碱性系列;铝饱和系数为0.98~1.54,属
过铝至次铝。大别山中酸性小岩体岩石类型的
(K 0+Na 0)一SiO 图解显示,所有岩体均属亚碱
性系列;K O—SiO 图解投影点落在高钾钙碱性和
钾玄武岩系列区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岩石化学
成分明显分为两大类,一类为W(Si
O:)<70%者,以 王洪恩:豫南地区钼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2013年2月第2期
塔湾一亮山岩体为代表,属花岗闪长岩类及花岗闪
长岩、花岗岩类之间的过渡岩石,岩性为花岗闪长斑
岩、二长花岗(斑)岩、斜长花岗斑岩,属偏中性系 列。另一类为 (SiO )>70%者,母山一汤家坪岩 体均属此类,为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类,属偏酸性系
列。岩石与常见的钙碱性岩系相比以高硅、富碱、多 钾、低钠、贫镁缺钙为主要特征。目前已知的矿化岩
体,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
(2)岩体地球化学参数特征。本区与钼多金属
有关的中酸性岩体微量元素组合相对简单,普遍存
在以亲硫造矿元素、铁镁元素和亲氧元素为特征。 Ph、zn、Cu、Mo、Co、Cr、Ni、Zr明显偏高;矿化岩体成
矿元素的平均值一般高于相应岩石维氏含量。矿化
类型不同,矿化岩体微量元素组合也不同,以钼为主 的Mo(Cu)矿化为Cu、Mo、(Pb)、(zn);以Cu为主
的含Mo岩体为Cu、Mo、Sr、Ba、V、(Ti);而Ag为典
型指示元素,凡具Cu、Mo矿化者,均有Ag的显示。 区内中酸性小岩体多为复式岩体,同一岩体的不同
岩性往往有相同的元素组合,这种一致性反映了不 同岩性的同源性,表明这些复式小杂岩体属同一岩
浆作用下同期次的同源岩浆形成。除亮山、朱裴店
及陈冲三岩体W(Cu)/w(Mo)大于10外,肖畈、母
山、大银尖、汤家坪、桃花岭岩体均小于10(国内斑 岩型铜矿W(Cu)/w(Mo)>10,斑岩型钼矿W(Cu)/
W(Mo)<3),钼矿化较强的肖畈、大银尖、汤家坪w (Cu)/w(Mo)最小 。利用W(Cu)/w(Mo)特征可
以区分钼矿化和铜矿化。
(4)中酸性小岩体矿化特征。大别山中酸性小
岩体分布广,成矿作用好,资源潜力大。进一步研究 后发现,具有较强钼(铜)矿化的岩体有母山、肖畈、
汤家坪等,这些中酸性小岩体多以岩株状产出,规模
较小。侵入时代为92~145 Ma。其中已探明千鹅
冲为特大型钼矿床,汤家坪、母山为大型钼(铜)矿 床,肖畈、大银尖为中型钼(钨、铜)矿床。其余岩体 工作程度低,仅发现不同程度的钼多金属矿化,是今
后工作的重点。
2.2大别山北麓区域钼多金属成矿规律 以往研究表明本区钼多金属矿化与中酸性小岩 体关系密切。中酸性小岩体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
常成群成带分布,规律性十分明显。
(1)构造控岩控矿规律。成矿岩体均分布于北 西西向区域主干构造一龟梅断裂以南,受次一级的
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或地层不整合面控制,定位于两 组构造的交汇处。母山岩体位于北东向涩港一大新 店断裂与北西向石家冲断裂交汇的南侧;新县岩体
位于桐一商断裂与白洼断裂的交汇处。控制千鹅冲
钼矿床的是九架岭岩体与泥盆系南湾组的接触面
上。北西西向区域断裂是岩浆活动的主要渠道,控 制喷发及侵入岩浆岩带的分布,而次一级断裂为小
岩体及含矿斑岩体的“落户”场所。斑岩钼铜矿化 受构造节理裂隙的控制,面性分布,含矿裂隙发育程
度是决定矿化强弱的重要因素。母山岩体侵入前
峰,石英脉特别发育,呈不规则及平坦状,延伸不远, 方向各异,交错成网,是工业主矿体产出的场所。大
银尖矿区含矿石英细脉方向多变,北东东向平行细
脉最为发育,一般0.5 cm至数十厘米,平直延伸较
远,产状与区内含矿断裂群一致,显示区域构造对矿 体的控制作用。成矿裂隙有原围岩构造节理、劈理,
也有侵入岩原生节理及侵入动力作用形成裂隙。容
矿裂隙的发育程度一方面决定成矿前构造背景;另
一方面与成岩成矿的岩体侵位冲击挤压及构造活动
有关。
(2)矿化空间分布规律。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 受岩体与构造的控制,多数矿化范围远远向围岩扩
展,随远离岩体逐渐减弱,矿体与围岩无清晰界线,
以采样结果确定矿体边界。产于接触带附近的矿体 呈似层状、薄层状及透镜状,大致平行接触带分布。
母山钼矿体规模较大,主矿体3个,大者厚60~
80 m,长1 200 m,延深达5 00 m,呈似层状顺岩体边 部岩枝方向以倾角50。向岩体内部倾斜。大银尖矿
体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平行接触面产出,最大矿体
厚40 m,延伸610 m,长大于400 m。
(3)矿化规律。研究区斑岩钼(铜)矿多为组份 简单的细脉浸染状“单式”矿化,含矿石英脉呈带状
或网脉状,单脉厚数毫米,大者数厘米至十厘米。母
山及肖畈以微脉为主,脉宽以0.5~1 mm居多,脉 幅愈小,石英愈少,多属硫化物增多,甚至出现单纯
金属硫化物矿脉。大银尖含矿石英脉较宽,厚数厘 米者常见,金属硫化物向脉侧集中,随离开岩体接触
带,矿脉密度减少,脉幅变大,逐渐过渡为含石英大
脉。除上述含钼、铜石英脉矿化外,围岩中大理岩被 交代为矽卡岩,构成以钨为主,伴生铜、钼的“复式”
矿化,因而,该矿区为多种矿化类型的复式矿床。这
种多类型矿化的规律,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寻找不
同的矿种,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
3 结论
在区调成果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加强了中酸性
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的(下转第54页)
51
总第526期 现代矿业 2013年2月第2期
向北西方向退缩,规模逐渐减小。三叠系中三叠统
阿克库勒组二段、三段、四段沉积微相沉积期基本位
于水体以下,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广泛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该
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盆地加速沉降,北方物源
区快速上升,物源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问增长速率,
沉积了一套相当于盆地形成阶段的向盆地进积的低
水位体系域。三角洲向北西方向退缩,规模逐渐减
小。
4.2哈拉哈塘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该沉积期湖平面位置较高,继承了阿克库勒组
二段、三段的沉积特征,位于水体以下,主要发育辫
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来自于北部沙雅隆起,北
西向及北向为主物源来源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
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于奇地区西部AD8
井西侧、LN204一LN31井等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
缘分流间湾沉积微相。YQ16.YQ14井间发育河E1
坝沉积微相,LN204、LN31井南发育远砂坝沉积微
相。该时期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湖平面较阿克库勒
组二段、三段沉积期升高,盆地加速沉降,北方物源
区快速上升,沉积了一套低水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
洲沉积。上三叠统哈拉哈塘组二段为该时期最大湖
侵期,气候湿润,于奇地区主要发育浅一半深湖、深
湖沉积,砂质含量低,主要为浅一半深湖沉积微相。
5 结论
综上所述,于奇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两种沉积 体系,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
根据古构造、古气候及沉积体系分析,于奇地区三叠
系主要经历了湿润气候条件下物源来自沙雅隆起厚
度不大(约400 m)的主要为滨浅湖一辫状河三角
洲一湖}白的沉积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洪涛,蔡胡,付国民.塔河油田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 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3):53-58. [2] 刘海兴,秦天西,杨志勇.塔里木盆地三叠一侏罗系沉积相 [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23(1):37-44. [3] 庞雯,郑浚茂.轮南地区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58-62. [4] 冯增昭.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24. 125. [5] 张纪易.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沉积相分析[J].新疆石 油地质,1992,13(4):323-338. [6] 郭建华,刘辰生,朱锐.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 储集砂体成因类型[J].沉积学报,2007,25(2):169—177. [7] 张希明,刘青芳.塔北地区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 义[J].新疆地质,1997,15(4):350-354. [8] 张希明.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j].新疆地质, 2001,19(4):245-250. [9] 陈景山,唐青松,代宗仰,等.特征不同的两种扇三角洲相识别 与对比[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1-6. [10] 何建军,黄德济,贺振华.利用地震波场主振幅参数划分沉积 相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1999,19(4):86—89. (收稿日期2012—11_28)
(上接第51页)研究和总结,结果证明,进一步找矿
工作首先是找到中酸性小岩体,依据化探异常展布
范围和类同的成矿地质条件,重点寻找岩体带
(群)。以重点岩体带(群)为单位,划分不同的勘查
区,分类分阶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同时,向地方政
府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建议,在设置探矿权时,既要考
虑区块分布,更要照顾成矿规律,依据矿化岩体的空
间分布、构造控矿、围岩蚀变规律,进一步寻找钼矿
(化)的具体位置。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找矿实践,新
发现了新县上棋盘钼矿床、西河钼矿床,罗山县陡坡
钼矿床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找矿成果。因此,这种
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本次研究总结的大别山
北麓钼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只是以区域地、
物、化成果资料和近期发现并探明的大中型钼(多
金属)矿床(汤家坪、千鹅冲、母山、大银尖等)成矿 特征综合研究而得出的,不够全面,可能还存在偏颇
之处,有待于今后勘查工作成果的检验、修正和补
充,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万守全,任爱琴,杨梅珍,等.河南省罗山县皇城山地区银多金 属成矿预测研究报告[R].信阳: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三地质调查队,2010. [2] 张宗恒,曾宪友,张四清,等.1:5万文殊寺幅、千斤河棚幅、泼 陂河镇幅、新县幅、两路口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信阳:河 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2001. [3]靳宗飞,童文龙,万守全,等.豫南大别山北麓中生代火山岩地 质特征与银金多金属矿产研究报告[R].信阳:河南省地质矿 产厅第三地质调查队,1990. [4] 李明立.河南省大别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特征及钼多 金属成矿系统[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1.8.
(收稿日期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