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的进步,人们对社会事
件以及国内外新闻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只有电
视、报纸,但就目前来看,手机、微信、微博、电脑等一系列传媒手段
都将新闻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本文基于新闻采访的特点,对采访
过程以及后期对采访稿的编排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为人们
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

关键词:新闻采访 后期编辑 优化策略
新闻讲究真实性与时效性,一条广为人知的消息是称不上“新闻”
的。因此,记者在新闻的采访方面要做到及时准确,保障新闻有好的素
材作为后期编排的资料。随着大量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现场性”这一
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新闻在教科书上是这样被定义的:“新闻是对最近
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并有意义的事件的报道。”现如今,新闻
已经趋向于现场报导方向,对于新闻的后期工作在过程上也趋于复杂
化。一则符合条件的新闻,主要的环节就是前期采访与后期编排这两
项,只有将这两项事务有机结合,才能够为人民大众呈现出一份完美的
新闻报道。

1 做好前期采访的要点
1.1 完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多数是对事件进行采访,像是针对某件事对当事人或是
围观群众采集看法、意见等,在采访之前,首先需要与被采访者沟通,对
其基本情况做初步了解。就像是一场战役,只有全面了解敌人,才能够
掌握在战争中的主动权。新闻也是如此,在采访之前应做好详细的准
备工作,包括理论知识、心理构建以及相关政策的准备。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主线,若是被采访者偏离中心需要
及时将主线调整,保障新闻的有效性。另外,记者需要充分认识国家政
策法规,保障新闻采访中不会出现不当言辞,让采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方向下进行。

采访由于具有不确定性,记者只是在采访时先对受访人进行大致
言论的了解,并不是全部内容。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是受访人说出
了一些事先未准备的内容,记者要冷静应对,做到灵活应变。鉴于新闻
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记者在对一件采访的准备时间不可能很长,由此就
需要提高采访前准备工作的效率。

1.2 提问过程的有效性
新闻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也在新闻的内容上想办法。就目前新
闻网络点击率的情况开看,趣味性与生动性是新闻需要强调的重点。
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对事件的反应上,并且在立
场上要保持中立。

例如,近日武汉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武汉乘客拎早餐进地铁站
被拒,九成网友表示理解”。事件讲述的是一位乘客手拎一碗热干粉准
备进入地铁站,但是遭到了保安的阻拦。虽然乘客已经将早点打包好,
也不会发出过多异常味道,并保证在地铁内不会进食,但仍旧没有得到
保安同一。于是,该乘客想要强行入闸但未成功,最终不得已将早餐扔
在了闸口外的垃圾桶内。记者就此事进行街头采访时,发现路人呈不
同态度,绝大多数都是对地铁保安的行为表示理解,认为像是热干粉这
类的早餐,带劲地铁会产生较大异味,并且万一泼洒会对周围乘客造成
较大影响。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因为毕竟现在
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上班族吃早餐的时间较少,将早餐买好带到公司
也无可厚非,所以表示能够包容这种现象,只要异味不大就行。

记者在对这项案例进行采访时,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应该站在正确
的角度(即阻止乘客带早餐上地铁)来宣传地铁的规章制度,但在采访
过程中不能够这么做,这种宣传的言论应该放在后期进行。记者在采
访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然不会听到那少部分人表示理解乘
客行为的言论,让新闻出现失真状况。

2 后期编辑的注意事项
2.1 求真务实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础,一条缺乏真实性的新闻属于虚假事
件,是不能够向社会公布的。真实性是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以虚假新闻来增
加自身销量,为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后期编辑应该严把新闻质量关,在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规范与监
督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报道的编排。除了将事件的时间、地点、
人物、发展以及结果等要素真实的为读者呈现之外,还需要保证报道
的真实性与主流性。

2.2 加强编辑的创新性
新闻行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其竞争也愈演愈烈。人们在对新闻
的阅读上,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后期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第二重点,
除了需要对原始稿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之外,还应该加强创新思维,
将稿件编排得吸引眼球。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稿件的编排
都应该在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宽泛知识面下进行,并且要注重标题的编
写,让读者一看到标题就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同时在措辞上要注
意,像是财经类新闻,应该要用到较专业的词汇,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
提高自身财经方面的能力;而社会新闻就应该将内容大众化,用通俗易
懂、富有感情的文字来迎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2.3 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新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读者了解新闻的发展状况,并从中吸取一
定的经验教训,像是之前提到过的地铁进食事件,记者在前期采访时立
场是中立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倾听大众的心声,但后期编辑方面就
应该端正立场,引导读者产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例
如,可以在后面加上“《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车厢内
进食”这类话语,让读者了解相关规定,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提
供帮助。

3 结语
前期采访与后期编辑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需要密切配
合,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则完美的新闻。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记者与编
辑应该严格把握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在明确新闻意义与特点的前提
下,为读者提供具有真实性与价值性的新闻。

参考文献
[1] 翠萍,宋雯.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J].民
营科技,2012(7).

[2] 张群.浅析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J].中国传媒科技,2013(6).
[3] 呼荣梅.如何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研究[J].神州,2013(3).
[4] 季蓉芬.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