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2012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27 

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胡 飞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简要介绍CSAMT法的工作原理及广东省下庄矿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重点论述 

CSAMT法在下庄矿田南部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经过WinGlink、Bostick等多种处理方法 的比较,CSAMT法在建立剖面视电阻率的基础上,能较准确地定位花岗岩低阻地段的起伏和埋藏深 

度,结合铀矿的成矿规律,能对区内铀矿的赋存做出判断。 关键词:CSAMT;铀矿;WinGlink;低阻异常 

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04—5716(2012)05—0127一O5 

下庄矿田是我国最先突破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近 几年来,通过对区内各类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钻探资 

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确认矿田的找矿潜力巨大,深部 

可能存在隐伏的富大铀矿。为了对该矿田的铀矿找矿 

潜力做出合理评价及为花岗岩型隐伏铀矿床的寻找提 供切实可行攻深找盲方法,在下庄矿田南部开展了可控 

源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对这种探测技术在下庄花岗岩型 

铀矿田“攻深找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进而联系 

地质研究成果,指导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频率域 

的电磁勘探方法,它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能力强、观 

测效率高等特点,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和寻找隐伏矿的 有效手段-1]。笔者在下庄地区开展了CSAMT测量工 

作,对隐伏铀矿进行勘查。为保证方法的有效性,先在 

有钻孔剖面进行了方法的测试和工区地球物理参数的 

建立,后在成矿靶区布置了6条勘探剖面,查明了勘探 

剖面下地质构造分布的视电阻率断面特征,对古地貌的 起伏进行了判定,对铀矿的富集部位进行了空间定位。 

现以剖面上资料解释程序和成果,来说明CSAMT方 

法在寻找铀矿方面的应用。 

1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华夏 古陆西缘、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一印支 

坳陷的结合部,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是地壳浅部地质 

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区内燕山晚期细粒花岗质小岩 体及中基性岩脉(墙)极为发育,并有火山岩、次火山岩 

出露,岩性较复杂。断裂构造比较复杂,具有多期、多 

向、长期活动和继承性的特点,以NE(含NNE、NEE) 

向为主,Nww向次之,它们相互交织组成了矿田的棋 

盘格式构造格局,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地质环 

境。区内铀成矿活动有早晚两期,都发生于晚期岩浆演 

化过程之中。早期铀矿化主要赋存于NwW向断裂带 

与NE(含NNE、NEE)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和次火山 

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其产状变异且向内凹陷的部位;晚 

期铀矿化则与NNE向断裂带关系密切。通常富铀矿 的形成多为早晚两期铀矿化活动叠加的结果[引。各期 

次花岗岩体从早到晚变化特征为:①从黑云母花岗岩演 

化到二云母花岗岩,最后为浅色白云母花岗岩,颜色从 

深到浅;②结构上从粗粒巨斑状一中粗粒长斑状一中粒 

小斑状一中细粒小斑状一细粒;③硅、碱等浅色组分增 

高,铁、镁等暗色组分减少;④从早到晚铀含量增加,钍 

降低,钍铀比值减少。岩体伽马背景值为6~ 

8.75nc/(kg・h),其中过渡相的为7.8~ 

8.4nc/(kg・h),补体、中心相稍低;据航空伽马能谱数 

值换算,花岗岩体的铀、钍平均含量分别为7.2×10 

和31.8 X 10~,外带沉积岩的铀、钍平均含量分别为 

2.2×1O 和10.9X10一。岩体铀、钍、钾含量分布,东 部钾高、铀高、钍低,西部钍高、铀低、钾低,钍与钾不相 

关,铀与钍、铀与钾成正相关关系¨4]。 

1.2地球物理特征 

工区岩矿石物性参数经测定统计,见表1。 

*收稿日期:2011—08—03修回日期:2011—08—30 基金项目: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广东省下庄矿田南部铀矿普查(项目编号:2009441002)。 作者简介:胡W ̄(1985一),男(汉族),四川西昌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128 西部探矿工程 2012年第5期 

表1下庄矿田物性参数特征表 

岩石名称 取样位置 (g密度/cm3) 是 

矿体与围岩蚀变之间,蚀变围岩与未蚀变岩石间, 

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矿体中金属硫化物的富集会使其 

电阻率明显降低。而控矿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蚀变 

破碎带的出现,均可导致矿体与周围岩层(体)间明显的 

电性差异。辉绿岩因遭受硅化断裂带的破坏,使破碎的 

岩石含水量增大,因而在交点轨迹内呈低阻异常。硅化 

断裂带规模愈大岩石愈破碎,则异常愈明显。这种低阻 

特征反映到电测深断面上就是沿倾向具有范围较大并 相对明显的低阻异常带。故此,构造带中的低阻异常是 

应用CSAMT找铀矿的重点部位。 2 CSAMT工作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 

2.1方法原理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以有限长 

接地导线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一定距离r处同时观测 

电、磁场参数的一种电磁测深方法。本次采用赤道偶极 

装置进行标量测量,同时观测与场源平行的电场水平分 量 六道和与场源正交的磁场水平分量H 一道。 

水平电偶极源在地面上的电场及磁场公式为: 

E一 .(3COS20--2) (1) 

E产 ・20sin (2) ,=————■—— ——一 47订一u 

) ・√ .cOs (3) 

一(1 ・√ … sin (4) 

(1 ・ ・(3cosZ0--2) 

n 

式中:,——供电电流强度; 

AB——供电偶极长度; (5) 

(6) 

r场源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 

将(1)式沿方向的电场(E)与(5)式沿y方向的磁 

场(H )相比,并经过一些简单运算,就可获得地下的视 电阻率( )公式 

一耕群 (7) 

式中:-卜代表频率。 

由(7)式可见,只要在地面上能观测到两个正交的 

水平电磁场( ,Hy)就可获得地下的视电阻率 ,即卡 

尼亚电阻率。 

又根据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导出了趋肤深度公 

式: 

厂 H ̄356 / (8) 

式中:H——探测深度; 

电阻率; 

.卜频率。 

从(8)式可见,当地表电阻率固定时,电磁波的传播 

深度(或探测深度)与频率成反比,高频时,探测深度浅; 

低频时,探测深度深。可以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 

测深度,达到频率测深的目的[4_引。 

2.2仪器及工作参数 

野外工作使用加拿大凤凰公司V8多功能电法仪, 

该系统使用3套GPS同步时钟,分别控制发射、接收主 

机盒子和辅助盒子,使得接收和发射完全同步。本次工 

作采用标量测量,一个排列采集3个测点的测深数据, 

AB发射极距为1.4km,接收极距MN为30m,AB和 

MN平行,相距r为8km,接收点在发射极AB中垂线 

±30。角覆盖范围之内,接收点首尾相联,进行EMAP 

法澳0量。为确保发射信号的强度,低频段发射电流大于 

12A,高频段发射电流大于2A。工作频率见表2。 

表2频点采集参数设置表 

2.3资料处理 

数据处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对资料初步处理: 

(1)曲线的圆滑:野外采集的原始视电阻率,由于干 

扰和观测误差的存在,相邻两频点的数据有时会出现非 

正常的跳跃,尤其是高压线、村庄附近的测点在50Hz 2012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29 

图1数据处理流程 

倍频的频点上。根据相邻测点的曲线特征,结合干扰记 

录对曲线进行圆滑或弃频点。对每一个测点进行编辑, 

舍掉畸变的频点,保留高质量的频点数据。 

(2)静校正:由于浅层不均匀的存在或地形不平,会 

使得某点视电阻率曲线发生平移。在野外工作期间通 

过加盐水、适当移点等方法尽量使同一地质条件下各不 

极化电极接地电阻一致。静态位移的判断,我们是观测 

整条剖面上各测点卡尼亚电阻率一频率测深曲线的高 

频端曲线,结合野外地层出露来判断是否要进行静态位 

移校正 。 

(3)近场校正:观测曲线低频端是否有45。拐点[ ;结 

合B0 IC初步反映,对反演深度大于3000m的数据。 

判断深部数据是否进入了近场,删除进入近场数据。 

3成果资料解释 

3.1建立找矿模型 

(1)地质模型是物探成果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之间 

的纽带。由于区内断裂构造与辉绿岩相互交汇,构成棋 

盘格子状,控制了铀矿床的分布。已探明18个铀矿床, 

铀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铀矿化类型按控矿因素分为硅 

化带大脉型、硅化带群脉型、“交点”型、碎裂岩型、变质 

岩型等5种。由于硅化带电性差异与围岩的电性差异 

较大,可以直接圈定硅化带。硅化带破碎、蚀变、倾角变 

缓等为矿富矿部位,硅化带电阻率为几千到上万欧姆 

米,与破碎蚀变处电性(几十到几千欧姆米)差异较大。 

根据上述特征,我们找出硅化断裂带,根据低阻异常带 

来判断铀矿富集部位。 

(2)通过地表露头电阻率测量,建立工作区电性参 

数找矿模型。工作区电阻率与岩性对应关系大致划分 

为:花岗岩电阻率一般范围160~88OQ・rn,平均值 

345Q・m,表现为中阻,在断面图上为背景场。构造裂 隙带内岩石较破碎含地下水,电阻率较完整硅化带低。 

在卡尼亚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上表现为:存在构造裂隙的 

地段由于电阻率中等,表现在等值线断面图上为向下凹 

陷带或等值梯度带。不含水的断裂带表现为高阻,但较 

辉绿岩电阻率为低。铀矿电阻率变化范围0.5~ 

5012・m,平均值17.012・m,表现为低阻体,在色谱图 

上表现为暗色。 

3.2数据解释 

数据处理用多种软件进行成图,在测区(焦坑46 

线)剖面进行软件绘制电性断面图对比。在18号点(剖 

面550m处)23号点(剖面700m处)有钻孔资料。根据 

钻孔剖面图(图2)可见在标高一170m构造带由陡变缓 

部位存在3段工业矿体,矿段厚6.50m,3段工业矿赋 

存于蚀变碎裂正长岩,特征长石发红、充填灰色石英。 

主带充填浅紫色萤石见有2段异常。 

△ : 

20C : 烈T 

1O( / / 

, 

● 

O 

—l00 . 

《 ・\ 

200 ~ 

产 

300 ≯ 

r . —\~~. _ ……’ ; ’ 

图2 46线钻孔剖面图 

对剖面上各测深点卡尼亚电阻率一频率测深曲线 

进行分析,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和地层的物性条件,划分 

剖面的电性分层。用分析出的电性层为标准对实测曲 

线进行拟合,多次拟合后的数据进行一维剖面成图(图 

3)。wENGI INK1D反演受静态位移影响较大,等量 

线跳跃变化巨烈。对数据静态位移校正较好时,曲线对 

断层等垂向构造反映较好。WINGI INK2D反演能有 

效压制静态效应,对低阻异常带反映较好,不足之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