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倾斜原因与纠偏技术

建筑物倾斜原因与纠偏技术

建筑物倾斜原因与纠偏技术 

于忠辉 李振 

(山东省枣庄市供水总公司,山东枣庄277100) 建筑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区内高楼林立,在建筑结构上发生倾斜,严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的现象明显增多,我们应 

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纠偏方案,尽快将建筑物纠偏扶正。本文通过分析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及常见的纠偏技术,以某住宅楼纠偏 工程为例,说明影响建筑物产生倾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在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纠偏加固技 

术,才能达到既节约投资又安全可靠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物;倾斜;沉降;纠偏技术 

1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 建筑物倾斜是地基失稳的表现,其地基 

失稳的主要原因有: 地基土的软弱。地基土一般有厚薄不均, 软硬不均等现象,若地基处理不当,特别是在 偏心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 建筑物的倾斜。 两建筑物相距过近,使地基中附加应力 叠加,地基沉降量加大而导致建筑物(或相邻 单元)间的相互倾斜。 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施工并降低地下水位 时,引起相邻房屋地基失水固结,而使建筑物 

发生倾斜。 若在勘察时过高地估计土的承载力或设 计时漏算荷载,都会导致基底应力过高,引起 地基失稳而使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 

建筑物重心与基底形心经常会出现很大 偏离的情况。从设计上,一般住宅的厨房、楼 梯间、卫生间多布置在北侧,造成北侧隔墙 多、设备多、恒载的比例大等荷载差异都会引 

起建筑物的倾斜。 在建筑物内大量堆载,使地基受较大的 附加压力,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 

发生倾斜。 在淤泥或饱和软粘土地区,由于拆除建 筑群中某一栋旧建筑物,使得已经平衡稳定 

的地基因局部卸载。在周围建筑物地基的侧 向挤压下发生隆起,从而引起相邻建筑物的 倾斜。 2建筑物常见的纠偏技术 

实际工程中的纠偏措施常用的有如下几 

种: 2.1堆载加压纠偏 

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施加钢锭等临时 加荷设施,适当增加该侧边的沉降,用以减小 不均匀沉降差和倾斜。 

2.2压桩纠偏 

压桩纠偏即锚杆静压桩和掏土技术的结 合,其工作原理是先在建筑物沉降大的一侧 压桩,并将桩与基础锚固在一起,迅速制止建 

筑物沉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然后在沉 

降小的一侧掏土,减小基础底面下地基土的 

承压面积,增大基底压力,使地基土达到塑性 变形,造成建筑物缓慢而又均匀回倾,同时, 在掏土一侧再设置一部分保护桩,以提高回 倾后建筑物的永久稳定性。 2.3浸水纠偏与挖沟纠偏 

浸水纠偏适用于低含水量而湿陷性又较 强的黄土地基,挖沟纠偏适用于软土或砂土 地基。浸水纠偏一般采用注水孑L进行,在沉降 

较小的一侧施工,孔径为10—50era,可用洛阳 铲成孔,孔深通常应达到基底以下l一3m。然 

后用粗砂或碎石填至基底标高,再插人注水 

一146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管进行注水。挖沟纠偏是在沉降小的一侧挖 土沟,迫使该侧的基础沉降加大,整个倾斜缓 慢地进行纠正,直至沉降保持平稳。挖沟纠偏 

仅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且纠偏数值又不 

大的情况。 2.4顶升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部位,采用千斤 顶顶升的办法,通过调整建筑物各部位的沉 降量来达到纠偏的目的。顶升纠偏分为在建 筑物上预先设置顶升设备和对既有建筑物进 行整体顶升纠偏两种,后者是在基础框架梁 

底部设置千斤顶,由原地基提供反力,通过千 斤顶的顶升来调整水平位置,顶升后的空隙 用砖砌体或楔形铁块妥善连接,达到纠偏的 

目的。 

2.5注浆纠偏 在建筑物基础沉降大的一侧压浆,提高 地基的强度,加固地基,制止建筑物继续沉 

降,使其处于沉降稳定状态。然后,在沉降小 的一侧掏土,使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 

解除和转移,从而增大该侧的基础沉降,以达 

到纠偏的目的。 3工程实例分析 某住宅楼为7层砖混结构,基础埋深 

1.5m,筏板基础,东西长25m,南北宽12.4m, 1988年6月开工,1989年9月竣工。在施工 期间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表明,建筑 物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直到纠偏施工前 沉降仍未稳定。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建筑物自 

东向西平均倾斜255mm,最大倾斜率达到 16.8‰,依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CJ13—86)的有 关规定,确认为危房。 经地质补勘,查明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 

所示。其中:软粘土层极松软,孔隙比较大,含 水量高,部分呈软塑一流塑状态,自西向东尖 灭;巷道平面尺寸1.9mx2.0m,已废弃不用, 有冒顶现象发生。 

经分析,产生倾斜的原因是,淤泥质粘土 层部分呈软塑一流塑状态,触变性高,属软弱 下卧层,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的压缩变形 

量较大,由于自西向东尖灭,产生不均匀沉 降。且建筑物地基中的废弃巷道发生冒顶现 

象,其围岩出现塑性区,加剧了建筑物的不均 

匀沉降。 考虑楼房虽然发生了倾斜,但墙体、墙面 

均未发现有明显裂隙产生,整体刚性较好,决 定采用纠偏。纠偏方法如下: 为了解决巷道的冒顶问题,利用粉煤灰、 煤矸石等材料对用模板封闭的巷道进行水平 注浆。巷道封闭注浆段长度为16m,从而使注 

浆段巷道密实,防止巷道冒顶现象的继续发 

生。 

为改变淤泥质粘土层承载力偏低的问 题,在建筑物西侧钻孔并对其挤压注浆。注浆 孔数23个,孔深4.5-5.5m,共5排,孔距2.0~ 3.8m,自西向东孔距变大。使得土层在注浆压 缩过程中,空隙中的水和空气被挤压出来,软 土本身变密实,强度提高;在挤密的同时,软 土自身体积减小,多余空间被强度较高的浆 

体固体置换,形成高强度骨架,与被压密的软 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软土的整 体强度。 掏土纠偏利用应力转移的原理,在建筑 物沉降小的东边基础外侧,钻孔垂直取j土,使 

地基应力在局部范围内得到解除和转移,从 而增大东边的基础沉降,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应力解除孔布置按掏土孔数9个。 孔径 

300mm,孔距2-3m,孔深8.5—9.8m。 -- 降水在完工的掏土孔中,用空压机进行 

井点降水式抽水,使得东侧土的自重应力增 

加,加速土体的固结、压缩,提高沉降纠偏的 

速度。 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派专人用水准仪和 

经纬仪进行沉降观测,以沉降观测值作为纠 偏信息及时调整取土位置、取土量,以保证建 筑物按预定的要求缓慢均匀下沉,实现信息 

化施工。 

观测结果表明,西侧在施工初期有增加 沉降值的趋势,沉降19ram后,又趋向稳定, 这说明软土的挤压注浆和巷道的充填注浆发 

挥了预期的作用,加固了地基土,提高了承载 力,挡住了建筑向西栽沉趋势。另外,楼房东。 

侧掏土抽水后,整个建筑按预定方向缓慢向 东回倾,初期回倾速度较大,达4mrdd,70d 

后,达到纠偏要求,倾斜率为3.2%0。为防止 “矫枉过正”,当斜率≤3‰时,立即向掏土孔 内添人碎石,同时用高压水泥浆旋喷成桩。 纠偏加固后至今,房屋整体沉降量西侧约 

20mm,东侧约180mm,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纠 偏加固效果比较理想。 

4结束语 工程纠偏实践表明,影响建筑物产生倾 

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 纠偏加固效果,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应该在 

查明建筑物倾斜原因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纠 

偏加固技术,做到既节约投资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地基基础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 

2002) 【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123— 

200o) 【3】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