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专题》考核说明1

《古代汉语专题》考核说明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专题

专业名称: 中 文 本 科

启用时间: 2 0 1 1 年春

主持教师: 吴 鸿 清

编写日期: 2010年11月8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管理部门

2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说明

(2010年11月18日修订稿)

一、有关说明

1. 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中文专业学生。

2. 启用时间

从2011年春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基础汉字学教程》了解与掌握程度和分析汉字问题的能力,考核要求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层次。“重点掌握”的层次要求学生熟悉《基础汉字学教程》中讲授的所有基础知识所属的章节;“掌握”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回答《基础汉字学教程》中所讲授知识的基本观点;“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回答《基础汉字学教程》中所讲授知识的概况;“应用”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汉字学教程》相关的知识分析、解释汉字形音义的问题。

4. 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字教材《基础汉字学教程》(连登岗撰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须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 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3 形成性考核由计分作业构成。

4. 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考任务共4次。

5.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 次 章 节 形 式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1 绪论、第一章 纸质作业 第3周 第10周末 25%

2 第二章、三章 纸质作业 第6周 第12周末 25%

3 第四、五章 纸质作业 第9周 第15周末 25%

4 第六、七章 纸质作业 第12周 第17周末 25%

(二)终结性考试

1. 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 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7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 以上的章节。

第四,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40%,较难占30%。

3. 考试手段

终结性考试采用纸质考试。

4.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开卷方式。

5. 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90分钟。

6. 特殊说明

终结性考试允许携带教材和工具书等资料。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解释题。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4 1.汉字学萌芽于 ,创立于 。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假借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今文字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睡,睹

四.第四大题有三种题型,每卷选择一种。

a.利用反切写出字的汉语拼音(每字1分,共10分)

芳非反 虚应反

b.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

c.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句中义和今义(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1分,今义1分。共10分):

1、知伯怒,投之以机。(《左传·襄公十年》)

2、我独怕兮其未兆。(《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异俗》)

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字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字2分。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分。共10分):

1、彼候人兮,何戈與祋。(《诗·曹风·候人》)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六.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40分):

(一)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绵》)

2.咸,亨利贞,取女,吉。(《周易·咸》)

(二)、说明句中通假字的本义和所通之字的意义:(每字2分。说明本义1分,说明所通之字的意义1分。共10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2. 邹忌脩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一》)

(三)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找出异体字1分,说明造字结构特点1分,共10分)

1.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邶风·燕燕》)

2.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5 3.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左思《娇女诗》)

4.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四)写出句中黑体字对应的繁体字(每字1分,共10分):

1.钟鼓喤喤,磬筦将将。(《诗·周颂·执竞》)

2.破積聚於腑脏,退二豎於膏肓。(葛洪《抱朴子·至理》)

3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叶适《徐德操墓志铭》)

4.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5分,共2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2.假借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今文字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

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

三.每字1分,共10分。

朱,指事字。

睡,会意字。

睹,形声字。

四a.利用反切写出字的汉语拼音。每字1分,共5分。

fēi xīng

四b.每字1分,共5分。

阿ē,姥mǔ,夏jiǎ

四c. 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1分,今义1分。共10分。

1、句中:一种矮桌子的名称。现代表示机械、机会。

2、句中:恬静;淡泊。现代指害怕。

五.每字2分。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分。共10分。 6 1、担;本义。

2、通“薆”;隐蔽;假借义。

六.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40分)

(一)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 契;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钅”写作“锲”。

2. 取;在古字的形体上加意符“女”写作 “娶”。

(二)每字2分。说明本义1分,说明所通之字的意义1分。共10分。

1.畔;本义田界;背叛。

2.脩;本义干肉。通假义“高”。

(三)找出异体字1分,说明造字结构特点1分,共10分。

1..野、2.埜。

“野”、“埜”造字结构不同。“野”是形声字,“埜”是会意字。

3.唇、4.脣。

“唇”和“脣”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唇从口,脣从肉。

(四)每字1分,共10分。

1.鐘。2.鍾。3..曆。4.發。

四、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50%,掌握的内容约占1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应用的内容占30%。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

《基础汉字学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类的题目,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应用类的题目,比如解释古今字、通假字等,也可能出自教材之外,教材之外题目所占分数不会超过总分数的40%。教材之外的题目主要从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选,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与分析《古代汉语》教材中出现过的汉字问题结合起来。

以下考核知识点前面的标志说明:★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为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了解的内容,▲为应用的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汉字学的创立与发展

★0.1.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0.1.2为什么说汉字学创立于东汉,标志是什么?

★0.1.3许慎是怎样界定“文”、“字”、“书”的含义的?

★0.1.4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