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告铁矿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稳定性研究

下告铁矿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稳定性研究

ISSN 1671——2900 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12卷 第1期 

Mining Technology,Vo1.1 2,No.1 2012年1月 

Jan.2012 

下告铁矿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稳定性研究 付占宇 (1.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 广东河源市 ,彭府华 517463;2.长沙矿山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2) 摘 要:简要介绍了下告铁矿的开采背景、采空区形成过程及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基 于DIPS软件描述了采空区和矿区主要断层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利用块体理论分析了 上覆岩层的稳定性。同时利用12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对上覆岩层进行监测,认为上覆悬 顶岩层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关键词:采空区;块体理论;声发射监测;稳定性分析 

1 下告铁矿矿区概况 2 基于块体理论的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分析 下告铁矿隶属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 矿区位于河源市的东南部、紫金县城的西南部。下 告矿区地形起伏较大,最低高程159.63 m,最高高 程为北部的帽子栋(531.90 m),相对高差372.27 1TI。地形坡度1O。~2O。,北部地段坡度大于20。,属 低山丘陵地貌。 下告铁矿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分段空场采矿 法采矿,经过几年的采矿后,全矿共有6001、6005、 6009和6013四个采空区,且仅有+47 1TI、-4-6O m、 +75 ITI和+90 1TI四个水平有采空区存在,空区底 板标高最低为+46.7 12"1,顶板标高为+107 m,净空 区高度25.8~60.3 1Tl,净空区总面积为1891 m。, 总体积约为8.28万m。。根据公司规划,矿山+47 m以下改用崩落采矿法,因此对采矿区进行了处理 并对矿柱进行回采。空区间柱及空区上部岩体崩落 后,形成面积约为5850 m。的新空区。该矿区顶板 距地表约3O m,矿区第四系厚度为20 ITI左右,新空 区顶板岩体极可能会自然冒落至地表,形成9000 m 的陷落区。且在对下告铁矿采空区间柱和上部 岩体崩落后,采空区处于活动状态,断层F 附近出 现了大范围的崩塌。突然冒落产生的岩石冲击和气 浪会对采矿作业产生影响,同时空区顶板岩体冒落 时间及冒落规模的不确定性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 极大的隐患。因此,对上覆悬顶岩层的监测就显得 非常必要,对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稳定性的实时监测 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空区上覆悬顶岩层及围岩的地 压活动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给矿山安全生产提供 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利用块体理论分析法来分析 岩体稳定性。其是根据结构面的产状等参数直接判 断相应岩体的可动性,是“几何法”分析,而且其过程 完全是三维的,所得到的结果能直接用于工程需要。 2.1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下告矿段铁矿床由矽卡岩所控制的16个矿体 组成,主要分布在0~8号勘探线之间。矿床北东部 以F 断裂为界,南西以F 断裂为界,东部以F。断裂 为界,西部以F 断裂为界,顶部以大理岩,底部以花 岗岩为界,总体分布在740 m×310 m×650 m空间 范围内。赋矿处为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凹陷部位。矿 体总体走向295。左右,倾向SW。本区断裂构造发 育,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F 、F 、F 。 (1)F 断裂。F 切割了上三叠统和石炭系地 层,是下告矿体的北部和西部边界。F 断裂为具有 多期活动的张扭性断裂。F 断裂以石英斑岩贯入改 造为特征,一100 m高程以上主要充填物为石英斑 岩,宽1O~36 In;产状较陡,在1~8号勘探线总体 走向294。~298。,倾向NE或SW,倾角60。~83。;在 倾向剖面上呈弯曲状,一100 m高程以下主要构造 岩为挤压破碎岩、角砾岩、硅质胶结的角砾岩、石英 脉,次为石英斑岩等,宽3~12 12"1,走向275。~305 , 倾向NE,倾角55。~65。。 (2)F 断裂。F。见于矿段中部,帽子栋南侧,在 矿段内呈舒缓波状延伸,出露长度3.4 km,以挤压 破碎带的形式产出,宽2~18 m,局部达2O多米。 断裂带倾向345。,倾角7O。。破碎带内见倾向为290。 的裂隙甚为发育。F 早期显示压性,后期显示压 48 采矿 技朱 扭性。 (3)F 断裂。为区域性北东向合水断裂带主干 断裂之一,见于下告矿段南东侧、锡坑寨东侧,矿段 内出露长约1.5 km,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延伸出矿 区,破碎带宽约1.5~15 m。破碎带以褐铁矿化碎 裂构造岩、糜棱岩及挤压透镜体组成。沿断裂带常 见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岩脉贯入。断裂倾向 120。~130。,倾角60。~8O。。断裂两侧围岩角岩化 强烈,断裂南东盘的北西向派生裂隙中,常充填石英 球粒斑岩脉,岩脉膨缩、尖灭变化明显,故原裂隙具 张性特征。该断裂应为南东盘相对北西盘向北东斜 冲属压扭性。 2.2块体稳定性分析 影响下告铁矿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稳定性的断 层主要为F 、F 、F ,利用DIPS软件作出断层与采 空区边界的赤平投影图,如图1所示,并绘出空间关 系示意图(见图2)。 N 图1 采空区边界与断层赤平投影 E 图2 采空区边界与断层局部空间示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断层面和采空区边界 面之间切割成了若干个块体,由块体理论可知图2 中阴影部分为可能失稳块体。可能失稳块体是指在 工程作用力和自重作用下,由于滑动面有足够的抗 剪强度才保持稳定的块体,若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 减低,这类块体可能失稳。矿山地压实际显现的情 况正好说明这一点,断层F 中有强度相对较弱的充 填物,在受采动影响、断层活动和雨水冲刷等影响 后,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减弱,导致可能失稳块体发 生滑移剪切破坏,如图3所示。 

图3可能失稳块体的滑移剪切破坏 由上述分析可知: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受断层 (F )影响,在局部已经出现滑移破坏。但是采空区 上覆悬顶岩层整体性较好,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冒 落,但随着地下采矿的进行,塌陷区范围不断增大, 采空区上覆岩层也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冒落。 

3 基于多通道声发射监测的采空区上覆岩 层稳定性分析 

上述是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空区上覆悬顶岩层的 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要准确地了解采 空区上覆岩层的变化情况,就必须对采空区上覆悬 顶岩层进行实时监测。基于此,下告铁矿建立了1 套12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 3.1 多通道声发射系统组成 天鸥矿业下告铁矿采用STL一12型多通道声 发射监测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 仪和12个传感器组成,数据处理站建在地表。在每 个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之间为模拟信号传送,采用 信号电缆线相连;数据采集站与井口数据处理站之 间数据先从数字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缆传输至 井口数据处理站,再由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到达 处理器。 3.2 AE监测研究 3.2.1 AE信号辨识研究 AE监测主要是监测采区岩体在开挖时围岩体 内应力集中导致岩体破裂而产生的震动信号,利用 这些监测到的前兆信号来评价岩体的稳定性。因 62 采矿技 术 [4]王云鹏,杨胜利.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 工程,2009(12). [5]刘延佰.工程测量[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6]刘艳辉,戴谦训,刘大安.龙潭水电站左岸蠕变体B区边坡位 移监测分析EJ].工程地质学报,2005(2). 

、(上接第49页) (2)对单个通道事件进行定期统计。对12个 通道的事件进行定期统计,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可每 月统计一次,并观察各个通道在统计时间范围内是 否有事件异常增加的情况。 3.3悬顶稳定性分析 下告铁矿多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于2011年7 月11号建立并调试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系 统运行正常,并且能够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进 行有效的实时监测。从这几个月的岩石声发射事件 数来看(见图10、图11),每个通道每天事件数在几 到几十不等,并没有特别异常的变化。说明目前采 空区上覆悬顶岩层并没有大规模的地压显现,基本 处于稳定状态。监测还发现靠近采空区附近的传感 器(如1~6号传感器)事件数明显多于远离采空区 的其它传感器。这和实际的地压显现特点相吻合。 静 蛙 * 日期(7月份) 图10 7月份事件数统计 70} f 号通道。 道 。号通道 日期(8月份) 图11 8月份事件数统计 4 结 论 本文针对下告铁矿采空区及空区上覆岩层特 (收稿日期:2011-U一17) 作者简介:李永怀(1974一),男,陕西扶风人,测量工程师,现 主要从事矿山测量技术管理工作,Email:llyyhhO426@sina. COm。 征,利用DIPS软件和块体理论分析了空区上覆悬 顶岩层的稳定性,并利用建立的12通道声发射监测 系统对上覆悬顶岩层进行监测。目前多通道声发射 监测系统在下告铁矿开展了初步的运用研究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果。 (1)根据上覆岩层的工程地质结构特点,采用 DIPS软件和块体理论分析了上覆悬顶岩层的稳定 性,发现断层F 与采空区边界在空间上切割成可能 失稳块体,对上覆悬顶岩层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 影响。 (2)建立调试好的12通道声发射监测系统,实 现了对上覆悬顶岩层的全天候实时监测。 (3)通过几个月的实际声发射监测,得到各个 通道的岩石声发射事件表现不一,但变化不大,说明 上覆悬顶岩层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随着采矿的进行,崩落范围会越来越大,采 空区上覆悬顶岩层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塌陷,因此需 要坚持监测。 参考文献: [1]李庶林,尹贤刚,郑文达,等.凡口铅锌矿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 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2):2048 2053. [23付占宇,彭府华.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声发射监测可行性研 究[J].采矿技术,2011,11(4):77—79. E33刘国清.基于声发射的岩体工程灾害微震监测系统EJ].采矿 技术,2005,5(1):37 38. E4]刘锦华.块体理论在工程岩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5] 李建勇,等.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块体理论方法研究FJ].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2010,46(21):4-8. [6]胡静云,林峰,彭府华,等.香炉山钨矿残采空区地压灾害微 

震监测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 (4):109-115. [7]李庶林.试论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 间与工程学报,2009,5(1):122—128. [8] 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论证培训教材编审委 员会.声发射检测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