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首先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然后将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混合,并加入催化剂、醇类溶剂以及稳定剂,并在恒温水浴以及密封的条件下进行搅拌获得合适黏度的涂布溶液,最后将所述涂布溶液涂布在衬底基板上,经固化处理得到柔性透明电极。有益效果:提高纳米银线的抗氧化能力,同时也保留了纳米银线优异的导电性及机械性能;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可作为内置取代ITO透明导电膜,制程简单,可以满足触控、柔性显示等新技术的要求,减少传统ITO透明导电材料的设备和材料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
权利要求书1.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步骤S20、将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混合,并加入催化剂、醇类溶剂以及稳定剂获得混合溶液A,并在50~100℃的恒温水浴以及密封的条件下搅拌3~120min;步骤S30、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3%,所述醇类溶剂的质量分数为90%~95%,所述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为1%~5%;
所述催化剂为含有咪唑基或苯酚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以及丙三醇中的一种;所述稳定剂为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辛氧基酚类以及亚磷酸酯类中的一类;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步骤包括: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其中,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包括3、4-乙撑二氧噻吩和聚苯乙烯磺酸,其中所述3、4-乙撑二氧噻吩的质量分数为0.5%~5%,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0.5%~5%;
配置质量分数为0.5%~3%的经过羧基化的纳米银线的混合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混合溶液需经过预先浸泡或
紫外线光照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混合溶液中的纳米银线的长
度为5~3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
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步骤包括:
通过旋涂仪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涂布时间为T1;增加旋涂仪的旋转速度,使所述混合溶液A在所述基板上均匀分布,持续时间为T2;经固化处理,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涂仪的设定转速为400~2500r/min,
所述T1为2~10s,所述T2为2~10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选自硅片、玻璃、金片、银
片、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膜、硅橡胶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技术说明书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s,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平板显示器,主要是通过液晶
开关调制背光源光场强度来实现画面显示。LCD显示装置中包括TFT(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器件,而TFT-LCD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此类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因而具有高反应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LCD中的透明电极是一种同时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可见光透过率的薄膜材料,是构成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触摸屏等光电子器件的核心元件。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透明电极材料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氧化铟锡(ITO)等。尽管具有高导电性、高透过率,ITO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材料属性问题。首先,ITO中的铟元素是一种稀缺材料,价格高、成本高,而且地球上的铟储量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透明电极日益增加的需求。其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为陶瓷材料,性质脆,易断裂,易引起薄膜导电性下降,因此不宜应用于柔性光电子器件中。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新兴的碳基导电材料(包括聚合物半导体、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相比,金属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尤其纳米银线最为突出。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领域中,稳定性是影响液晶显示器及其他电子器件显示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由于纳米银线极其容易被氧化,氧化后的纳米银线导电性及透过率都会有明显下降。现有的纳米银线的应用主要是在纳米银线薄膜表面涂布一层保护层,起到阻挡空气的作用;而保护层的存在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如取代LCD中ITO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另外,因为保护层通常需要几百纳米,而LCD近些年来薄型化的趋势越技术显,保护层的存在会显著增加LCD盒厚;并且,保护层的存在也会增大LCD中电场的距离,对液晶转动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最后,保护层的加入是否会对配向层及液晶发生反应也是未可知。因此,以上原因为制约纳米银线在显示器件上应用的主要因素。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聚(3,4‐乙撑二氧噻吩)掺杂的聚(4‐苯乙烯磺酸)(PEDOT/PSS)是一种由水分散形成的凝胶颗粒的胶体,是目前开发的最成功的导电聚合物,PEDOT/PSS胶体凝胶颗粒其导电掺杂状态非常稳定,具有优异的可塑性,电磁性能,电化学稳定性,良好的透光性。因此,可应用于印刷有机电子,柔性显示,透明电极,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等,而在现阶段,一般选择PEDOT/PSS包裹纳米银线来替代LCD中的ITO。
技术内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取代传统的透明电极材料,减少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应用时保护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S10、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步骤S20、将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混合,并加入催化剂、醇类溶剂以及稳定剂获得混合溶液A,并在50~100℃的恒温水浴以及密封的条件下搅拌3~120min;
步骤S30、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的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
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其中,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包括3、4-乙撑二氧噻吩和聚苯乙烯磺酸,其中所述3、4-乙撑二氧噻吩的质量分数为0.5%~5%,所述聚苯乙烯磺酸的质量分数为0.5%~5%;
配置质量分数为0.5%~3%的经过羧基化的纳米银线的混合溶液。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的步骤包括:配置质量分数为1%~10%的PEDOT/PSS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的PEDOT/PSS为长链状PEDOT/PSS、颗粒状PEDOT/PSS中的一种或两种;
配置质量分数为0.3%~5%的纳米银线混合溶液。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纳米银线混合溶液需经过预先浸泡或紫外线光照处理。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3%,所述醇类溶剂的质量分数为90%~95%,所述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为1%~5%。
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催化剂为含有咪唑基或苯酚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以及丙三醇中的一种;所述稳定剂为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辛氧基酚类以及亚磷酸酯类中的一类。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纳米银线混合溶液中的纳米银线的长度为5~30um。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步骤包括:
通过旋涂仪将所述混合溶液A均匀的涂抹在衬底基板上,涂布时间为T1;增加旋涂仪的旋转速度,使所述混合溶液A在所述基板上均匀分布,持续时间为T2;经固化处理,得到所述柔性透明电极。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旋涂仪的设定转速为400~2500r/min,所述T1为2~10s,所述T2为2~10s。
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底基板选自硅片、玻璃、金片、银片、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膜、硅橡胶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充分混合,使得所述PEDOT/PSS混合溶液中的PEDOT包覆的纳米银线用来成膜,阻隔纳米银线与空气的接触,提高纳米银线的抗氧化能力,同时也保留了纳米银线优异的导电性及机械性能;另外,PEDOT包覆的纳米银线具有更简单的制备保存工艺,涂布时能达到更好的涂布效果,为其在ITO取代材料及柔性显示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最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可作为内置取代ITO透明导电膜,制程简单,可以满足触控、柔性显示等新技术的要求,减少传统ITO透明导电材料的设备和材料成本,提高产品信赖性。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因传统的透明电极材料需要涂覆一保护层以隔绝氧气与纳米银线的接触,而保护层的存在限制了纳米银线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如取代LCD中ITO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另外,因为保护层通常需要几百纳米,而LCD近些年来薄型化的趋势越技术显,保护层的存在会显著增加LCD盒厚;并且,保护层的存在也会增大LCD中电场的距离,对液晶转动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等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种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10、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首先配置PEDOT/PSS混合溶液以及纳米银线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的配置方式包括:
(1)配置质量分数为0.5%-5%的3、4-乙撑二氧噻吩、0.5%-5%的聚苯乙烯磺酸的混合溶液,
以及配置质量分数为0.5%-3%的经过羧基化的纳米银线的混合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