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情事变更原则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已为各国普遍承认并接受,这项原则主要表现为判例上,以判例来形成情事变更的各项具体原则,”(注:施启扬:《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正中书局印行,民国72年8 月第3版,第148?149页。)成为法律在合同中的特别救济手段。所谓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使合同行为的基础或客观环境发生了当事人不能预料且无法防止的变更,如果继续维护原合同效力已经不可能,或者显失公平,经当事人申请,法院或仲裁机关决定变更或解除合同关系的原则。因情事变更导致合同争议

的事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屡有发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明显不足,立法滞后,使得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在处理因情事变更引起的合同纠纷时,处于依法不足的境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时涉及到情事变更原则,这一原则应该成为我国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试就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问题作以探讨。一、须有情事变更

的客观事实这是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前提条件。所谓情事是当事人订约时

作为合同成立基础或环境的客观事实。情事是客观的,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无关。情事无须普遍,可以是某一较大范围内的,也可以是某一较小范围内的;可以针对合同当事人双方,也可以针对合同当事人一方。情事可以是经济的,如物价平稳、货币价值近似不变等;也可以是非经济的,如战争状态、传染病蔓延、自然状态等,都是合同存在和继续的背景和基础。情事的具体范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均有不同意见。“大情事说”认为情事指物价平稳、币值近似不变、政策相对稳定、和平状态、自然状况等大范围的情况。如欧特曼主张的“法律行为基础说”中,行为基础的范围极广,包括:一是在学术书籍之购买人,其为最新版之事实;二是衣服、外套、皮靴等购入其合于买者身段之事实;三是为观览行列所租赁的阳台,其行列举行之事实,或戏园坐席至少可见其演出之主要部分;四是购入用地之土地,其得受建筑许可之事实;五是股票之买入,其得在交易所买卖之事实;六是由货币商以白马克买入尼禄大帝之铜币,其为真物之事实;七是某画为一定画家之所做,或某马某犬为一定饲养者所养成时,多可认为以之为行为基础,而订立契约。(注:史尚宽:

《民刑法论丛》,第234页。)“小情事说”认为,情事仅仅经济方面的,如物价平稳、币值近似不变等。关于情事的范围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情事的范围过小,则会造成诸多不公平现象,无法发挥情事变更原则的功能。

所谓变更,是指情况异常变动,即合同成立时的社会环境或作为合同基础的情况发

生剧变。如和平情况变为战争情况、物价暴涨、货币贬值、自然灾害、法律、法令、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的发布、修改、取消;特定标的物意外丧失并无替代物;经济巨变;当事人丧失特定行为能力;合同中明示的目的不达等。这种变更可以是普遍的、持续的、急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一时的、缓慢的。对于如何认定情事变更,应以具体合同的性质、目的等多方面综合加以认定。如赠与合同中,赠与物的意外灭失,则足以构成情事变更;买卖合同中,给付与对待给付关系发生剧变可以构成情事变更。一般来说,判断是否构成情事变更,应该以是否导致行为基础丧失(包括自始欠缺和嗣后丧失),是否导致当事人目的不能实现,以及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为标准。在实务中,应当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情事变更前置论,即引起情事异常变化的法定事由尚未出现,便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另一种是情事变更扩大论,应该客观情事的一般性变化当成根本性异常变化,以此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所固有的风险,导致物价上下波动、货币币值的一般变化,尽管能给当事人的经济状况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未严重损害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也未妨碍合同的正常履行,因此,不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它们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判断情事变更的标准,滥用情事变更原则,实际上,上述情形不能引起情事变更的法律后果。我国在完善情事变更原则立法之际,应当根据各种情事的性质,明确情事合理变化和异常变化的幅度,是否为情事变更的最终决定权由法院和仲裁机构来掌握。对此,可参考外国司法实践中的做法,如德国帝国法院1933年的一个判例,认为英磅贬值20%?30%, 届于情事重大变更,成立补偿请求权,1935年的一个判例认为外币贬值13%,即使法律行为基础动摇,补偿请求权得以成立。

二、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这是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核心条件。它要求当事人在

主观方面没有过错。如果情事变更是由于当事人主观过错所致,则该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所谓不可归责于当事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当事人对情事的变化无法防止,无法避免。如果当事人对能防止、能避免的事变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则应承担因此所造成的损失。二是当事人对情事变化的后果无法克服,也就是说当事人因情事变化后,无法替代履行,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或者说采取补救措施超出其负担能力。有的学者将这一条件表述为“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注:杨立新:《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第2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 Mo )是不准确的。在事实上,情事变更的发生可能由一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引起的,而另一方根本无过

错,但乂无法查出过错方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仍可以主张适用情事变更

原则。但是,如果查出有过错一方的事实证据,则应由过错方承担风险或损失,而不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如果双方当事人均有过错,则应按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

情事变更原则是在无法采取法律救济的情况下才适用的。

当发生情事变更虽非当事人引起,但是可以归责于第三人时,当事人能否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情况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注:彭诚信:《情事变更原则的探讨》,《法学》1993年第3期。)笔者认为,对此不能一概而论,而考虑第三人有无承担赔偿损失的能力。如果对第三人行为不能采取法律救济方法,当事人就有权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比如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当事人无法向政府请求救济,则对因此而发生履行合同显失公平时,当事人有权主张情事变更原则,而应该由第三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如甲乙签订租赁合同,约定五天后乙租用甲的房屋一间。在此期间,房屋因丙吸烟不慎起火烧毁,甲不能按时向乙交付该房屋,使乙因此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丙有赔偿甲的损失的经济能力和行为能力,甲就不能以标的物被破坏,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抗辩乙赔偿损失的要求,而应当追加丙为第三人或在赔偿乙后,再向丙追偿;如果丙不具有赔偿甲的损失的经济能力和行为能力,甲则可以以标的物被破坏,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抗辩乙赔偿损失的要求。由此可见,并非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就无条件地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并非因归责于第三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就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尽管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但是,双方当事人均负有通知对方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未通知对方,也未采取相应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三、情事变更须当事人不能预料且

有不能预料的性质情事变更具有不可预料的性质与当事人没有预料到情事

变更不能混淆。当事人没有预料到情事变更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没有预料;二是当事人应当预料而没有预料;三是当事人能够预料而没有预料。前一种当然可以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而后两种则不能适用该原则。凡是某项事态在合同成立时已预见到,则表明当事人愿意承担情事变更的风险,因此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如果当事人能够预料没有预料,则应认为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应由当事人自己负责。如果当事人对情事变更事实没有预见,但是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定当事人应当预见或处于正常情况下一个通情达理的订约人应该预见到,当事人仍然不能主张情事变更。如果有一方预见而另一方没有预见,应区分善意和恶意的不同情况,对善意的没有预见的当事人应允许其主张情事变更。(注: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

1991年版,第304页。郑玉波著:《民商法问题研究》(一)第191页。)如果

客观上可以预料到情事变更的一方,已经预见到将来会发生情事变更,致使合同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