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纹样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
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的影响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
在青铜器上用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从运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从偶尔取胜,逐渐相持,到掌握主动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而进入了人寻兽而猎的时代,前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饕餮纹、夔纹数量减少,面积缩小。
商代和周初青铜彝器,是酒器的组合,尤以祭祀用器为主,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也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不难设想,青铜彝器怪异的纹饰把人置于恐惧与威严之下,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巨睛凝视,阔口怒张,瞬间即可咆哮的动物纹饰,有助于造成严肃静穆、诡秘阴森的气氛,产生震撼人心的威慑力,充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学术争鸣空前繁荣。
青铜器的应用则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已失去彝器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方向发展。
青铜器不仅造型依据人的尺度设计,装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的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
商代和周代初青铜彝器,是酒器的组合,尤以祭祀用器为主,其动物纹样与祭祀祖先有何关系?《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在王孙满看来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而它们的形象在古代便铸在青铜彝器上了。
不难设想,青铜彝器怪异的纹饰把人置于恐惧与威严之下,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之中,巨睛凝视、阔口怒张,瞬间即可咆哮的动物纹饰,有助于造成严肃静穆、诡秘阴森的气氛,产生震撼人心的威吓力,充分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力量。
西周中期至东周初的青铜器则以礼乐器为主,用于"明贵贱,辨等列""纪功烈,昭明德"。
青铜器饕餮纹饰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形式也与前期的单独适合对称式不同,多运用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常常一个母题织成带状的连续、反复,整齐中求变化。
其一唱三叹的形式,给人有条不紊的节奏、韵律之美。
这和礼制观念强调等级与秩序密切联系,也与《诗经》叠章法的表现形式相似,于反复中,强化主旨,加强感染力。
装饰上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
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恰似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
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的章法表现社会、人事的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以剪影的形式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装饰性。
总之,功能的演变使青铜器器型、纹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青铜彝器、礼器及其纹饰,随着其所负荷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丧失而消亡。
当虔诚的心理与特定的崇拜观念不复存在时,以饕餮纹为代表的神秘、狞厉的动物纹饰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及青铜器功能的变化,都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还与装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与工匠的创造心理及使用者的欣赏趣味等多种因素相联系。
饕餮纹消失了,但其所承载的装饰观念与审美意识却长久地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对后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类别及用途1.商朝时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2.饕餮纹代表着鬼神3.夔龙纹代表着祖先4.风鸟是他们的图腾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有几何纹、动物纹等等,到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这段时间的动物纹通过人们对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认识和主观的加工,产生的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
其中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占着主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三种幻想动物纹的分析和介绍(当然也不乏介绍一下其他动物纹),来看商朝时期的受宗教礼治和原始图腾影响的幻想动物纹,及其美的独特之处。
动物纹主要是以动物为原形而进行的动物图案装饰。
动物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写实动物型,以尊最多,像象尊、羊尊、牛尊等等。
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生动;而另一类为想象动物型。
多有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光觥等等。
这类动物多是人们把一些动物典型的特征加以组合创造出来的,多恐怖、怪诞、神秘为主。
1.兽面纹兽面纹古称饕餮纹:(1)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恶兽。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2)比喻贪婪凶恶的人。
《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后亦专指贪于饮食。
如饕餮之徒。
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头部的正视图案。
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兽面纹形状说法不一,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
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
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
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
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
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
"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
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
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
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这说明兽面纹并不是代表一种动物,而是所有的常见的有代表意义的动物纹样。
不过这些由各种猛兽综合形成的凶恶动物形象,衬托出一股狰狞、神秘、规正、威严的气氛。
兽面纹的特点: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
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动物形有所不同。
亦称"兽面纹"。
也有用两个相对的夔纹组成。
其最突出特点是它的双眼: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是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青铜饕餮的断语。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几乎所有的青铜器都以兽面纹为主。
鼎,最为突出。
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
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例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
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
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用以衬托兽面纹,更加显示出其的神秘性。
商朝的统治者铸饕餮,号召节俭,劝贪婪。
这是一种政治的需要,而且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的低下,物品供应严重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上古的人们从平均主义社会转向私有制社会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平均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加上物质生产的匮乏,统治者占有了大量的食物,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增加社会的不公平感,如果在饮食上节俭,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
大禹是那个时代的正面典范,而夏桀则是反面的典型。
夏桀的贪婪、豪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仇恨。
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并灭了夏朝。
从民众对夏桀贪吃好饮行为的仇恨中,可以知道民众对饥饿充满了恐惧,他们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多吃"、"多喝"还要严重的罪恶,于是对放纵饮食的声讨就成为全社会最普遍的呼声。
这在几千年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之一。
汤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商朝经济发达从商人员特别多。
用饕餮来告戒大家不要贪婪过多。
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
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
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饕餮是天地的媒介、人神相通的使者,象征着权力。
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崇拜的鬼神。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便主要来自铸刻其上的动物纹饰,特别是那长睛大耳、大口獠牙的被称作饕餮纹的兽面纹。
《左传》记载:"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好。
"这说明青铜纹样的狞厉之美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宗教意义非常强烈,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饕餮纹在商朝时的神圣地位。
商朝青铜器主要是作为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器。
因为在商周两代,宗教活动特别盛行,一为占卜,二为祭祀。
特别是在商代的时候宗教活动尤为多。
商朝时对卜辞的迷信,已发展到了极至。
并且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
古代记载原有"商人尚鬼"的话,证以卜辞而知其确切。
在商人看来,神鬼的世界是和有形的世界同样地实在,而且这两个世界关系极密切。
鬼神充斥于他们的四周,他们自身及其环境的一切变动,操纵着他们的一切利害吉凶祸福,需要他们不断的馈飨和贿赂。
在日常生活中每遇有可容犹豫的事情或不能解答的疑问,照例要听命于龟壳和牛骨。
神鬼世界的主要成分是他们的祖先。
王室对祖先的祭祀,其名目之众多,次数之频繁,供献之丰盛都非我们所能想像。
用牲的数目有多至一次五十羊、三百牛,或四百牛的。
用牲的方法,除置俎中蒸熟或当场生宰以供陈列外,有以火焚烧,或沉于水中,或埋入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