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主题教育核心内容之一。

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其极端重要性,审视现状,剖析问题,把握对策,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储备,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培养模式多样化和办学规模的膨胀,大学生们经严格遴选,虽然道德素养、理想信念较高,思想活跃,积极、健康、向上,热爱祖国,对国家愿景、命运充满信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但也存在一些待提高的层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待提高。

现有研究一般仅限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对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效果评估等研究尚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教育理论的提升和凝练不够。

理论和实际结合松弛,教育内容浅浮,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尤其对“怎样教(how)”问题的探讨,偏重于具体实践、方法、途径等操作性层面的研究,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

2.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持无所谓观念。

部分学生不能用发展的、联系的和犀利的眼光看待当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麻木、消
极甚至极端地对待理想信念教育,观念中个人意识、个人色彩、个人主义强烈,行为中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和拜金主义。

不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活动,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取心较差,对理想信念学习不主动,乏热情。

3.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理想道德水准在当今社会处于较高层面,感悟、认知水平较高。

但对文化哲学、传统道德等方面的了解还比较肤浅,知识结构、文字功底、价值观念等待提高。

价值取向受就业难、收费高等影响,心理上矛盾、压力和困惑较大,行为上表现为自我化、实效化和短期化,在核心价值目标选择上,偏重于个人发展、个人表现和个人利益。

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剖析
高校不是“桃花岛”,不是“世外桃源”,须臾与社会、与大众相连,极易受外界熏陶和感染,在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外界变化形成联动。

1.理想信念教育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在细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文明礼仪、创建文明校园等方面采取了若干卓有成效的措施,但也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抽象、方式方法不新颖、脱离当前形势等弊端,造成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不够,许多学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产生反感或厌恶的心态。

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社会化渗透加剧。

当前许多大学生做好功课同时兼做钟点工、短工等,磨练了意志和体魄,增强了生活能力,但同时使在校灌输的知识来不及吸收、消化,便受到社会上阴暗面、
庸俗文化、不良风气等的冲击,这种冲击使相当多大学生价值体系、思维方法和道德伦理产生裂痕,带来迷惘和困惑,产生消极的或是悲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多年应试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的高职大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更加成熟,知识结构更完备,综合素质更高。

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被忽略,缺乏相应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对社会现象、网络传播的低级庸俗文化等鉴赏力差,分析应对问题能力不足,心理素养、社会交往能力等亟待提高。

三、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益实践
在当前纷杂的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不回避社会矛盾,结合大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探索新的教育办法和途径。

1.深化理论研究,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我校上世纪末组建起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室,研究指导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挑选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形成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价值观念认同的相关理论,及时解决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实际问题,把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收到很好效果。

具体工作中,首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使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其次,是不回避现实和矛盾,从社会、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如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优秀
个人等活动,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具体的管理措施结合起来。

在学生行为操守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克服“知易行难”现象,使大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升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紧紧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不能离开社会实践,必须与社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这是当前高校改进和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有什么发展变化、新特点与趋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导性的关键性问题。

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超越封闭的自我小圈子,细致地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

同时,社会实践能够促进知识、观念化为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体系,使书本、课堂中学到的理论、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根据社会现实对所学的理论提出自己的感悟、研判和思考。

我校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不同特点,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对社会实践的考评提出硬性的规定,强调学时、学分、态度和质量,纳入学习课程内容,并在师资力量、资金、交通、设备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3.健全制度,规范化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我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制度、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断总
结过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把握规律性,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新突破,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如建立的学生行为准则、考核规则、奖惩制度、助学贷款、贫困生补助、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制度,都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标准,既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特殊表现方式,使学生能、愿意、乐于接受,使教育内容变成学生实实在在的行为,收到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效果。

4.严格网络建设和管理,抢占校园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营。

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交往联络、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牢牢掌握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特别重要。

我校2000年以来强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创建了理想信念教育网站,开发了理想信念教育软件,教职员工分批次进行网络知识学习和培训,各院系设专职的网络辅导员、监督员,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网络管理队伍。

同时注重网络上的监督、疏通和引导,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不同声音,疏导学生心理,解答各类的疑惑,敦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陈旭,武晓峰,于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3]张晓琼,李景娟.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初探
[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
[5]荆惠民,董耀鹏.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海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