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来是群雄逐鹿之地,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辖市之一,中原粮仓,非公有制经济尤其发达,有“河南的温州”的美誉。
另有多人同名。
中文名称:许昌外文名称:Xuchang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河南下辖地区:禹州长葛鄢陵政府驻地:魏都区建安大道东段电话区号:0374 邮政区码:461000地理位置:河南中部面积:5260平方千米人口:456万(2008年)著名景点:曹丞相府,花都温泉,神垕古镇火车站:许昌火车站车牌代码:豫K目录编辑本段许昌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腹地,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许昌是华夏民族、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华夏之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夏都夏邑,后名阳翟,位于今天的许昌禹州。
汉朝东汉末代的首都,魏武帝开创的雄霸中原魏国的发祥地。
许昌市现代工业体系齐全。
特别是在烟草种植、加工业方面历史悠久。
中原电气谷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
2009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176.21亿元,位居全国第79位!“许昌人”的考古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许昌(1张)华夏之源夏朝故都许国故都汉魏故都三国故都魏国许都“许昌人”古人类遗址春秋许国故址遗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发源地钧台和“钧台之飨”“烟叶王国”中国精彩城市首批上线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宜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花木之乡全国中医药材之都-禹州许昌市行政区划图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禹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禹州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钧瓷文化之乡中国腊梅文化之乡编辑本段国际国内友好城市截至2008年10月22日,许昌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
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另有副厅级规格的许昌新区和正县级规格的东城区管理委员会、河南省许昌经济开发区管理的三个现代化新城区。
许昌市面积49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458.37万,常住人口431.29(2009年)。
魏都区面积 88平方千米,人口 40万人。
邮政编码461000。
禹州市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121万人。
邮政编码461670。
长葛市面积 649平方千米,人口 70万人。
邮政编码461500。
许昌县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 80万人。
邮政编码461100。
县人民政府驻许昌新区。
鄢陵县面积 866平方千米,人口 64万人。
邮政编码461200。
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
襄城县面积 897平方千米,人口 79万人。
邮政编码4617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各行政区政府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民族人口许昌市有34个少数民族,7607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5%。
其中回族73045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以上,满族831人,蒙古族326人,其它31个少数民族共计1870人。
在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367人,非农业人口25705人。
全市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60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办)28个,民族乡(镇)3个(禹州市山货回族乡、许昌县艾庄回族乡、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个(禹州市19165人、襄城县18451人、魏都区15300人)。
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编辑本段气候资源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自古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繁衍居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
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
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
年平均气温度14.7度,日照2280小时,年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217天。
许昌资源丰富,禹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襄城是中国的烟叶种植王国,许昌是中国的烤烟基地,“中原电气谷”国家机电研发制造基地,鄢陵是中国花卉之都,长葛是中国肉类品牌基地和人造金刚石业界领航者之一。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航空(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许昌~郑州国际机场)根据规划,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是郑州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为配合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而在许昌规划建设的一个以航站楼为依托、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多种业态并举的临空产业集聚区。
港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12.4亿元。
已经建成。
铁路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4条客货运铁路(京广铁路、淮海铁路、孟平铁路、平禹铁路)、3条城际铁路在建筹建(郑州—许昌城际铁路、许昌—漯河城际铁路、许昌—平顶山城际铁路)。
许昌客运综合枢纽站、许昌中心客运站、许昌灵井站分别是衔接京广高速铁路客运站、京广铁路客运站、郑渝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综合枢纽站,禹州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禹州)的综合枢纽站,鄢陵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鄢陵)的综合枢纽站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40公里,107国道贯穿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洛阳、许昌至亳州)已经构成。
许昌--郸城窄轨客运铁路许昌至郸城窄轨客运铁路为中国最长窄轨,铁路及周边名胜,是进入网络社会以来,广大户外旅游爱好者所热衷的。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
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族群生活之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由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公元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
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
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东汉时期】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及以后】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
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
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
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
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
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
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
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
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
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
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4124086人;魏都区 373387 许昌县 737384 鄢陵县 564477 襄城县 679863 禹州市1122669 长葛市 646306编辑本段许昌经济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176.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6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263.79亿元,增长13.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284元,增长12.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5.6:21.8调整为11.6:66.0:22.4,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7.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9%提高到69.5%。
农业许昌地处暖温带季风区,自然条件优越,许昌农业独具特色。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