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 武警医学院学报 Ae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第1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vo1.19 No.10 0ct.2010
军事应激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Advances on the study of military stress experiment animal mode
王 朔 ,李晓莉 ,唐泽瀛 ,宋 蕾 ,龙梅
(1.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35;2.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北京100858;3.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门诊部,北京100720)
关键词:军事应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8—5041(2010)10—0834—04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应激是机体在生存环境不利因素的适应过程
中,实际与认识上的要求与适应和应对能力之间的
不平衡导致的身心紧张状态及其反应。Selye把应
激看做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
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机体上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
起,并且是非特异性的,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症
(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动物模型
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应激动物模型的研究将对
应激实验进行优化,更将为抗应激功能食品的研制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仅就应激动物模型的分
类、建立方法、应用特点进行综述。
1 应激动物模型的意义
在现今医学领域内,应激作为人类多种重大疾
病的病因和诱因已经确认,如应激性胃溃疡的发
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在血
浆中的异常升高,创伤性应激障碍的产生等。军人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特殊的作战环
境,所承受应激强度较大,航空高过载、连续作战、
睡眠剥夺、高寒缺氧、酷热脱水、死亡威胁等都给人
体的心理、生理造成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部队战
斗力。据文献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部队
有1/5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损伤;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参战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
生率为55%;另据报道,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朝鲜战
[基金项目]总后军需科研课题(080131) [收稿日期32o09—12—04;[修回日期32010—04—08 [作者简介]王朔(1985一),男,籍贯山东,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军 需勤务研究。 [通信作者]李晓莉(1972一),女,籍贯河北,博导,教授,主要从事营 养与食品学研究。 争为65%,越南战争为26.9%一30.9%,海湾战争为
18%~46%[4-8]。外军对二十世纪军事医学的研究
认为,应激是战争部队减员的五类主要原因之一,
并对应激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了大量研究 圳。随
着对应激和应激性疾病机制研究的深人,应激动物
模型也应运而生。
在众多应激模型中,在各种不同应激源的刺激
下会出现肾上腺皮质细胞、胸腺及胃肠道等器官的
一系列非特异性变化,但仍存在着多种特异性的行
为反应。通过对应激动物模型的系统研究,选择出
最适合军事应激特点的模型,将能为抗应激食品的
功能评价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2 动物模型的分类及建立
2.1 生理动物冷应激
2.1.1热应激实验模型:该模型有两种建立方法,
一是将实验动物按组分笼同时放人一定温度(按动
物种类而定)的温箱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等
实验数据,后检测其红细胞、白细胞含量,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等生化指标情况;二是将小鼠
放于金属盘上,金属盘放于恒温水浴中,水温调节
至(55±0.5)℃作为热应激源,后用秒表记录小鼠自
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
值。耐热实验所采用的温度一般恒定,要严格控
制,防止出现温度波动而造成较大的误差,影响结
果分析¨ 13,14]0
2.1.2冷刺激实验模型:冷实验造模前,于实验前禁
食禁水12 h,实验时连铁笼一起把小鼠置于冰箱中,
调整温度至(5±1)oC。60 min后取出,置于室温下
自由饮食;10 h后再次禁食禁水,于12
h后灌胃,灌 第19卷第10期2010年1O月 武警医学院学报 vo1.19 No.1O Oct.2010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835
胃1 h后置冰箱中,调整温度达一5℃。每10 min开
门观察1次,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及时间,后解剖检测
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UCP)
的活性和含量以及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
量。该实验是对小鼠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对寒冷刺
激抵抗能力的检测,对室内温度有一定要求,应避
免室温较高情况,防止容器与外界空气发生热交换
的速度变快¨ 。
2.1.3剥夺睡眠应激模型:根据睡眠时的脑电图、肌
电图及眼球运动情况可将睡眠分为非快速动眼睡
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和快速动
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睡眠剥夺
根据睡眠的分类分为选择性睡眠剥夺和完全性睡
眠剥夺,一般选择性睡眠剥夺以快速动眼睡眠剥夺
为主 圳。
2.1.3.1选择性睡眠剥夺实验模型:此类实验以平
台睡眠剥夺技术(platform technique)为代表。在盛
水的水槽中放置平台,水温30~32℃,室温22~
25℃,水槽上方装有料斗及水瓶,实验期间动物可
自由饮食。根据Mendelson的研究,动物体重(w)与
所处站台面积(A)的比值W/A≥6.4时,方可获得满
意的睡眠剥夺效果;而正常对照组W/A≤1.73时,才
能允许自由睡眠,因此小站台直径以及大站台直径
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而定。让动物站立在平台上,
水面低于台面约1~2 cm,当大鼠进入REM时,因全
身肌张力降低引起节律性低头触水,以此来达到剥
夺REM的目的。此类方法主要是利用大鼠畏水及
在水中无法进入睡眠的生活习性。
2.1.3.2完全睡眠剥夺实验模型:完全睡眠剥夺一
般采用强迫运动睡眠剥夺法(forced locomotion
technique),此类睡眠剥夺方法在脑电监护情况下可
进行全部的睡眠剥夺。实验时迫使大鼠不停地运
动,从而达到睡眠剥夺的目的。实验设备主要由一
柱形圆筒及一小型慢速马达构成(圆筒直径及高度
由实验动物而定),圆筒底由PVC(聚氯乙烯)构成,
侧壁由直径为1O.4 mm的PVC杆围成,圆筒与小型
马达相连,马达转速自定。实验前2 d,每天应将大
鼠放人圆筒中适应环境1次。实验时将马达匀速转
动,通过圆筒的转动带动大鼠不停运动而达到睡眠
剥夺的目的。此类方法的优点是睡眠剥夺效果明
显,睡眠剥夺的时问及强度易于掌握,无须实验人
员随时观察实验情况,减轻了实验人员工作强度。 2.1.4疲劳应激模型:疲劳应激可导致机体活动水 平显著下降,协调性降低。近期有研究证实应激持
久且严重者多出现肌电灵敏度显著提高,节律显著
改变,肱三头肌内肌球蛋白重链MHC活化增加,这
可能是应激导致机体运动状态下降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疲劳应激情况下大鼠血清单胺类神
经递质含量呈现普遍升高的趋势,其中多巴胺含量
升高最为显著,多巴胺的这种高效反应性可能在应
激的神经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为
新型抗应激食品的研制提供了思路 。
实验时将每只动物尾部按体重的7%负重物,然
后分别单个放入一定规格(以动物体积来定)的玻
璃缸中。将其投入25%水中,观察并记录小鼠从游
泳开始至头部沉入水中10 s内不能浮出水而的时
间。后可测试其肝糖原、血乳酸等的含量以及乳酸
脱氢酶(LDH)的活力。该实验是对疲劳应激的一种
测试,是一种行为绝望动物模型
2.2 心理应激动物模型
2.2.1愤怒心理应激模型:由于情绪的随意性和复
杂性,制作动物模型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愤怒情绪
造模常用的夹尾、电击等方法,仍掺杂物理性应激
成分,因此模型不能称为纯粹的情绪模型。足底电
击是最常用的应激模型,可配合闪光设计成条件反
射性心理应激。有较多的文献报道证实:应激对照
组与心理应激组受到的躯体刺激相同,但后者无法
根据光信号预见电刺激,因此较前者更紧张,心理
应激程度更高。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组大鼠下丘
脑室周核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
多于躯体应激组,其表达程度也明显强于躯体应激
组。张红梅等 在Breuer等研究的基础上,将
Wistar大鼠单独饲养于不锈钢笼中,制造昼夜颠倒
环境,自由饮食饮水。目的是建立一个熟悉的笼
子。第11天l3:30开始实验,该时间段内大鼠处于
夜间兴奋状态。在每只模型组大鼠笼内放进1只入
侵鼠,开始计时、摄像。前5 min为双方适应期,记
录第6~20 min内大鼠行为变化。制造模型的成功
率高(100%)。
2.2.2空瓶刺激应激模型:空瓶刺激模型是将动物
分成情绪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对照组3组。先进
行10 d的定时喂水训练,训练期结束后则在定时喂
水期间给予情绪应激组动物空瓶刺激以诱发其情
绪反应。作为生理性对照,在情绪应激组接受空瓶 836 Aeta Aeademiae MediciJ】ae CPAF 武警医学院学报 第1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vo1.19 No.10 Oct.2010
刺激时,生理应激组亦无水喝。对照组动物则一直 定时饮水。研究发现情绪应激组动物的抗卵清蛋
白(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而肾上腺
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酮水平则显著升高。给
予B一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心得安后,脾脏指数和
抗体OD值由原来较生理应激组动物的显著降低变
为无显著性差异,逆转了由情绪应激引起的体液免
疫抑制作用 。
2.2.3束缚应激模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不同束
缚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是通过束缚限制动物
活动而造成应激动物模型使用范围也极其广泛。
束缚制动可以制造较为纯粹的挫折应激。急
性束缚可成功诱发实验性焦虑,慢性束缚则属于慢
性激怒应激反应。此模型躯体应激因素较小,能够
较好的突出心理或情绪因素。有资料表明慢性束
缚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DA、5-HT含量明显降
低,血浆NE、E含量明显升高,而加味四逆散对应激
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有
良好的调节作用,初步提示了此模型的中医病理机
制与肝失疏泄有关 】。
2.2.4抑郁应激模型:采用Zurita ̄ , 的慢性长期不
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孤养大鼠抑郁模型,
使大鼠共接受21 d各种不同的应激,包括冰水游泳
(4℃,5 min)、热应激(45℃,5 min)、禁水24 h、夹尾
1 min、电击足底(电压50 mV,每隔1 min刺激1次,
每次持续10 S,共30次)、摇晃(1次/s、15 rain)、禁食
48 h和昼夜颠倒等刺激,每天随机安排1种,平均每
种刺激各进行2—3次,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
生。造模2l d后进行实验统计。实验利用长期不可
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分养动物抑郁状态。
3 动物应激模型在军事中的发展及应用
在现代军事医学的研究中,一般采用军事应激
反应的概念,是在特殊的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
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
事活动形式刺激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
的反映。表现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候,甚至终身留
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突发的灾难性事件,也会导致PTSD的发
生,如地震、洪水、空难、传染病流行等[27J。
现代军事应激的特点是应激源因素繁多;军人
承受战场环境压力过大;军事应激反应形式多以心
身性疾病表示 ;军事应激反应受诸多因素影响,根 据平,战时的不同环境特点会有不同的应激源,,另 外,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家庭背景、入伍年限、文化
程度等方面也对军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现代
战争突破了战场的限制,可使用高精度武器随意选
择敌方目标进行远距离攻击,军人不但要应对地面
战场的进攻,还要应对随时的远程攻击,增加了战
场上的不确定性,迫使参战人员始终处于紧张的应
激状态。
在长期持续军事作业的部队中,作息制度紊乱
而导致睡眠丧失,对机体的认知、精神运动、生理、
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造成显著影响,且由于作业任
务的复杂及疲劳的影响,还会导致士兵警觉性的 降,据相关研究发现,疲劳的机体在完成飞行任务
后,注意力和反应性均下降,由于反应迟钝,往往导
致反应时间的延长,注意力及作业效率的下降,另
外部队在高原地区、热区、寒区等特殊环境下作战
时还会受到缺氧、高温、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干扰营
养物质代谢,损害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消化、免疫功
能的异常,鉴于军事应激的特点及应激源的多样
性,在研究军事应激的相关问题时,对动物应激模
型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4展 望 应激动物模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综合,军
事动物应激模型的建立已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
点,研究成果也不断呈现,但仍有很多矛盾或不统
一之处,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军事应激本身的复杂性
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影响所致。此
外,动物的品系、性别、饲养环境、应激源等多种因
素,都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因而在实验中应根据
实验目的加以遴选。军事应激动物模型同时施加
了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因素,在更全面地拟合战争
现实的同时也使指标的考察和结果的分析更加复
杂,但军事应激模型具有良好的现实状态模拟价
值,因而具有更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l钱令嘉.关于应激与军事应激医学研究的思考fJJ.解放军 预防医学杂志,2001,19(4):235—238. 12]Meinral Perrez,Michael Reicherts.Stress,copingand health: a situation—behavior approach theory,methods,applications [M].Hogrefe:Huber Publishers,1992.5—8. 【3】吴淑庆,钱令嘉.应激人鼠血浆同型半胱氨水平的变化及 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_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3):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