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医学影像基本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影像基本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心普遍增大X线 表现
向两侧增大、 较对称、横径 明显增大
心形状的改变
• 二尖瓣型 • 主动脉型 • 普遍增大型
心形状的改变
二尖瓣型(梨型心) • 主动脉结小 • 心腰饱满突出 • 左心缘下段圆隆 • 心右缘下段膨隆
心形状的改变
主动脉型(靴型心) • 主动脉结突出 • 心腰凹陷 • 左心缘下段向左

心形状的改变
普遍增大型
• 心影比较对 称地向两侧 扩大
心、大血管常见疾病X线诊断
心包积液 • X线表现
• 心影增大呈烧瓶 状、心缘正常弧 度消失
• 上腔静脉增宽
(二)摄影:
能客观地记录心血管的形态变化,可用平片 做某些测量,以判定病情或观察治疗效果
1、后前位: 要求靶——片距离2m,中心线通过第六胸椎
平静呼吸状态下停止呼吸拍片
曝光时间应在0.1秒以下,有条件可用高kv摄影。
2、斜位:左前斜位应55—65º,右前斜位 应45º,吞钡后照片常用。左前斜位可展示 主动脉弓全貌及左右心房心室的形态。右 前斜位是判断左心房增大的重要位置。
(T1+T2)/T≤ 0.5
心影最大横径:心影左右最突点至胸廓中线之和 胸廓最大横径:右膈顶水平两侧胸廓肋骨内缘之和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心(影)增大标准——心胸比率>0.5 心(影)增大原因
心肌肥厚 心腔扩大 心包积液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心室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 心尖向下向左延伸 相反搏动 点上移、左心室段延长、圆隆 心腰凹陷
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重 新活动或外源性感染
支气管肺癌 • 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
管及肺泡上皮。 •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型大
致分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 发生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称肺泡癌。
生长方式:
管内型:癌瘤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腔内生长, 形成息肉或菜花状肿物。
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壁 增厚,管腔狭窄。
心右缘:由两个弧形影组成。自上而下:升主动 脉及上腔静脉、右心房段。
㈠ 心、大血管正常X线投影
1.后前位:
右心缘(两弧)
主动脉升部上腔静脉上
右心房(下)
左心缘(三弧) 主动脉球(上)
左心耳
肺动脉段(中)— 心腰
左心室(下)
*左心耳→位于二、三弧
左心房正常时不显示
2.右前斜位
心前缘:(上→下)主动脉弓→主动脉 升部→肺动脉 →右心室
常用医学影像基本检查项目 及临床意义
• 呼吸系统 • 消化系统 • 循环系统 • 泌尿系统 • 骨与关节系统 • 中枢系统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良好的天然对比 利于解剖结构显示 肺部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一、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
(一)透视 (二)摄影 (三)体层摄影(已被CT取代) (四)支气管造影
二、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 (一)胸廓 • (二)气管、支气管 • (三)肺 • (四)纵隔 • (五)膈肌 • (六)胸膜
(一)、胸廓:
1、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
女 性 乳 房 及 乳 头
2、骨骼
(二)、气管 (windpipe)和 支气管 (bronchus)
• 第5-6胸椎水平分支 • 气管分叉角(隆突
左上叶中心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肺段以下,细支气管以上
X线表现: • 肺内单发结节影,大小不定。 • 肿块为类圆形、分叶状、少数为圆形, • 边界清晰或有短毛刺。 • 密度大多均匀,钙化少见。 • 肿块内可有不规则空洞。
周围型肺癌
癌性空洞
循环系统
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
普通X线检查(X-ray Examination) :
(2)主动脉升、弓、降部展开呈拱形,其下方称主 动脉窗,窗内有气管分叉及主支气管。各房室重 叠最小,是判断各房室是否增大的最好位置。
心、大血管搏动
心左缘搏动主要为左心室→搏动最强 左心室以上可见主动脉和肺动脉搏动 方向与左心室相反
心右缘搏动代表右心房搏动
三、影响心外形的某些生理因素:
1、婴幼儿心外形相对地比成人大,心脏各弓界限不 清
虫蚀样空洞: 位于坏死组织内,无壁
薄壁空洞:洞壁厚度< 3 mm
厚壁空洞:洞壁厚度>= 3 mm
空腔:为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如肺大泡,支气管扩张。
(三) 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 胸膜腔内出现液体 ⑴.游离性积液 少量(300ml) 肋膈角变钝 中等量 肋膈角消失,膈面
及心缘被掩盖。 大量 上缘超过第二前肋间,
RA LA
RV LV
左侧位
心前缘 上段:升主动脉 中段: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主干 下段:右心室
心后缘 上段:为左心房 下段:为左心室 下段与膈肌形成透亮三角、下腔静脉常
在此显影
肺动脉主干
右心室 漏斗部
左侧位
升主动脉
RV
LA
LV
1)70º时左心室后缘与脊柱前缘不相重叠。重叠即 代表左心室增大。
CT、MR的临床应用及检查方法
• CT主要用于: • 肺部炎症、结核、肿瘤的诊断 • 纵隔病变的诊断
• MR主要用于: • 纵隔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二)肺部病变
➢ 渗出与实变 ➢ 增殖 ➢ 纤维化 ➢ 钙化 ➢ 肿块 ➢ 空洞与空腔
1、渗出与实变
指肺泡内的空气被病 理性液体或细胞取代 好发病种:
肺表面的脏层胸膜表现为外凸 的纤细弧线(气胸线)。
液气胸
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肥厚必然导致胸膜粘连,如 不能吸收,日久将发生钙化。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壁破坏(慢性感染) • 支气管内压增加(分泌物淤积、长期剧烈咳嗽) • 周围组织牵拉(肺不张、纤维化等)
影像检查方法
• X线平片:仅作为初选
管外型:癌瘤穿透支气管壁向外生长,在肺 内形成肿块,支气管位于肿块之中。
注意:肺段以下支气管因管腔较细,直接在肺 内形成肿块。
1、中央型肺癌:
发生于肺段以上较大支气管。
X线表现: • 支气管狭窄,阻塞 • 因支气管阻塞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 肺门区肿块 • 反 “S” 征
局 限 性 肺 气 肿
• 肝变期:肺段或肺叶实变, 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像 (CT显示更清楚)
• 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 减低,范围缩小,吸收迟 于临床
2、 支气管肺炎 (小叶肺炎)
病理:
起源于支气管炎和 细支气管炎,炎症累及 肺小叶,肺小叶渗出性 炎症可融合成片
X线表现: • 肺纹理增重,模糊 • 沿肺纹理分布的点、
角)60—85度 • 右侧20~30度 • 左侧40~45度
肺野: 含气的
肺组织在胸片 上的透明区域
肺野的划分 上、中、下野 第2、4前肋下 缘 内、中、外带
(三)、肺(lung)
2. 肺门及肺纹理
肺门: 主要由肺动 脉、肺静脉和主支 气管构成。
肺纹理:由肺门向
肺野内呈放射状分 布。主要由肺动脉 的分支构成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 心右缘增大 双房影
左心耳突出 第三弓影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
右前斜位 左心房食管压迹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
左前斜位
心后缘上 段隆起 左主支气 管抬高
心、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X线表现
后前位:心右缘下段向右扩张,最高突出点位 置抬高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突出 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向前上膨隆延长
诊断心血管畸形或病理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包括:右心、左心、主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CT—普及趋势
冠状动脉狭窄、闭塞 心脏各房室及大血管结构、形态
CTCA: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心、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后前位
一、平片:
(一)后前位:后前位投照,前后位观察。它是心 脏及大血管的正位投影。 心左缘:由三个弓形影组成。自上而下:主动脉 弓、肺动脉段、左心室段及心尖。
• CT:明确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类型和范 围。
X线表现
• 无异常发现
• 肺纹理改变:增多、增粗、紊乱而呈网状;
• 扩张含气的支气管----薄壁空腔,可有液平;
• HRCT:支气管壁增厚呈双轨状,并粗细不均。轴 位呈戒环状,大于并行的血管。囊状、葡萄状, 其中充满粘液时呈杵状或结节状
各种支扩的支气管造影表现
片状模糊阴影,密 度不均匀 • 病变累及多个肺叶, 以两下肺野的中内 带渗出灶居多 •肺气肿
肺结核: 分型(2004)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好发部位:肺尖、锁骨下区。 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 段。
常见原因:
肺结核,慢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炎
X线表现: 纤维条索 斑块 周围结构牵拉移位
纤维索条影
4、钙化
发生于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表现为高密 度、边界清楚的阴影。 好发部位:
干酪样结核病灶的愈合,囊肿壁,肿瘤组织内 X线表现:
点状、结节状、爆米花状、斑片状、蛋壳状
结核灶钙化
5、肿块(mass)
纵隔向对侧移位
游离积液
⑵. 局限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积液和叶间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发生粘 连时,胸腔内液体被包裹 X线表现:
切线位观察,病变从胸 壁凸向肺野,呈半球形或梭 形,密度均匀,边界光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