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英语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李振杰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巾学) 一、高中英语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高中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思维活跃,对外部的新 鲜事物感到好奇和喜爱。他们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不愿 意去简单地死记硬背英语知识,而是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 生活的愿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时代特色,多向学 生推荐一些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精美文章,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中受到 美的熏陶,得到感情的升华。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对韩寒、郭敬明等 新生代作者的喜爱,有计划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点评,培养高中生 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高中英语教师还要结合社会对国学的需求, 大胆引进经典的国学作品,让学生在经典作品的吟咏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 价值观的升华。总之,高中英语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从生活实际出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维,有效地有步骤地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英语教育改革的灵魂。把创新教育巧 妙、有机地渗透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 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英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 领导者和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策划者和指导者,是 学生的朋友,不要觉得高高在上。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 有利于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构建平等、互动的师 生关系。才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和观点,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 见”的学习氛围,才能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只 有这样,高中英语课堂才能逐步走向生动活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享 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乐趣。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挖掘潜 能,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实现创新教育。 三、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重任。英语课还是情感的 文学传播课。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发自内心的尊崇 和热爱,要带着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去从事 英语教学。有的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很大的原因是英语教 师不具备感受作品的能力,或者说本身就不具备一颗感受作品思想感情的 心灵,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激情。当英语教师走上讲台时,要带着满腔的激 情去从事教学,让学生通过领悟感动其一生的好文章去实现自身的升华。 总之,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英语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 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 (上接第42页)都成了被利用的工具,教师还能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贵族 青年吗? 在贝尔蒙特有一位富家的嗣女,长得非常美貌,尤其值得称道的,她有 非常卓越的德性;从她的眼睛里,我有时接到她的脉脉含情的流盼。她的 名字叫做鲍西娅,比起古代凯图的女儿。勃鲁托斯的贤妻鲍西娅来,毫无逊 色。这广大的世界也没有漠视她的好处,四方的风从每一处海岸上带来了 声名藉藉的求婚者;她的光亮的长发就像是传说中的金羊毛,把她所住的 贝尔蒙特变做了神话中的王国,引诱着无数的伊阿宋前来向她追求。啊, 我的安东尼奥!只要我有相当的财力。可以和他们中间无论哪一个人匹 敌,那么我觉得我有充分的把握,一定会达到愿望的。 学生辨析:在威尼斯,身份地位与钱财荣誉决定了一切看似不合理的 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巴萨尼奥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和上流社 会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这从巴萨尼奥的朋友对他的支持和信任就看得 出来。况且教师也可以从鲍西娅和她的侍女的对话上看出,巴萨尼奥并非 一个虚有其表的浪荡子。从最后他得知安东尼奥陷入困境后所作的表态 也可看出他是一个重诺守信、重视友情的翩翩佳公子。 教师评析:两方学生的话都很有道理。作者莎士比亚对巴萨尼奥的 “偏爱”并不是无源之水,其根由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和英国重视 贵族荣誉的观念根深蒂固等特殊原因。但教师的学生在思考时必然也会 带有教师国家和新时代的思维烙印,特别在文学欣赏中审视人物决不能只 用一种眼光一个角度,否则在教师眼中呈现的只能是平面的画像而非活生 生的立体的人物。 三、且思且辨,思辨教育突破传统束囿 回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基本上是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为根本 的,儒学、儒术提倡“尊孔读经”,儒家经典及其注释传解从各个领域钳制了 88 07/2013 人的思维,这是意识形态上的专制主义。正因为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敢 于质疑辩驳的人成为社会的异类。因此,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教育,中国人 几乎就没有接受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思辨教育。延续至今的近现代教育 也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标准答案,在此前 提下思辨就是与权威话语挑战的不自量力。 如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肯定《愚公移山》中愚公坚持不懈的 精神,这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是值得提倡的可贵品质。但在现实的教 学中,许多学生就会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运用现代的思维模式提 出质疑:要让村民走出封闭的更好途径不是劈山而是修路,修建一条山路 的工程绝不比移山大,抑或可以让村民从大山的围困中主动迁徙出来,来 到交通更为便利的地方,愚公为什么要选择“事倍功半”的办法呢?这样, 学生的思考就不仅停留在接受现成结论的层面上,而是开始辩证地思维, 并且能提出创新的见解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对以前的定论进行 思考提出质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辨析,通过这样的 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中的思辨教学,让学生获得自己切身的感受。发表 创新的见解,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拥有完善的语文素养。教师作为教育 工作者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 帮他们养成一种终生受益的思维方式。 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让教师为了学生 能够成为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姜锦花.试论语文思辨教学的重要性[G].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1,(04):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