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商朝的青铜器

浅析商朝的青铜器

◆教学参考◆ 浅析商朝的青铜器 

◆丁景元 摘要:商代是我国青铜铸造的高峰时期,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就其铸造工艺、使用分类 和规模、造型和纹饰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无不闪烁着古代工匠们思想和技术的光辉。对这一文明 史实的探究,无疑有助于高中学生对这一古老文明的认知。 关键词:青铜器铸造分类造型纹饰 

现行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 业的进步”关于“青铜器”是这样叙述的:“原始 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治铜技术。商周 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 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 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如此概要的叙 述,既让学生难以理解,也让教师颇费周章, 同时还存在着“司母戊鼎”名称变更的紧迫性 (应称后母戊鼎)。现就商朝的青铜器的制造、 分类、造型和纹饰的变化作一粗浅的探析,以 期达到帮助学生对青铜器文明加深了解的目 的。 一、青铜器的铸造 商代青铜冶铸业十分兴盛。“据不精确的 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之 多,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而殷墟 妇好墓就出土青铜器四百四十多件” 。 1、青铜器的成分及其比例。 青铜器主要成分是铜、锡、铅。对出土的 部分青铜器检测发现,前、后期的铜、锡、铅 合金比例分别是80.83%、5%、11.09%和 85.94%、1 1.7%、0.84%,这表明商代的工匠们 不仅掌握区别孔雀石(氧化铜)、锡石等矿物 知识,而且还能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和要求, 按不同的比例随意地铸造。“后母戊鼎含铜 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 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 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 86 承。 2、青铜器的铸造。 (1)制模、制范。制模是用淘洗的粘土 做成欲铸造器物的形状,刻上花纹,经焙烧或 阴干成型。翻范则是用泥片按在陶模上,待半 干时分割取下,各片范间留有卯榫,呈子母扣 吻合。再将翻范焙烧成型,从而得到所需要的 陶范。大型铜器难以一次成型,就要将多块范 组合拼成一个整体。如“后母戊鼎”,不算鼎 耳共用28块陶范(因鼎耳须先用范另外铸成), 鼎身8,每足各3,鼎底及鼎内各4。由此可见 陶范制作技术之复杂和精巧。 (2)冶炼。商代前期的熔铜工具主要是 坩埚,即陶质的大口尊、大口缸或草拌泥制成 炼炉,后期是一种内加热型的熔炉设备,被称 为“将军盔”的坩埚。 (3)浇铸。浇铸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由于铜液冷却较快,必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 灌注完,否则就会造成冷隔。以“后母戊鼎” 为例,它需要832.84公斤的铜液,一只将军盔 

一次只能溶解12.5公斤铜液。这就至少需要 70多个将军盔同时熔铜,250多人同时行动。 如此众多的人有条不紊的工作,充分体现其周 密组织管理。由此可以想见商代冶铸技术水平 的高度发展和规模之宏大。 (4)修整。这是最后一道补救工序,由 于陶范的反复使用或操作不当,难免会出现陶 范的损坏,这样浇铸的青铜器就会出现凹凸不 平,因此就必须进行修整——挫平、磨光、抛 光等,至此一件青铜器才宣告完工。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3年第3,4期 二、商代青铜器的分类 商代青铜器的种类十分繁多,涉及到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 面。按其功能和用途大致可分为: 1、礼器。 又称彝器,在商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它是 商王和贵族用于祭祀、燕享、朝会、歃盟等活 动的器物。商代常见的礼器有鼎、鬲、觑等烹 煮器,簋、豆等食器,盘、盂等储盛器。酒器 在礼器中占据最多,如盛洒或温洒用的 、 盂、卣、尊、觯、觥、瓿、壶、方彝等,饮 洒用的爵、角、觚等,其中觚、爵、肆往往配 套使用,这说明“青铜器有主次之分,即主器 和配器,它们所盛祭物不同,摆放位置不同, 而且青铜器作为祭器时,用途是固定的,有固 定的组合使用,这些都表现出了当时祭祀礼 仪。,,④ 

2、兵器。 仅次于礼器。为巩固政权,商王十分重视 兵器的铸造。其种类主要有戈、矛、剑、斧钺、 戟、箭镞等。其中戈的数量最多,在考古学上 可做断代的重要器物。斧铖用于砍杀也用作仪 仗、警卫,既是兵器,也作为权力的象征,起 到礼器的作用。 商代青铜器中的礼器和兵器数量之多,恰 好折射出商王文武两手统治的特色。 3、生产工具。 主要有斧、斤、锛、刀、铲、凿、锯、锥、 钻、削等手工工具。青铜农具极为稀少。其因 是青铜十分珍贵,官府很少把青铜用于井田制 下的生产工具的改进,但出于农业祭祀活动和 建造豪华的宫殿和苑囿的需要,又不得不把青 铜花在手工工具上。如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 代遗存的青铜农具就是“祭祀时用于处死人牲 并举行农事祭祀的仪仗之器。”⑨ 4、乐器。 商代歃盟、朝会、祭祀等活动时都要行礼、 奏乐,所以青铜乐器应而生。乐器主要有铜饶、 铜铃、铜鼓等。“礼”“乐”并重是商朝统治的又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3年第3、4期 一特色。 5、车马器。 主要有辖套、轭、镳等,都是车上的附件 和马身上的用具或装饰。 三、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与特征变化 造型与纹饰代表着商代青铜器独特的艺 术风格,也代表着商青铜的冶铸水平。 1、商青铜器的造型。 (1)奇巧型。把器物铸造成各种想象的 动物或图腾或人体浮雕或塑象。如课本提及的 “四羊方尊”就是这一型制的代表作。方尊的 四角附着向外半伸的羊身,羊角卷曲,双角龙 头点缀在每两只羊头之间。整个布局让人拍案 叫绝,堪称绝品。 (2)动物型。直接把青铜器铸成人们喜 爱的动物形态。如尊就有象尊、犀尊、龙虎尊, 卣就有鹗卣、豕卣等。这些型器模仿得维妙维 肖构思让人叹为观止。 (3)雄浑厚重型。相对于奇巧型来说, 雄浑厚重的青铜器更体现商王朝统治的特点。 如鼎在当时被统治者看成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因此,大型铜器屡见不鲜。除“后母戊鼎”外, 妇好墓出土的方鼎重达235公斤。郑州杜岭街 出土的商前期的两件大型方鼎,分别重达86.4 公斤和64.25公斤,“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 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 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2、纹饰复杂瑰丽而浑厚。 器物上常见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夔龙 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杜岭方鼎是 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 礼器一这“礼”,现在还活在中国的大地上, 活在中国人的心中。”7if)“后母戊鼎”也以饕餮 纹为饰,“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出土的提梁卣, 不仅盖、提梁、圈足饰有各种各样的纹饰,而 且通体饰有竖向夔龙组成的饕餮纹,全部被装 饰得富贵华美。”㈣四羊方尊就以蟠龙纹为饰; (下转第85页) 

87 的相似:都是被暗杀。 所不同的是,对于林肯我们一直以来是以 肯定为主,只要一提到林肯,人们总是会说他 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美国的总 统山上,林肯的头像赫然在目;对于亚历山大 二世,我们似乎没有那么宽容,我们会肯定他 的改革,但却否定其人,对他的评价总是以否 定为主,认为他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 改革之后封建残余存在阻碍了俄国现代化的 发展。例如人们普遍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 奴制,是迫于形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沙皇统 治;然而反观林肯的废奴,难道不也是迫于形 势吗?虽然他从始至终都有废奴思想,但在内 战之初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拯救联邦的统 

一,

他说:“我在这个斗争中的首要目的便是 

拯救联邦,既非拯救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 制度。如果我不解放奴隶也能拯救联邦,我就 愿意这样做;如果我靠解放所有的奴隶而能拯 救联邦的话, 我也愿意这样做;如果我由于 解放某些奴隶同时放着另一些奴隶不管而能 够拯救联邦,我也愿意这样做。”[6] 时至今日,当越来越多的史料呈现在我们 

眼前,当我们不再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当我们 可以客观公正的去评价历史,在“一切历史都 是当代史”的指引下,我们在高度肯定林肯的 同时,在充分肯定俄国I861年农奴制改革的 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对这次改革的发动者—— 亚历山大二世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呢? 

参考文献: 【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4. 【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子 [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42. 【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57. 【 】金雁.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 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9. 【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44. ]刘祚昌.美国内战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177. (作者:马臣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接第87页)戈、镞等多以兽面纹,盾多以 人面纹。晚期比之于早期和中期“内容及种类 要丰富得多,显示装饰艺术呈现出高峰,展示 了中国古文明的灿烂光辉。” 3、商青铜器的特征的变化。 商青铜器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早、中、晚。 就形制而言,鼎足由外向内,并呈粗壮牢固特 征;簋圈足越来越厚;觚由粗壮向瘦长变化; 爵足后移;底平向园变化,柄刃由直向弯曲变 化。从这些变化说明商代青铜冶铸业术和青铜 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集中反映了当时高超的 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时代特点。 

注释: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司母戊鼎”“已改名”后 母戊鼎”。后母戊鼎,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 器,其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 祭祀其母所铸。 ②青铜器所代表的威严.河南文化网,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3年第3、4期 

http:Hcu1.shangdu.com.20 1 3-3—6 ③马远方,后母戊鼎“双耳”是后补的?【N】,北 京晚报,2012.10.28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1958--1959 年殷墟发掘简报[J],考古,1961(2) ④李玲玲.商代青铜文明特征[.『】,平顶山学院学 报,2008(3) ⑤彭明瀚:《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 

——兼及商代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中原文 物.1995(41 ⑥杜岭方鼎[J]河南博物院网 http “ pⅣw.chnrnus.net/dcjp/201 1-12/29/content12413.h tm ⑦⑧河南文物研究所.郑州新发现商代窑藏青铜 器[J].文物.1983(3) ⑨尹春沽.浅论商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J].内江科 技.2006(9) 

(作者:丁景元,安徽省明光中学) 

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