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 第44卷第8期 云南化工
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Aug.2017
V01.44。No.8
doi:10.39690.issn.1004"275X,2017.08.001
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高先娟 ,赵春涛 ,王怀生 (1.齐鲁医药学院药学院 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淄博255213; 2.中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3.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聊城255000)
摘要:综述了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的 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17)08—001—03
石墨烯(Graphene)是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 准二维材料n1。石墨烯具有的纳米效应、从不消 失的电导率等一系列优异特性,使石墨烯成为理 想的电化学材料。因此,对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 传感器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根据生物敏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免疫、酶、 电化学、微生物、药物等生物传感器。石墨烯拥 有价格低廉、生物兼容性好、活性基团均匀分布 等优点口】,因此,基于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器的应 用越来越多。
1免疫传感器 王丽娟[41等研究了一种检测癌胚抗原的 免疫传感器,将石墨烯、纳米金在玻碳电极 表面组装制备传感器,在0.1,--85ng/mL癌胚抗 原(CEA)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Ret=1605.55+39.26,0,检测限为0.04ng/mL(R= O.9992)o 许双姐【5 等采用石墨烯和壳聚糖复合膜修 饰玻碳电极,利用EDC和活化修饰电极,共价 固定多环芳烃抗体,用于1一芘丁酸的检测O在 0.1—801xg/L#1一芘丁酸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 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 ̄tg/L,该传感器回收率 为90%~105%。
2酶传感器 王辉同等研究了一种采用纳米四氧化三铁 (Fe,O )、壳聚糖(Chit)和石墨烯纳米材料(GR) 复合膜修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生物传感器 (NF—AchE/Chit—Fe OJGR/GCE),并用于毒死蜱 农药的检测。在最优检测条件下,方波伏安法测 定发现农药的抑制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在0.o5 ̄tg/ L~4.5 ̄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 系数0.997,最低检出限为0.02txg/L(S/N=3)。 郑莹莹 等将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石墨烯 (IL-GR)分散在聚乙烯醇(PvA)中,制得IL—GR— PVA分散液,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溶液混 匀后滴涂在电极表面,利用PVA良好的成膜特 性,制得新型有机磷检测酶电极Ach E/IL-GR— PVA/GCE,并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在优化实 验条件下,抑制率(I%)与甲拌磷浓度的负对数在 1.o×10-14 ̄1.0×10_9Ill0l/L和1.0×l0 ~1.0×10_6m0l/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 8.0×:10-15ITIol/‘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稳定性好, 灵敏度高,为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3电化学传感器 李理 。 等利用阴离子型聚合物聚(乙烯吡咯
收稿日期:2017—06—27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J16LC51)。 。通讯作者:高先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光谱分析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2・ 云南化工 2017年第8期 烷酮,PVP)保护的带负电荷的还原态石墨烯 (GN)与带正电荷的金纳米棒(AuNR)之间的静电 吸附,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研制出一种新型过 氧化氢(H 02)传感器。测定H O:的线性范围为 25—712gmol/L;检出限(S/N=3)为7.5p.mol/L。 许嫔[91等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石墨烯/聚苯 胺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进 行表征,通过滴涂法制备修饰电极,对多巴胺进 行电化学测定。在0.1mol/L pH4.00 PBS缓冲溶液 中,多巴胺的浓度在8.0×10-7 ̄5.0×10 mol/L范 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0,检出限 为9.8×10一mol/L。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多巴胺的 测定,回收率为97.1%~103.4%。 简选n。。等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一组氨 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一(L—His)/ERGO/ GCE),结果表明,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 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 响应,且这3种物质的氧化峰能完全分离。据此, 建立了在大量AA存在下同时测定DA和uA的新 方法。 4微生物传感器 谭晓芳 等研究了不同表面功能化的纳米氧 化石墨烯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研 究发现,PEG和聚乙烯亚胺(PEI)双重修饰的 氧化石墨烯(GO—PEG—PEI)能够选择性的抑制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而对大肠杆菌和酵母的生 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吴雪峰 等用基于石墨烯与氧化锆纳米复合 材料所制成的传感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 从而实现KPN的快速、精确检测。利用电化学传 感器,选择差分脉冲伏安法,在初始电位为一0.6 v、终止电位为0.2 V、扫描速率为50 m V/s的实 验条件下,完成KPN检测。在目的DNA浓度为 1.0×10-12 ̄1.0×10 mol/L时,传感器的峰电流变 化值(△I)与KPN的DNA浓度(Css DNA)的 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 5药物传感器 姜利英n 等采用荧光标记的核酸适体作识别 元件,氧化石墨烯作为荧光淬灭剂,建立了一种 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核酸适体传感器。核酸适 体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后,荧光淬灭,此时溶液无 荧光;加人胰岛素后,溶液中荧光得到恢复。利 用荧光分析法检测加入胰岛素前后,溶液中荧光 强度的变化,获取了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线性度和 灵敏度,实现对胰岛素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5×10-s_1×10 mol/L范围内,胰岛素的浓度与 溶液中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 杨铁金 等提出了一种以纳米金/石墨烯电 催化涪f生为基础的对槲皮素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 通过CV和DPV考察了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 化学特性并对国槐槐叶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这种电化学传感器对槲皮素检测表现 出优异的性能,在pH为3.5的B—R缓冲溶液中, 槲皮素的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1×10~~9×10一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线 为0.333×10~mol/L,标准偏差为1.05%,回收率 平均值为98.6%。
6结语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 面的进展情况,包括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电 化学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和药物传感器等传感 器。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应用是基于其高灵敏度、 重现性、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好等优点。然而,石 墨烯基的材料还处于初期阶段,对石墨烯的功能 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待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生 物传感器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忠明.石墨烯一金属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 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云南:云南民族大学,2015. 『2]刘恩丽.基于石墨烯构建内分泌干扰物BPA和生物分子 辅酶NADH的电化学传感器【DI.山东:山东大学,2015. [3】肖淑华,沈明,朱沛英,等.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研究 [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 1,26(2):45—50. f4]王丽娟,贾翠娟.基于纳米金/壳聚糖,石墨烯的癌胚抗原 阻抗型免疫传感器[J].分析试验室,2012,31(7):101—104. 【5]许双姐,吴根英,许贺,等.石墨烯一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 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一芘丁酸的检测研究[JJ.分析 测试学报,2012,3l(12):1505—1512. [6]王辉,段玉瑶,李笑,等.基于纳米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石墨 烯纳米复合膜修饰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检测毒 死蜱农药[J】.现代食品科技,2016(2):276—282. 2017年第8期 ・3・ [7】郑莹莹,刘志敏,李婕,等.基于功能化石墨烯一聚乙烯醇复 合膜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甲拌磷传感器[J].分析测试学 报,2015,34(1O):1152-1157. 【8】李理,卢红梅,邓留.基于石墨烯和金纳米棒复合物的过氧 化氢电化学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3,41(5):719—724. 【9】9许嫔,魏福祥,张尚正,等.石墨烯,聚苯胺复合膜修饰玻碳 电极测定多巴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2):139— 143. 【10】简选,于浩,金君,等.聚L一组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 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测定【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2013,37(3):300—305. [1 1】谭晓芳.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江苏:苏州 大学,2012. 【12】吴雪峰,于秀艳.基于石墨烯与氧化锆纳米复合材料制 成用于肺炎克雷伯菌检测的传感器【J】_中国医学物理 学杂志,2017(1):95—98. [13】姜利英,肖小楠,周鹏磊,等.基于氧化石墨烯荧光适体传 感器的胰岛素检测[J].分析化学,2016,44(2):3 10-3 14. 【14】杨铁金,富菲,汪洪财。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 对槲皮素的测定[J】.化学试剂,2014,36(2):105—108.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based Biosensors Gao Xianjuan ,Zhao Chuntao2,Wang Huaisheng3 (1.Departmentof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ShandongProvinceKeyLaboratoryofBiome ̄cMEngineering,ZiBo 255213,China;2.ZhongfuPharmaceuticalCo.,Ltd Jinanbranch,Jinan 250100,China;3.LiaochengUniversi哆,Liancheng ’ ,
252000,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aphene in biosensor is discussed,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bio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is fo ̄casmd. . Key words:Graphene;Sensor;Immune sensors;Electrochemical sens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