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

1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危急,如果
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所以必须对其出血原因
进行认真分析,迅速采取相应有效的止血方法。
;④休克指数:SI=0.5~1 <20%(500~750ml),SI=1 20~30%(1000~1500ml),
SI=1.5 30~50% (1500~2000ml),SI=2 50~70% (2500~3500ml)。⑤血色
素:每下降1g约失血500ml,⑥红细胞:下降100万血色素下降>3g(1500ml),
⑦血球压积:下降3%约失血500ml。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
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
软产道裂伤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失血性
休克分级标准见下表:

分级 SI 失血量(mL) 心率(次/分) 血压
呼吸(次/分) 尿量(ml/h) 神经系统
症状
I(代偿
性)
0.5-1 <1000 10-15% ≤100 正常 14-20 >30 轻度焦虑

Ⅱ(轻度) 1 1000-1500 15-25% >100 下降 >20-30 >20-30 焦虑,易

Ⅲ(中度) 1-1.5 >1500-2000 25-30% >120 显著
下降
>30-40 5-20 萎靡

Ⅳ(重度) 1.5-2 >2000 35-45% >140 极度
下降
>40 无尿 昏睡

1.分析出血原因: 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
血总数的70%~90%。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植入性胎
盘)、子宫切口撕裂、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全身及局部情况(产妇休
息欠佳,焦虑、贫血、体质虚弱、低蛋白血症、瘢痕子宫、子宫肌
瘤切除术后)。
(1)子宫收缩乏力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首要原因,常发生于产程延长、巨大儿、
2

双胎、羊水过少等。
子宫收缩乏力历来都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加强子宫收缩至关
重要,按摩子宫和缩宫素的应用是第一步,也是阻挡大出血的关键一
步。药物的应用仍是临床不可缺少的手段,缩宫素在体内很快被胎盘
产生的缩宫素酶及肝、肾、肠所灭活及清除,体内半衰期仅3~4 min。
缩宫素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减少子宫的血流量,在受体位点饱和
后,增加药物剂量将不再起作用,大剂量的缩宫素可导致水中毒。术
中使用缩宫素后子宫收缩未见好转,可使用欣母沛。欣母沛(卡前列
素与氨丁三醇1∶1的化合物)成盐增加了卡前列素的水溶性,使吸
收增加,用量减少。其对妊娠子宫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子宫肌
肉收缩可在胎盘附着部位发挥止血作用。欣母沛的临床作用有三个方
面,第一是钙离子的载体,第二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第三是刺激缝
隙连接的形成。使子宫有力、协调地收缩,起到止血的作用。欣母沛
宫体注射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15 min后卡前列素氨丁三
醇达到最高浓度,具有强而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2)胎盘因素引起出血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当前置胎盘种植在子宫下
段前壁时,在此处切开子宫易损伤胎盘;②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
子宫下段菲薄,胎盘种植部位血管丰富,子宫缺乏有力的收缩,既不
能使附着胎盘完全剥离,又不足以使胎盘剥离面血窦缩紧闭合,故可
发生产后大出血而难以控制。近年来由于初产妇行宫腔操作的比例增
加,导致子宫内膜炎和内膜受损的机会增加。同时,刮宫产率的增高,
3

瘢痕子宫的形成,妊娠时易发生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而剖宫产是临
床处理前置胎盘的急救措施与适时分娩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加强计划
生育教育,推广避孕节育,防止多孕、多产、多次宫腔手术及降低剖
宫产率,以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
(3 )子宫切口因素引起的出血
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治疗。如有撕裂,迅速钳夹切缘,辨清撕
裂部位,恢复原解剖结构,遇到血管出血处,先行单独缝扎再缝合
裂口远端,术中注意不损伤周围组织,特别是输尿管。正确掌握手
术时机,子宫切口位置适当,子宫下段的切口大小应足够胎头顺利
娩出,在未临产行剖宫产时若下段形成差,切口两端可向上弧形剪
开,以延长切口长度,产程长、下段菲薄者为防止推膀胱腹膜反折
时致下段静脉丛出血或切口撕裂,可不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在其上
方1 cm处作切口以避免子宫下段出血。
2.止血的方法 :剖宫产术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大出血时,先直
接用传统急救方法主要有:使用子宫收缩药、官腔内填塞纱布、“8”
字缝扎出血面、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有人研究针对剖宫产
术中发生大出血,估计在短时间内不易止血时,将子宫提出腹壁切
口外,用压脉带直接捆扎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颈部分,暂时完全阻
断子宫血供并计时。助手配合手术者检查出血部位及血管时短暂放
松,阻断时间最长10分钟,缝合过程中每5~10分钟松1次压脉
带,放松5分钟后再加压,缝合后观察15分钟无活动性出血,即
继续手术。术者尽快清理手术视野,寻找出血部位及血管,采取止
4

血措施,如:快速娩出粘连的胎盘、物理按摩子宫、药物促进子宫
收缩、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缝扎、官腔填塞纱布、子宫动脉上行支
结扎。与此同时进行严密监测和积极抗休克治疗,如:建立输液通
道、保证有效通气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3.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①容积法:术中吸尽羊水后吸
引瓶内计数;②面积法:术中使用的纱布数量及血湿润纱布面积,血
湿面积按10 cm×10 cm=10 ml(敷料血染面积15cm×15cm为10ml
血)计算;③称重法:术中置产垫,按1.05 g相当于1 ml血液的标
准推算出血量,术中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为:手术开始时所有敷料、纱
块、棉垫、吸引瓶内的血量及术毕清理出的阴道流血量之总和。;④
休克指数:SI=0.5~1 <20%(500~750ml),SI=1 20~30%(1000~
1500ml), SI=1.5 30~50% (1500~2000ml),SI=2 50~70% (2500~
3500ml)。⑤血色素:每下降1g约失血500ml,⑥红细胞:下降100
万血色素下降>3g(1500ml),⑦血球压积:下降3%约失血500ml。
出血量测量不准确将丧失产后出血的最佳抢救时机。突然大量的产后
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的持续少量出血(如软产道裂伤
缝合时间长)和未被发现的血肿常常是延误诊治的重要原因。失血性
休克分级标准见下表:

分级 SI 失血量(mL) 心率(次/分) 血压
呼吸(次/分) 尿量(ml/h) 神经系
统症状
I(代偿性) 0.5-1 <1000 10-15% ≤100 正常 14-20 >30 轻度焦

5

Ⅱ(轻度) 1 1000-1500 15-25% >100 下降 >20-30 >20-30 焦虑,
易激
Ⅲ(中度) 1-1.5 >1500-2000 25-30% >120 显著
下降
>30-40 5-20 萎靡

Ⅳ(重度) 1.5-2 >2000 35-45% >140 极度
下降
>40 无尿 昏睡

据资料显示术中大出血诊断标准:剖宫产术中发生顽固性的出血,出
血量大于500ml以上可视为术中大出血。
4.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患者原则先保守治疗,台上医生给予缩
宫剂,按摩子宫,宫腔填塞,接扎子宫动脉等,台下同时积极扩容,
使用止血药物等抗休克处理,如子宫收缩乏力,持续出血,导致了休
克,出现了DIC,马上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给予输大量的新鲜全血和
血浆,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情况好转,手术结束后回病房进一步
治疗至患者痊愈出院。
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的麻醉处理关键是纠正患者低血容量状
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防止患者向失血性休克和DIC发展。①对
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患者,做好配血,输血的准备。对因社会因素而选
择择时手术的患者,要重视产前宣教,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②麻
醉的选择:椎管内麻醉是产科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对子宫
收缩存在客观影响,随着局麻药浓度的增加,宫缩的力量,持续时间
及宫缩间隔均明显下降。剖宫产术中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当出现持续
出血时,硬膜外麻醉追加剂量应减少,使用低浓度局麻药 ,尽量消
6

除麻醉因素对子宫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硬膜外麻醉前应及时,足
量预扩容。③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快速扩容,首选胶体液。失血量
大于20%,快速输注浓红,血浆等。血压,心率不稳定,加用适当应
用血管活性药物。继续出血发展为失血性休克,甚至到了DIC,加快
输血输液,使用新鲜全血,血浆等,必要时改气管插管麻醉,急查相
关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使用抗纤溶药物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纱条的
作用机制是纱条对子宫壁产生压力,刺激子宫感受器,通过大脑皮质激发子宫收缩,

同时,纱布也可压迫胎盘剥离面止血,对子宫整体及局部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效果
制作方法:长1.5-2m,宽6cm,厚4-6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