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记忆与理解的辩证关系学习数学,无论是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都需要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巩固过程实质就是加深理解、识记和运用概念的过程。
日本现代教育家玲木镇一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探索和发展人的潜力,也就是进行才能教育。
他在教学法中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重复,他强调“重复、重复、再重复”。
二是训练记忆,他说“记忆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东西”,有了“记忆作基础,才有体验,才有推理”。
他特别指出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是记忆能力得到发展的学生。
记忆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表现形式,而良好的记忆是训练的结果。
三是直觉,因为直觉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它是采用跃进、越级与走捷径的方式,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正是有了这种对数学知识的直接理解,才有了对知识的深层次的把握。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一个人能对某些事物记得快、记忆牢,“再现”反映迅速、回忆准确,就说这个人记忆能力强。
完整的记忆分识记、保持、再认和加快等基本过程。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人的记忆可以说是信息的输入、传递、接收、转换、加工、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的心理过程,而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并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系统之中。
也就是在已有暂时神经联系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并把新旧联系组成一个联系系统。
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理解事物时,须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
过去知识经验的有无或多少,对理解能否顺利地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两点,记忆是骨架,理解是沙石,只有共同凝结在一起,才能组成强大的学习基础。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记忆能力的培养,培养记忆能力,一说部分老师就简单的理解为提倡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
因为死记硬背是属于机械记忆的一种方式,而记忆能力是各种记忆方法的综合,并且数学记忆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认为数学记忆大致可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识记
人们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中有很多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都必须通过有意识记去牢固掌握。
正是有助于有意识记,人们才能积累知识、巩固知识、系统的掌握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的结合起来,是减轻负担又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措施。
具体到数学学习就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法则、基本定理等的初步认识,能够对它们进行一定的辨认,即知道它们“是什么”。
2、保持
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就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法则、基本定理进行剖析,着眼于它们中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3、回忆
识记材料、保持材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再认或回忆材料。
回忆是指过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它们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改造、迁移、转换重组等,用于分析、类推、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它是记忆能力升华到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实践也表明,如果学生对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记得都比较牢,能迅速从储存的知识中提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就比较高。
由此可见,记忆是形成数学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鉴于上述认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记忆能力主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数学定义、命题、数学公式、数学法则的结构形式的记忆:数学的定义和命题是通过对具体的材料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用以揭示事物某些本质特征和关系的思维形式。
例如: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落在底面的中心的棱锥。
它的结构形式为:
底面是正多边形
正棱锥=+棱锥
顶点在底面的射影落在底面的中心
第二,对数学定议、命题(包括公式、法则)所揭示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本质关系的直观记忆:这种记忆是在理解了数学定义、概念和数学性质的基础上,把它迁移到自己熟悉的、联系密切的、浅显直观的事物中去。
由于直观形象能记载较多的内容,因而这种记忆形式有紧缩的特点,如利用单位圆、三角函数线就可以记忆三角函数的多种性质等。
第三,强调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概括模式的记忆:对解题模式的概括和记忆是数学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它是我们衡量学生数学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区分标志。
由于记忆有牢固性、选择性、深刻性、准确性这些品质特征,因而由这些品质特征所引起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对数学记忆能力的差异。
实践也充分证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对数学本质的东西具有较强的记忆品质,质的东西记忆品质也较差。
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求着重注意培养学生概括并记忆基本的解题目模式。
如:对求y=x2+3x+2的极值问题、可概括为求y=ax2+bx+c的极值问题。
4、科学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平时复习与考前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并在复习中求广度,以广度求深度,以深度求巩固。
困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数学定义、命题(包括公式、法则)、典型的数学类型题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记忆能力的训练,并进行合理的重复,这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总这,记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联想、类比、分析、推理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新所识的吸收、消化。
当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记忆能力既然是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它的形成就应有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不能靠突击,更不能靠延长复习时间及“题海”战术,只能按照记忆规律数学记忆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有步骤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