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中国的标准化之路 标准一词,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从百姓日常 的衣食住行,到企业的技术与科研,再到国家的重要建设项 目,标准其实时刻在发挥着其重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它这样 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平时并不会太过注意它是怎样 产生,怎样被使用,又应该怎样被保护。其实在人们所见的 普通生活背后,有一群人每天在为标准而忙碌工作,从标准 的制定、标准的实施到标准的保护,有着一套严密的体系和 制度。也正是这些不为人们关注的成套的机制,才能保证普 通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何为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指出: “所谓标准, 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过协调一致,并 由公证机关批准,共同使用的,而且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 的文件。通俗化的讲,在一定的行业领域中要取得一个最佳 的秩序,例如通过我们加工生产的 IT产品,使这些产品能满 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达到最佳的秩序。这种秩序,在一定 的范围内,要有一个公证的机关去批准,在我们国家就需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行业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去批 准。而这些批准文件要共同使用。有一些国际标准,这个国 家使用,其他国家也要使用,而且还需要重复使用,并使用 一段时间。2 / 9'.
这样一来,在一定的领域形成的最佳工作结果, 经过公证机关的批准,所形成的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文件, 就叫标准。” 在中国,标准可分为四个类型:一、国家标准;指由国 家标准委组织修订和颁布的国家标准。二、行业标准;主要 由国务院的有关部委组织制定,在一个行业领域里指导加工 生产的行业标准。三、地方标准;各个地方围绕地方经济建 设制定一些相应的地方标准。四、企业标准。即由企业在加 工生产的过程制定,用以规范其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包含强 制性标准及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 求,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标准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带来了国际大环境的迅速变 化,标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国家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一系列单位和团 体的专业工作,为中国的标准事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为例,自 1990年以来,相继承担了数 十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完成的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三大课题《我国技术标准发 展战略研究》、《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主要食品 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对推进国家标准化工作 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中3 / 9'.
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表示: “在 节能环保方面,按照制定能效标准 ---- 推广能效标识 ---- 实 施节能产品惠民政策的标准制定实施的路线,标准院为提高 我国主要用能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能效水平发挥了重要作 用,先后对国家实施的六批 21类产品开展了能效标识管理 工作,5年累计节电1500多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 1.4亿 吨,对‘十一五’单位 GDP节能降耗目标做出显著贡献。 我院还积极协助节能产品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研究和实施, 通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促进高效节能产品消费,形成 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标准与世界接轨的 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成为国际 标准化组织的常任理事国成员。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事 务中,中国取得了话语权。数据显示,截至 2008年底,由 中国提出并立项的ISO和IEC国际标准草案有164项,其中 有66项标准已经批准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业内人士指出, 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中国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中国的标 准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主席史蒂夫• 米尔斯表示,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参 与制定了大量技术标准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多种类 的行业标准,如联想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提出的旨在实现 信息设备、家电和通信设备智能互联的“闪联标准” ,大唐 4 / 9'.
电信集团研制的 TD-SCDMA也成为国际电信联盟 (ITU )认 可的三大3G标准之一,AVS音视频技术及系统标准也被批 准为国家标准在IPTV和手机电视等新兴产业中被广泛应 用。这些标准都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巩固国内市场,开 拓国际市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只能按照国外厂商制定 的标准进行生产的状况。 而成绩背后的艰辛也鲜有人知。据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 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射频连接器分 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吴正平介绍,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自2005年以来,已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了 30项 国际标准提案,其中10项已作为IEC标准发布。但是,由8 项标准构成的半柔通信电缆系列国际标准,在新项目提案阶 段几乎搁浅,经过艰辛的努力,关键的新项目( NP)投票阶 段已过,目前已进入到委员会的最后投票阶段。预计 2011 年能成为正式的IEC标准。诸多的成果令人感到自豪,但同 时我们也看到未来依旧漫长的中国标准化之路。
企业获取标准难 在实践中,有很多企业有这样的困惑: 标准制定出来了,
企业却并不知道有这类标准。标准发布了,企业却得不到标 准文本,也不知道该标准应该如何实施。这些问题带有普遍 性,特别是中小企业,新成长的企业,这方面的问题更多。 对此,孙晓康表示:“标准的文本,标准的电子文档, 都有固定5 / 9'.
渠道可以得到。比如标准的文件,可以在中国标准 化出版社或者是各省的标准化研究院得到。同时,可以通过 咨询国家相关部门,了解具体国家标准的出版信息,以及购 买标准信息途径和方式。电子文本的销售也是适应电子化贸 易和电子交流的新形式需要,通过网络也可以买到,可以预 定相应的标准文本。从标准出版社的网站和标准的网络发行 系统的网站也可以得到相应出版发行信息。在国家标准委的 网站可以查询最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公告。国家标准计划查 询、废止国家标准目录查询、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子全文免 费阅读功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站查询到国家标准 制修订信息以及全部国家标准目录,强制性国家标准可以在 线免费阅读。” 标准版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2010年11月26日无锡市查处了一起标准版权侵权事 件。在一个题为 GB/T1.1 -2009、GB/T20000.2-2009 标准化应 用工程师培训班上,主管机关接到举报称该培训班使用盗版 的标准材料给学员做培训。中国质检出版社与无锡市文化综 合行政执法支队派出执法人员,处理了该起标准侵权盗版案 件,没收42套盗版标准。这一起案例反映出了我国标准化 工作中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相对于对侵权的保护,标 准化机构和组织可能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标准的制定, 技术的研究等问题上,而对于标准的版权保护问题,往往容 易忽略。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相关部门对于这一问题 也日益重视。2010年11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 国家认证认可6 / 9'.
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打击 标准侵权盗版加强标准版权保护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 知》),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 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国 际质检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通知》的精神,把开展打 击标准侵权盗版作为“双打”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标准 版权的保护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通知》指出,目前,标准的侵权问题以各种形式呈现。 擅自将标准全文制成数据库,用于传播或销售;在认证、咨 询、培训以及公共管理和公务活动中使用盗版标准;未经许 可大量复制标准并低价向用户倾销等等。这些盗版标准往往 是文本差错率高,有些是过期作废标准,甚至篡改、变造数 据,严重损害了标准的权威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按照国家 的相关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由批准发布部 门确定的出版单位出版。 根据有关国际协议的规定,ISO/IEC 标准出版物的复制与销售由国家标准委授权有关单位负责 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标准化服务机构和中介 机构的检验、鉴定、认证、咨询和培训等活动,政府有关部 门的行政监督检查、执法办案、行政许可等公务活动都必须 使用正版标准。 《通知》规定了侵犯标准版权的六种行为: (一)未 经标准批准发布部门同意,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营利为目 的,复制标准(包括纸质版、网络版、电子版、光盘等)的 任何部分;(二)未经标准批准发布部门同意,严禁任何单 位或个人将标准的任何部分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或制作成标 准数据库用于传播;(三)未经标准批7 / 9'.
准发布部门同意,严 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印制、发行标准和标准汇编; (四)未经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同意并取得内部资料印刷许可证,严禁任 何单位或个人以“内部资料”名义印制、发行、传播标准及 标准汇编;(五)未经标准批准发布部门同意,严禁任何单 位或个人印制、发行非正式审批或发布的标准; (六)未经 国家标准委授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 ISO/IEC标准出版 物及相关工作文件进行复制、销售、传播和翻译出版。
优化配套体系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努力营造一种标准研究的良好环 境。例如,对标准制定组织如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 工作组、项目组等组织的专家成员进行及时的培训,提高他 们的水平。从而提高标准制定的水平。其次,标准制定出来 以后,通过企业执行来实现对标准的社会监督。因此,要加 大企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最后,通过社会舆论和媒 体的支持,使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这也是 提升标准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孙晓康介绍。 “同时,目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建设国家标准 化资源信息平台,这也是企业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企业加工生产需要得到标准,特别是企业进行对外贸易要得 到国外的标准。人民群众需要查询所购买的商品是不是符合 国家的标准。国家标准化资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