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务犯罪轻刑化

职务犯罪轻刑化

浅谈职务犯罪轻刑化
【摘要】职务犯罪轻刑化问题的普遍存在,模糊了刑法面前人
人平等的原则,混淆了人治与法治的根本区别,滞后了经济发展的
基本状况,僵化了审查的行为人再次犯罪可能性的标准。笔者剖析
职务犯罪轻型化的原因,试图通过改善程序公正进而实现实体公正
以及完善实体公正促进程序公正的想法分析职务犯罪轻型化的对
策,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预防腐败,敲响反腐警钟。
【关键词】职务犯罪轻刑化;裁量空间;量刑金额;缓刑条件
在我国历来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官官相护”是官场的一个
潜规则。一些司法人员面对犯事的官员,仍会有意或无意地“手下
留情”。同时,这些犯罪官员为官多年,在官场上有着错综复杂的
“关系网”,有着巨大的“活动”能量,一旦“出事”,会动用各方
面关系、用尽各种办法来影响法院审判,以求轻判。[1]这就使得
职务犯罪被轻判广泛存在开来。
1
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高检院组织开展了全国检察机关刑事
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专项检查活动中发现,2005年至2009
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
共占697%,而同期检察机关对于职务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
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据此,如何有效化解社会各界
反应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免刑偏多的难题,是当前维护
公平正义的一项紧迫而突出的重要任务。
2
21法官量刑空间过大。《刑法》第383条[对犯贪污罪的处
罚规定]中“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
罚: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
产。”第386条中[对犯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
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
的从重处罚。”加之法官独具定罪、量刑两类司法权力,对于贪污
十万和贪污百万的都可以判十年,且全国各地区犯罪情节轻重的认
定标准没有法定,会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同一情节的犯
罪案件判决出现差异,严重有损法律公正的权威,造成法律实施不
统一。
22法定的缓刑条件过于片面。这使得职务犯罪轻型化“有法
可依”,现行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
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这里判断确实不致再危害
社会的两个标准“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过于片面。职务犯罪
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曾经手握重权的官员,大多拥有一定的人脉资
源,狡猾多变,伪装悔罪。加之,一些地方领导,怕贪官重判影响
地方形象,对办案进行干涉。使得法官重“悔罪表现”轻“犯罪情
节”,因而宣告缓行的随意性也就比较大。[2]
23量刑金额过于固定。由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法律条文处罚规
定见得量刑金额的不同区分刑期长短的不同,且量刑金额有固定的
数值。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将涉案金额写入刑法不符合我国的
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几年内就可能翻一番,
而同一面值的货币在前后两个时期的购买力也不同,相对应的物品
价值量可能会差异很大。即便是在同一时期,我国幅员辽阔,不同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不同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也不同,
较为典型的就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与西北内陆的经济有着显著的差
异,固定的量刑金额不能适用于发展存在差异的地区。从古代时期
具有儒家经典文化的论心定罪到今天的罪责刑相适用原则,立法的
宗旨都是根据犯罪者主观恶性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刑罚,做到从动机
上入手实现法律规范的教育作用、指引作用、惩罚作用,因而,对
量刑适用固定金额忽视了同一金额在时间存在差异,或是空间存在
差异时对应的不同主观罪过,违背了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不
可取的。
3
为了有效的保护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
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
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法律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了“规
定”,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实质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这样才
能克服法律的滞后性,与时俱进。
31陪审团的高效能。专职性判决过程中的定罪与量刑分开,
由法官负责定罪陪审团负责量刑,陪审团由退休之后的老法官组
成,不在现行公务员编制队伍中,没有官场的忧患,升迁的顾虑,
反而经验丰富,老来精明,客观公正,量刑准确,同时也是对退休
老法官的合理高效利用。
32缓刑增设再犯预测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的实质
条件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确实不会再危害社
会。这一条件在实践中存在着主观臆断性强、标准不好统一等问题。
为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相关做法增设再犯预测的规定,适用
到我国刑法中来就是在决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之前,先对犯罪分
子进行人格调查,向街坊邻里了解其为人状况,向单位同事了解其
行为作风;最后,该结论性意见通过判决书确认产生法律效力。
33立法的涉案金额恰当性。删去具体的涉案金额,结合当地
物价、人均生产总值,按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等
不同情节设置不同的法定刑,合理解决同一时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和西北内陆落后地区的区别性办案,同一地点发展前后区别性办
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
4
职务犯罪轻型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轻刑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任务,我们只有运用正确有效的手段,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
方案,敢于坚持不懈的同腐败问题作斗争,才能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轻刑化。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更加推进,职务犯罪轻刑
化问题会得到良好的解决,明天定会迎来政治更加清明,人民更加
欢腾,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孙瑞灼m]
2010(24)。[2]李智利,王宗林
[m]2009(2)。
[3]郑淑梅eb/ol],
http://wwwstudanet/xingfa/110802/09401665
html2011-08-02。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