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历史,不变的信仰
——《延安 延安》观后感
2014年11月,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我有幸参加了X
X区委组织的首期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学习期间,
在高坪区委的安排下,和同班学员们一道观看了文献纪录片
《延安延安》,让我得以再次抚触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
听时代的最强音,接受延安精神的召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和自豪。
该片通过口述回忆、剪辑历史影像资料等形式,真实
地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从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到以毛
泽东为首的中央机关离开延安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同陕
北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民主执政的理念和勤政为民的实践,表现
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
和政治风范。影片如同一位在自家门口工作的资深导游,带
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推开历史的一道道门、一扇扇窗,以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对为人民服务理念作了最朴实、最自然、
最生动地解读。
观影后,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延安,这座北国边寒之城,
一座“不性感、不繁华,看起来灰头土脸”,甚至可以说十
分贫瘠的西北小城,因为与中国革命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
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为什么无数革命
青年会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为什么那儿的人们会那么精力旺
盛、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什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
党,能够带领群众在这片并不富饶甚至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着
人类成长史上一段段动人的传奇?《延安 延安》给了我们
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其中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艰苦奋
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她也必将在
历史的天空永远璀璨夺目、激人奋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通过这次
培训学习、观影活动,加深了我对延安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俭入奢
易、由奢入俭难的哲理没有变,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
德没有变,党的政治本色没有变。“延安精神”与现代生活
方式完全不排斥,其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
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都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后备干
部,更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延安
精神。
一是要牢固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
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曾指出:“政
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具体地说,就是要反
对享乐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伟大梦想作持久、扎
实、深入的工作。
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延安精神的精髓。当前,有的领导干部知行不一、弄虚作假,
天天忙着开会、做指示,即使下基层调研也是坐在车上转、
隔着玻璃看,习惯于替群众拿主意,却没有考虑群众真正的
需求。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形式主义在作怪,都是思想路
线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具体地说,就要反
对形式主义,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坚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
安精神的本质,是党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准则,也是党的根本
宗旨。具体地说,就要反对官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
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通群众“最
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领导群众工作的能力。
就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
的一面”;关注和改善民生上,“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
质福利”;思想认识上,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四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
安精神的标志。具体地说,就要反对奢靡之风,增强忧患意
识和使命感,强化奉献精神,注意防微杜渐,坚持艰苦朴素,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以新时期“五好干部”标准
要求自己,锤炼自己,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
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今天,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在时代的风口浪
尖,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更应该“咬定青山
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
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持“人民为本”的信念,依循“群
众路线”的指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延安精神”新的
历史内涵,谱写伟大中国梦的高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