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医技杂志2013年5月第20卷第5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May 2013,vn1.20,No.5 瘤样骨囊肿,本组胸骨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囊状破坏,边界 清晰无硬化,膨胀不明显。亦无明显软组织肿块,一般无明显 骨膜反应(图5),这与发生于长骨的嗜酸性肉芽肿不同,后者 骨膜反应较明显,笔者认为若患者年龄较小,影像学表现明 显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时应考虑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 胸骨良性肿瘤少见,多系软骨类肿瘤,文献『41报道1%的 单发性内生软骨瘤发生于胸骨,好发年龄20~50岁,发病率 男女相近。但软骨瘤与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不易区分,CT诊 断重点在于判断有无恶变。 胸骨原发恶性肿瘤包括软骨肉瘤和骨肉瘤、粒细胞肉瘤。 其特征性表现为分叶状髓内肿块,伴较大软组织肿块,肿块 内可见环状钙化,一般无骨膜反应,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扇 贝样或花边样强化。CT显示钙化的效果明显优于x线片,有 助于定性诊断。1%的骨肉瘤发生于胸骨,男性占60%H,其CT 表现与发生于长骨骨肉瘤相类似,如骨质破坏、形态多样肿 瘤骨、骨膜反应、软组织密度肿块。粒细胞肉瘤极为罕见,与 淋巴瘤、肉芽肿等病变难以鉴别。本组胸骨病例中未见相关 报道,有待于病例积累。 原发骨淋巴瘤罕见,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几乎都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组2例胸骨淋巴瘤除胸前区痛 性肿块外,无其他不适,全身浅表、深部腹膜后、纵隔淋巴结 均未见肿大征象。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在破 坏区周围形成范围更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轻中度 均匀强化,有时肿块内见液化坏死低密度区(图6)。 胸骨感染性病变主要有化脓性炎症及结核。CT显示胸锁 关节间隙及胸骨周围冷脓肿显著优于x线片。本组2例感染 病例CT均清晰显示胸锁关节间隙受累情况。 综上所述,胸骨由于位置、形态及结构的特殊性,x线片 诊断胸骨疾患存在着较大局限性,CT尤其是MSCT精细扫描 及MPR多轴位观察能更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微变化,能 够对胸骨多种病变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在胸骨病变的诊断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ll马得廷,王霞,王立民,等.多层螺旋cT显示正常胸骨及胸 骨病变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5):620—623. [2]陈和平,龙德云,邵伟新,等.胸骨肿瘤cT诊断(附22例报 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4):431。433 [3】Koizumi M,Yoshimoto M,Kasumi F,et a1.Comparison between solitary and multiple skeletal metastatic les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Ann Oneol,2003,14(8):1234.1240 【4】石木兰.肿瘤影像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97—840. (收稿日期:2012—09 24)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 ̄(037006) 李 霞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是较少见的乳腺良陛 病变,多发生于3O~40岁非哺乳期女性『1],以导管扩张、浆细 胞浸润为基础病变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 。其病因不完 全清楚,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图像复杂,易误诊。本研究整理 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浆细 胞性乳腺炎27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表现,旨在探讨疾 病不同阶段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年龄23~6l岁,平均(34 ̄10)岁, 均为非哺乳期妇女,病程7 d至1年,病变位于左乳14例,右 乳12例,双乳1例。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为主要 就诊表现,其中单纯乳房肿块18例,乳头溢液4例,乳房疼 痛伴肿块5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HD1 1、HD15、Philips IU 22彩 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和(12 5)MHz。患者仰卧 位,充分暴露乳房,以乳头为中心行顺时针或逆时针多切面连 续扫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包 膜、后方有无衰减或增强以及腋下有无肿大淋巴结,再用彩色 多普勒血流成像(CDFD、脉冲多普勒检测病灶内部血流情况。 1_3分型与分级:根据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影像学声像图特 点,分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结节型、囊实混合型 和脓肿型。CDF1分级:0级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I级为病灶 内见点状、短棒状血流;Ⅱ级为病灶一个断面上1 2条血管; Ⅲ级为病灶内有3条以上血管或网状血管。 2结 果 2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前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18 例,乳腺囊肿2例,乳腺脓肿2例,乳腺癌2例,乳腺囊性增 生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67%。 2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单纯导管扩张型4例,声像图 表现为乳头下及乳晕区多条导管不同程度扩张,其中2例管 腔清晰,2例管壁毛糙、增厚,腔内充满细小弱回声点,扩张导 管周围腺体回声正常或减低,多有同侧淋巴结肿大;囊肿型3 例,腺体内可见梭形、椭圆形、长条形囊性物,可单发亦可多 发,部分囊壁清晰、光滑,内部透声好,内部可见实性区域或 呈云雾状回声,探头加压可见肿块内有缓慢流动征;CDFI:周 边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实性结节型16例,超声显示结节多周 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衰 减不明显,内以斑片状低回声为主,问有条带状中强回声,回 声强度较乳房皮下脂肪层低、位置较表浅。CDFI:血流分布I 

~Ⅱ级,Vmax为9.0~9.7 cm/s,阻力指数(RD为056—0.60;同 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呈反应性增生改变,表现为皮质部增厚, 皮髓质分界清晰,血流丰富,呈羽毛状分布;囊实混合型2例,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5月第20卷第5期Journal ofPracticalMedical"rechniques,May 2013,Yo1.2O,N【).5 。507・ 乳腺内混合回声,表现为不规则无回声区内见团状、絮状稍 高回声,与周边乳腺组织分界欠清,后方可部分增强,部分衰 减。CDFI:血流分布l级;脓肿型2例,其病灶范围较宽,常累 及多个象限,其形态、边缘、内壁不规则,壁厚,中央可见面积 不等的近似无回声区,并可见数量不等的弱回声漂浮,探头 加压可见弱回声点移动。CDFI:显示脓肿壁处Ⅱ级血流。Vmax 为9.0~16.1 cm/s,RI为0.4O~0.4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3讨 论 1925年Ewing在镜下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灶中有大 量浆细胞浸润,首次将其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病因尚 不明确,可能与乳头凹陷、畸形、发育不良、哺乳期乳汁淤积、 乳房手术、炎症及内分泌失调有关。本研究经过对27例浆细 胞性乳腺炎的分析,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复杂多 样,单纯性导管扩张型浆细胞性乳腺炎是早期浆细胞性乳腺 炎的超声表现,其病理特征为管腔增大,导管被覆上皮萎缩, 腔内出现脱落的上皮碎屑及脂类物质;囊肿型其病理特征为 局灶性导管的不均匀性扩张,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及玻璃样 变,并有大量浆细胞反应;囊实混合型为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输乳管周围出现脂肪坏死、液化,导致细小囊肿形成或合并 细菌感染,并伴小的化脓性肉芽肿形成,有急性炎症表现;脓 肿型由于感染炎症反应显著,管壁坏死,周围组织中有大量 浆细胞,少量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实性结节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常见类型,病理表现为形 成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易与乳腺癌相混淆,结合以 下几点有助于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①发病年龄较轻,多为 30~40岁。②反复发作的炎症。③肿块多伴有疼痛。④肿块 位于乳晕区或乳晕边缘。⑤乳头溢液为黄色。⑥占位感不强。 ⑦肿块周围可见扩张的导管。⑧与周围正常腺体分界较模糊。 ⑨腋窝淋巴结肿大,呈椭圆形,边缘光滑,淋巴门清晰。⑩彩 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可见点条状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慢性期病 变血流信号稀少,为低阻型,RI一般<0.7。乳腺癌超声经典指 征为蟹足状、肿块毛刺、肿块好发外上象限、以低回声为主、常 有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及砂粒样钙化口],腋窝淋巴结呈圆 形、淋巴门结构消失、常多个融合、长径与横径比接近或>1, 团块内血流丰富、血流分布紊乱、为高阻型,RI一般>0.7。 参考文献 [11燕山,詹维伟.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oo5:193.194. 『2]2 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外科杂 志,2007,15(6):376—3"77. 『31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 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5,14(9): 674-677. (收稿日期:2013.01.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腔内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医医 ̄(530001) 李晓玲 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的官腔内疾病有多种,其 中常见的有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妊娠组织 残留、内膜增生过长、内膜癌等,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经量 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等;部分病例可引起 不孕或流产。本研究针对上述官腔内疾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 类,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 超声在官腔内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I.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 肌瘤、官腔粘连及妊娠组织残留并经超声引导行诊断性刮宫 术和(或)射频术治疗的患者106例。其中因月经量增多和 (或)经期延长就诊者33例,因经期出血和(或)经血淋漓不 尽就诊者42例,因胚胎停育查因的18例,人工流产术后流 血不干净l3例。年龄16 38岁,平均(28+8)岁。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5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阴道 超声探头及腹部探头,频率(1 15)MHz。经阴道超声检查,观 察官腔内有无团块回声及团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 部回声,与肌壁、宫腔线及内膜间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 像(CDFI)观察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 (PW)N其血流参数,重点观察团块与肌壁或内膜基底层间的 关系。行诊断性刮宫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重点刮取团块附 着于肌壁或内膜基底部位置;行宫腔粘连带切除者引导治疗 刀至低回声带处进行剪切或治疗;行射频术治疗者超声引导 治疗刀至团块基底部进行治疗,并对能分离的团块进行钳取, 所有取出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2结 果 超声诊断内膜息肉56例,表现为宫内局限性高回声团 块,单发或多发,附于一侧内膜,局部内膜基底部回声连续中 断,部分可见蒂,蒂宽约3~15 mm,团块边界清晰,规则,内部 回声尚均匀,局部官腔线部分受压移位,CDFI示部分团块蒂 部可探及红蓝彩色血流信号,PW引出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 数(RI):0.51~0.72。经腹超声引导下行诊断性刮宫术和(或) 射频术后首次月经干净3~5 d复查宫内高回声团块消失。术 后病理诊断内膜息肉54例(符合率96%),内膜息肉样增生1 例,内膜单纯性增生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超声表现为 宫腔内类圆型或椭圆型中低回声团,边界清晰,规则,内部回 声欠均匀,部分可见漩涡状回声,团块与肌壁相连,局部内膜 受压,部分团块带蒂,可脱落到官颈管或阴道内。CDFI示团块 内部及周边可探及红蓝彩色血流信号,Pw测及中等阻力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