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优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8T15:47:34.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 作者: 王玉梅
[导读]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可引起各种病变,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王玉梅 (吉林碳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院 132002)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治疗组给予奥
美沙坦酯口服,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疗程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明显的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 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45-02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可引起各种病变,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早期预防与合理的控制高血压可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病及靶器官损害的发生[2]。奥美沙坦酯片是AT1受体拮抗剂,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水解迅速转化为活性 物质奥美沙坦后发挥降压作用[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奥美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入选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恶性、急进性高血压;排除严重并发症患者;获得知情同意;2周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 (69.45±6.25)岁。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酯(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d-1,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公司生产)5mg?d-1,于每日早饭后半小时8:00左右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禁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 患者于安静休息10 min后,取坐位,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同一侧上肢血压3次,每次间隔2 min,3次平均值为血压值。疗效标准:治疗后动态血压非正常值下降至正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90%为显效,50%-89%为有效,小于50%为无效[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血压数据以x±s表示与t检验,疗效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降压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 血压变化 经过观察,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变化(mmHg,x±s) *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人群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5]。大量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 血管事件减少1/3[6]。 近年使用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更强调器官保护作用,尽管抗高血压的器官保护作用不容忽视,严格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更应受到重视。奥美沙坦酯片是AT1受体拮抗剂,该品是一种前体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水解迅速转化为活性物质奥美沙坦后发挥降压作用。由于该药 不被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也不影响P450酶的活性,因此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阻断剂或诱导剂通常不会发生相互作用,与心血 管系统的常用药物可安全地合并使用,进食也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而且由于奥美沙坦酯并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因此它不影响 缓激肽水平,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7]。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奥美沙坦酯治疗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路方红,刘振东.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高血压杂志,2006,14(2):114-118. [2] 邹操,刘志华,宋建平,等.24h平稳降压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3):155-157. [3] Su DF,Miao CY.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organ damage[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11,28(9):709-715. [4] 苏定冯.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863-865. [5] 荆珊,孙宁玲,柯元南,等.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1):326. [6] 王弘锦,张辉,王凤玲,等.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9,24(14):12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