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品位含钒石煤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低品位含钒石煤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第2期 2010年4月 矿产综合利用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NO.2 Apr.2010 

低品位含钒石煤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魏昶,麦毅,樊刚,李曼廷 时亮,邓志敢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212程学院,云南 昆明650093) 

摘要:在我国,含钒品位低于0.8%的石煤不但超过总量的60%,而且在高品位的矿山中也总夹杂着低品位的 矿层或者矿带。为此,选取了贵州某地品位为0.60%的石煤为原料,采用硫酸+助浸剂R,+氧化剂R2体系进行 了酸浸提钒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低品位石煤在一定条件下浸出率可达90%,并且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具有一 

定的经济价值。 ’ 关键词:低品位含钒石煤;酸浸;五氧化二钒 中图分类号:TF8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532(2010)02-0012-05 

由于钒在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作 用以及我国拥有丰富的石煤资源,所以自6O年代开 

始,石煤提钒一直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项重要的 研究课题|】“】。一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 

下,钒含量低于0.8%的含钒石煤不具有开采价 值 3 J。然而,在我国钒品位低于0.8%的石煤不 

但超过总量的60%【3 j,而且在高品位的矿山中也 总夹杂着低品位的矿层或矿带 J,因此对低品位 

含钒石煤的提取值得关注。 

钒在石煤中的赋存形式虽然比较复杂,但主要 是取代三价铝离子类质同相赋存于伊利石类粘土矿 

物-/k面体中 。从理论上讲,杂质在晶体中含 量的高低会使晶体的化学稳定性产生一定差异,因 

此,石煤中钒含量的高低会对伊利石类粘土矿物稳 定性产生影响。钒含量高低对伊利石类粘土矿物晶 格稳定性到底产生何种影响,低品位含钒石煤中钒 

是否易于提取,这就成了低品位石煤提钒过程中必 须回答的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人研究过钒含量对 

伊利石品格产生何种影响,因此,很难从理论上推断 

低品位含钒石煤提取的可行性,所以只能采用实验 研究的方法来探索低品位含钒石煤提取的可行性。 近年来,关于石煤提钒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 究成果报道不少¨ 埘】,但还没有一种工艺是普遍适 

用的,不过从环保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直接酸浸是具 

有优势的。因此,本文选择由吴慧玲等提出的硫酸 

+助浸剂R,+氧化剂R 体系浸出低品位含钒石煤 中的钒,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低品位含钒石煤中钒浸 出率随主要因素变化的规律,讨论低品位含钒石煤 

氧化矿直接提钒的可行性。 

l 实验原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料 实验所用石煤来自贵州某地,原矿经破碎细磨 至一0.074mm大于80%后进行分析,其化学成分见 表1。 从表1可知,原料中钒含量低于0.8%,表明该 

石煤属于低品位含钒石煤。 

原料成分和XRD分析结果显示,该原料以二氧 化硅和发光沸石、白云母等铝硅酸盐为主,未见石煤 

中的主要含钒物相伊利石类粘土矿物。为进一步研 究石煤物相的分布特征,对原料进行了背散射电子 

成像和微区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原料粒径差异较 

表1 石煤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收稿日期:2009-09-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4053);云南省科技厅支持项目(2007GA010) 作者简介:魏昶(1965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湿法冶金。

 第2期 魏昶等:低品位含钒石煤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13・ 

大,多数颗粒都较粗;粒径小于21xrn的粘土级颗粒 含量较少,并且主要呈独立分布,只有少部分嵌布在 大颗粒的表面;粗颗粒主要为铝硅酸盐、重晶石、铁 

氧化物、炭质等,未见钒的存在,这与钒主要赋存于 

伊利石类粘土矿物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实验所用浸出剂均为分析纯,助浸剂R 为酸性 

化合物,R 为氧化剂,水为自来水。 1.2实验主要设备 HH一¥26s电子恒温水浴锅,JJ—l增力精密电 动搅拌机,2XZ一4型旋片真空泵等。 1.3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五口烧瓶作为容器,机械搅拌、水浴加 热,冷凝管冷凝。用水银温度计测定五口烧瓶内的 

温度作为浸出温度,硫酸、助浸剂R 和氧化剂R:用 

量计数为其质量与实验原料质量的百分比值。 钒浸出率(11)采用减差法计算,其公式为11= 

(1一m2 ml 0【)×100% 式中:11为钒的浸出率;m。为浸出试样质量;m 

为浸出渣质量;Ot为试样中钒V:0 含量; 为浸出 渣中V 0 含量。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硫酸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R。用量l5g/L,R 用量lg/L,恒温 

温度90 ̄C,恒温时间6h,L:S=4:1,结果见图1。 

图1 硫酸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1可知,钒的浸出率随硫酸浓度增加而增 

大,在硫酸浓度为75g/L时钒浸出率已达85.22%, 

这表明低品位含钒石煤在硫酸+助浸剂R +氧化 

剂R:体系中,钒不但可以浸出,而且在较低的硫酸 浓度条件下即可取得比传统钠化焙烧+浸出更高的 

浸出率。 2.2 R 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硫酸浓度87.5g/L,R 用量lg/L,恒 

温温度90%,恒温时间6h,L:S=4:1,结果见图2。 

RI浓度/g・C 

图2 R 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R 浓度的变化对低品位含钒石煤 钒浸出率有明显的影响,钒浸出率随R 浓度的增大 

而增高,在2Og/L时,钒的浸出率高达91.77%。 

含钒石煤与硫酸的基本反应式如下所示: 

V204+2H2SO4_V202(SO4)2+2H20 (1) 2V204・MeO+6H2SO4’+2V202(SO4)2+ 

2MeSO4+6H20 (2) 

xMe20・yV205+(x+y)H2SO4—+xMe2SO4+ 

y(VO2)2SO4+(x+y)H20 (3) 

2V203+R2+5H2SO4 2V202(804)2+M2So4 

+4H20+B2 (4) 通常,只有钒以氧化物或者钒酸盐形式存在时 才能直接溶于硫酸(见式1—3),而三价氧化物只有 在有氧化剂的条件下才能溶于酸(见式4)¨ 2o]。 

从图2可知,当仅为硫酸+氧化剂R:时(R 浓度为 零时),钒浸出率为21.33%,这说明在该原料中有 

部分钒是以钒氧化物或者钒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在 

硅酸盐晶格中存在的钒还不足80%。 2.3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硫酸浓度87.5g/L,R。用量l5 L, 

R:用量lg/L,恒温时间6h,L:S=4:l,结果见图3。 

从图3可知,浸出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浸出反应 的进行,浸出温度在70—80℃时就可得到较高的浸 

出率。

 ・14・ 矿产综合利用 

2.4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浸出条件:硫酸浓度87.5g/L,R。用量l5g/L, 

R 用量Ig/L,恒温温 0℃,L:S=4:1,结果见图4。 

图3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图4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从图4可知,浸出时间少于3h时浸出率随时间 的延长增大,浸出时间大于3h后,浸出率随时间的 变化不明显,这说明浸出反应在3h左右已达到平 

衡。化学反应的快慢受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控 

制,在本实验中液固比较高、矿浆粘度较小、搅拌也 很强烈,因此浸出反应速率受溶液中传质控制的可 能性较小。3h后浸出反应即可达到平衡,表明该低 

品位含钒石煤比较容易浸出。 

3 浸出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 

评价 

该浸出体系中的硫酸、助浸剂R 和氧化剂R: 均为生物体不可直接接触的化合物,R 和R 在高 浓度时易挥发,但在浸出过程中由于R 和R 使用 量较低,所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浸出液为酸性体 系,不可直接排放,但经萃取提钒后的萃余液可循环 使用。所以从整体上来看,采用硫酸+助浸剂R + 

氧化剂R:体系直接浸出石煤中的钒,无明显废气和 废水产生,其环境影响较传统钠化焙烧一浸出工艺 

友好。 浸出是整个石煤提钒制备五氧化二钒过程中成 

本最高的环节,经计算采用本体系浸钒的成本约为 目前五氧化二钒市场价的50%左右,若按浸出液中 

的废酸循环使用计算,其成本将更低。因此,硫酸+ 助浸剂R +氧化剂R:体系直接浸出石煤氧化矿中 

的钒,具有工业化推广价值,经济上可行。 

4 结 论 

1.该石煤含钒0.60%,但有21%左右是以钒氧 

化物和钒酸盐形式存在,只有80%左右存在于伊利 

石类粘土矿物中,且含钒较低。 2.在硫酸+助浸剂R +氧化剂R:体系中浸出 

低品位含钒石煤中的钒是可行的。在硫酸浓度为 87.5g/L、助浸剂R 浓度为2Og/L、氧化剂R2浓度 

为1g/L、液固比为4:1、浸出温度为9O℃、浸出时间 为3h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90%。 

3.该低品位含钒石煤中的钒,不仅可以浸出,而 且在低酸条件下就可达到较高的浸出率。试验结果 

表明,采用硫酸+助浸剂R。+氧化剂R 体系浸出 该低品位含钒石煤,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具有一定的 

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世友.钒的应用与展望[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0(2):58~61. [2]文苗.国内外钒资源和钒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J].世界 有色金属,2001(11):7~8. [3]漆明鉴.从石煤提钒现状及前景[J].湿法冶金,1999 (4):1~l0. [4]蔡晋强,张顶烈,巴陵.石煤提钒现状与市场浅析[J].稀 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0(3):32—37. [5]王永双,李国良.我国石煤提钒及综合利用综述[J].钒 钛,1993(4):21—31. [6]于吉顺,吴红丹.石煤提钒的工艺评价[J].矿业快报, 2007(4):10—13. [7]鲍振襄.湖南黑色岩系中的钒矿床[J].矿产与地质, 1992,6(3):275—279. [8]顾坚.石煤的综合利用和石煤提钒[J].能源政策研究通 (下转18页)

 ・18・ 矿产综合利用 2010正 

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闪速磁化焙烧一弱磁选 流程选别重钢接龙铁矿,可得到产率45.04%、,I’Fe 品位60.09%、铁回收率81.37%的弱磁铁精矿。该 

工艺流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工业生产可操作性 

好、易于实现,可为同类型复杂难选铁矿的开发提供 

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永富.我国铁矿山发展动向、选矿技术发展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J].矿冶工程,2006(1):21~25. [2]任亚峰,余永富.难选红铁矿磁化焙烧技术现状及发展 方向[J].金属矿山,2005(11):20—23. [3]余永富.我国铁矿矿冶形势及技术发展现状[J]矿产保 护与利用,2005(6):43—46. [4]余永富.国内外铁矿选矿技术进展及对炼铁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F01):47—51. [5]邓强,陈文祥,余红林,等.贵州某难选褐铁矿选矿试验 研究[J].金属矿山,2009(2):67—7O,74. [6]酒少武,徐德龙,李辉,等.悬浮态磁化焙烧菱铁矿粉料 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08(8):33~35,51. [7]刘丁强,赖志雄.大宝山褐铁矿磁化焙烧一磁选试验研 究[J].大宝山科技,2001(3):6—11. [8]于福家,王泽红.吉林羚羊难选铁矿的选矿研究[J].矿 产保护与利用,2008(5):27—30. [9]余永富.国内外铁矿选矿技术进展[J].矿业工程,2004 (5):25—29. [1O]白丽梅,刘丽娜,李萌,等.张家口地区鲕状赤铁矿还原 焙烧一弱磁选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09(3):83— 87. [11]范建峰,李维国,周渝生,等.流化床处理粉铁矿工艺研 究[J].钢铁,2007(11):17—2O. [12]王秋林,陈雯,余永富,等.綦江铁矿焙烧一磁选一阴离 子反浮选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06(6):32~34, 38.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lash Magnetic 

Roasting of Iron Ore from Jielong Mine 

WANG Qiu—lin,PENG Ze-you,LI Jia・lin,ZHANG Xiang—yu,I Xiao・SU,LIU Xiao—yin (Changsha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Changsha,Hunan,China) 

Abstract:Directed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elong iron ore,the technological flowsheet of flash magnetic roasting— low—intensity magnetic separation is adopted,and on iron concentrate with 60.09%TFe and a recovery of 81. 27%can be obtained at the yield is 45.O4%.The flowsheet structure of the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has certain e— conomic viability,and the operability of commercial production is better and easy to realize.Therefore,it is an effec— 

tive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Jielong Iron Mine,moreover,i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xploiting and uti- lizing similar kinds of complicated and refractory iron ores. 

Key words:Siderite;Flash magnetic roasting;Low—intensity magnetic separation 

(上接14页) 讯,1989(3):32—35. [9]张爱云,翁成敏.黑色页岩型钒矿提钒的主导矿物[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89,14(4):391—392. [10]许国镇.我国南方石煤钒价态研究的概括及意义[J]. 矿产综合利用,1984(3):21—29. [11]许国镇.石煤中钒的价态及物质组成对提钒工艺的指 导作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9(5):5~8. [12]陈铁军,邱冠周,朱德庆.石煤提钒焙烧过程钒的价态 变化及氧化动力学[J].矿冶工程,2008,28(3):64— 67. [13]HE Dongsheng,FENG Qiming,ZHANG Guofan.An envi— ronmcntally—friendly technology of vanadium extraction from stone coal[J].Minerals Engineering,2007(20):1t84 ~ll86. [14]LI Haoran,FENG Yali,LIANG Jianglong,LUO Xiaobing, and DU zhuwei.Vanadium recovery from clay vanadiuRl mineral using an acid leaching method[J].rare metals, 2008,27(2):116—120. [15]沈喜恩.上饶八都石煤直接酸浸提钒工艺研究[J].江 西煤炭科技,1997(3):57—59. [16]向小艳,王明玉,肖连,等.石煤酸浸提钒工艺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35(3):1O一13. [17]蒋馥华,张萍,申照全.石煤中提钒的无污染新工艺 [J].化学世界,1992,33(12):538—540. (下转2l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