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6)——分类研究进展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6)——分类研究进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 年第 27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9. Vol 27. No.

4

459

!继续教育园地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6)——

分类研究进展

$

张天宇1卢鑫雨1

DOI:10. 3969/j. issn. 1006 — 7299. 2019. 04. 027

【中图分类号】R76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7299(2019)04 — 0459 — 04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microtia and atresia,MA)

是耳科最常见的一种畸形,

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耳郭

形态异常,可伴发外耳道狭窄和闭锁、

中耳结构异

常,部分伴下颌骨发育不良等。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两大类:耳郭形态异常

(auric-

ular deformation

)

和耳郭结构异常(auricular

mal

­

formation) ,前者表现为耳郭形态异常不伴耳郭亚

结构显著缺损或听力减退;后者表现为耳郭结构异 常伴耳郭亚结构显著缺损及听力减退。

由于其临床

表型不一,众多学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先后提出

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将介绍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的不同分类方法。

1先天性外中

耳畸形

——结构畸形

耳郭结构畸形是指由于胚胎发育早期耳部皮肤 和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耳郭畸形,即通常所指的小

耳畸形(microtia);其形态多变,病情轻重不一。

前的分类方法纷繁复杂,1926年,德国学者

Marx提

出了 Marx分型,后经

Tanzer.Weerda等进一步完

善;

Altmann、Schuknecht

等在分类中着重考虑外耳

道情况;中耳畸形分类多采用Teunissen分型;此

外Jahrsdoerfer评分着重依据颛骨高分辨率CT

像学表现;

Nagata分型是患者术前评估的重要参考

。1. 1耳郭畸形

1. 1.

1 Marx

分型口I 1926年德国学者Marx提

出了一种依据耳郭形态进行分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

简单、

实用,

目前仍然是最经典、临床中最常用的耳

郭畸形分类方法2。I

度:耳郭略小于正常耳郭,耳

郭表面重要标志性结构能够辨认,有耳道口和小耳 甲腔,可伴外耳道轻度狭窄;II度:最为典型,耳郭大

小是正常耳郭的1/2〜2/3,

表面重要解剖结构多数

不能辨认,或只存在呈垂直方向的腊肠状耳轮,伴外

耳道闭锁;III度:耳郭重度畸形,完全无法辨认耳郭

表面结构,只存留皮肤、软骨形成的组织团块,严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771014

)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

耳鼻整形外科(上海200031

)

通讯作者:

张天宇(

Email: ty.

zhang2OO6@aliyun. com)

可 为无耳,常伴 下颌 发育不良。1.1.2 Tanzer分型囚 Tanzer

于1978

年报道,依

据耳郭形态和畸形部位分为四型,分型时考虑了手 术方式、胚胎发育等因素。

I型:无耳畸形;II

型:完

全性耳郭发育不良/小耳畸形(Ila:伴外耳道闭锁&

lib:不伴外耳道闭锁);

III

型:耳郭中

1/3发育不

良;IV型:耳郭上1/3

发育不良(

IVa:

杯状耳畸形&

IVb:隐耳畸形;IVc

整个耳郭上1/3完全畸形);V

型: 耳。1.1.3 Weerda分型⑷ 1968

年Rogers

归纳并改

进 两

分型方法,

发育和手术步

因素纳入考虑范围5,后经Weerda

归纳整理并于

1988 发 。 I 度: 耳 度 , 大 分 可

晰辨别,可细分为八种类型

:a

巨耳、b

隐耳、

c杯状

耳、d招风耳、e耳轮上部缺失、f耳垂畸形、

g小叶畸

形、

h其他微小畸形;

II度:耳郭中度畸形,只能辨别

出一部分结构,分为:a杯状耳III型,b小耳

(mini

ear) ; Ill度:耳郭重度畸形,

正常结构完全无法辨

认,

常伴外耳道完全闭锁,分为

a单侧,b双侧,c

耳畸形。Weerda分型具有一定的外科指导意义,

I

度患者无需使用皮肤和软骨进行耳郭重建;部分II 度患者需使用皮肤和软骨进行耳郭重建III度患者

耳郭重建需使用皮肤和大量软骨组织。1. 1. 4 Nagata 分型6 日本学者 Nagata 于 1993

报道, 耳 态 小耳 分为耳 型和

耳垂型。耳甲腔型:部分耳郭结构可辨认,耳甲腔

小,

耳屏存在,伴外耳道闭锁,

可分为大耳甲腔型(耳

甲腔基本正常或略小,侧面可看到)和小耳甲腔型

(耳甲腔狭小,侧面不能看到);

耳垂型:耳郭大部分

结构不能辨认,

或只剩一个明显的耳垂,耳屏和耳甲

腔不存在,外耳道闭锁,残耳形态不规则,可呈菜花 状、舟状或腊肠状等。

目前

Nagata分型是先天性外

中耳畸形患者术前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手术切

口位置和形态、软骨支架雕刻形态、

残耳组织保留程

度均有密切联系。1. 1. 5 Hunter

分型刀 2010

年一些从事形态学

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人体各大器官系统畸形的形态学460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 年第 27 卷第 4 期 Jomri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9. Vol 27.

No.

4

术语进行了规范化,并就这些术语的定义达成了共

识Hunter对耳部形态学术语进行了定义和阐

释,其依据耳郭形态和耳郭中间纵向长度将小耳畸

形分为三度,I度:耳郭正常结构完全存在,中间纵

向长度大于平均值—2SD&I度:部分耳郭正常结构

存在,中间纵向长度大于平均值

2SD;

III

度:部分

耳郭结构存在,但这些结构均不可辨认,伴外耳道完

全闭锁;IV度:无耳畸形。

12 耳道

1. 2.

1

Altmann 分型1955 年 Altmann 依据外

耳道狭窄程度、中耳畸形程度将小耳畸形分为三类,

轻度:外耳道、颛骨发育不良,鼓膜面积小于正常,鼓

室腔基本正常或轻度畸形;

中度:外耳道完全闭锁

鼓室腔狭小伴不同程度的畸形,颛骨完全畸形呈板

状,其中心通常为一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物;重

度:外耳道完全闭锁,中耳完全畸形或缺失

,听小骨

严重畸形或缺失。

1. 2. 2

Schuknecht 分型.0/

1989 年 Schuknecht

提出的一种分型方法,A型:外耳道狭窄局限于纤维

软骨段,

常伴胆脂瘤形成和中耳传导性耳聋;

B型:

外耳道纤维软骨段和骨性段的狭窄屈曲,鼓膜缩小 或可见分隔,锤骨柄缩短或弯曲,锤骨可附着于鼓环

或外淋巴管壁上,常伴中重度听力损失;

C型:外耳

道完全闭锁,仅在皮肤表面留一浅坑;锤骨头轻微变

形,和砧骨体融合,与闭锁板有纤维性连接;面神经

可部分重叠于卵圆窗;乳突气化良好;D型:外耳道

完全闭锁,面神经或迷路异常,伴中耳发育不全和乳 突气化不全。Schuknecht分型中A

型患者需及时

行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以防止外耳道胆脂瘤穿透鼓 膜,侵入中耳,并有助于缓解传导性听力损失;B型

和C型患者可行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D

型患者不

适合听力重建手术,可以考虑植入骨锚式助听器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 BAHA

)。

13 耳

1. 3. 1 Jahrsdoerfer 评分.口 1992 年 Jahrsdoerf- er报道了一种依据患者高分辨率颛骨CT

影像学表

现的评分系统,共计10分,其中橙骨存在为2分,卵

圆窗开放、中耳腔存在、面神经正常

锤砧复合体正

常、乳突气化好、砧骨橙骨连接正常

、圆窗开放、外耳

道显露分别为1分。患者术前评分与手术成功率呈

正相关,'5分的患者不适合手术;该评分系统有助

于筛除那些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手术

难易程度、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进行合理预测。

1.3.2 Teunissen分型该分型是目前临床最

常用的中耳畸形分型方法,由Teunissen于1993

报道。I度:先天性橙骨固定;II度:橙骨固定合并 其他先天性听骨链异常;III度:先天性听骨链异常 但橙骨足板可活动,又分为两个亚型:听骨链不连续 和鼓室上部固定;IV度:先天性卵圆窗或圆窗不发 育或发育不良,又分为不发育和发育不良(面神经交 叉、橙骨动脉稳定)两个亚型。文献报道I度患者 (仅表现为橙骨固定)可选择常规的橙骨切除术;II 度患者(橙骨固定合并锤骨/砧骨异常)须首先修复 锤骨/砧骨固定;对于IH/IV度患者,由于打开前庭 会不同程度损害内耳功能,最佳手术方案至今未有 定论。1. 3. 3 De la Cruz分型.3/ 该分型方法是对A1-- mann分型的进一步细化,将中耳畸形分为轻度和 重度。 度: 突气 常, 庭 、 常,面神经和橙骨底板关系正常,内耳正常;重度:乳突 气化不良,前庭窗、橙骨底板畸形或缺如,面神经走 形异常,内耳异常。根据该分型轻度患者可以进行 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重度患者不适合行听力重建 手术, 可考 导助听 。2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形态畸形耳郭形态畸形指耳郭肌肉发育异常或异常外力 作用(胎位异常、产道挤压等)使耳郭产生的扭曲变 形.4/,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最高可达 55.2%口5〜8。有学者统计了 1500例新生儿,发现862 生 存 耳 态 常, 3155%新生儿耳 态 常 30 可 , 但 有如下比例的耳郭形态异常需进一步处理.6/ :招风 耳 (prominent ear, 46% )、 耳 (cup ear, 4.63%)、垂耳(lop ear, 7. 97% )、Stahl 耳(Stahl ear, 1.7%)、耳甲异常凸起(conchal crus, 3. 9% )、 耳轮畸形(helical rim deformity, 3. 43%)及合并 2 种或以上畸形的复合畸形(mixed ear deformity,2. 93%)(图 1)。2.1招风耳招风耳以耳颅角近似直角(正常约为 30。)、甲舟角大于150。(正常约为90。)、耳廓上端与 颅侧壁距离超过2 cm为特征,耳廓大小正常或偏 大,上半部扁平,耳甲深大,耳舟、耳轮正常解剖形态 消失。招风耳可为单侧或双侧,双侧较多见且耳廓 态 不对 , 常合 耳 , 如: 小 失#巨耳等,合并同侧颅面部畸形亦有报道。招风耳耳 郭畸形的发生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对耳轮发育异 常,因此患儿出生后针对对耳轮的矫正是治疗招风 耳的一种合理策略。1947年,William将招风耳分 为三型.9/ :I型为耳廓大小正常、中度突出,对耳轮 发育不良,耳甲和三角窝大小正常、相互之间比例正 常,对耳屏不突出;II型为耳廓偏大、显著突出,对耳 轮发育不良、对耳屏突出、

耳舟宽大;

III型为耳廓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