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9.9第一次修改

太湖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9.9第一次修改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太 湖 县 林 业 局 2014年3月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单位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主要任务是调查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和修订区域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认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科学经营、依法管理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措施上保障有力,二类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2013年9月份,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依照省林业厅的部署,我县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现将清查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太湖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南麓,西北与鄂东英山县、蕲春县毗邻,北接岳西,东邻潜山、怀宁县,东南连望江县,西南与宿松县接壤。地跨东经115°45′—116°30′,北纬30°09′—30°46′。我县地形东西长,南北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成阶梯下降。境内西北部峰峦叠嶂,起伏剧烈,东南部稍平缓,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等不同类型。境内成片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片麻岩,土壤种类主要是棕壤、黄棕壤,土壤成微酸性反应。 太湖县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12.7℃,年平均日照时数1936.7小时,年无霜期约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太湖县国土总面积2039.1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183.25平方公里,丘陵圩畈区面积855.9平方公里,辖15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57.2万人。全县交通条件较好,境内有两条县道绕花亭湖周围形成环形连接,沪蓉高速、合九铁路、105国道、211省道、 3

赤百公路等连接所有乡镇,村村通有简易公路。 太湖县的生态区位属于长江一、二级支流两侧,花亭湖水库周围。境内有皖河,属长江一级支流;太湖河、牛镇河、南阳河、黄界河、青石河、寺前河等,属于长江二级支流,花亭湖水库,水面面积9.9万亩,库容23.98亿立方米。 根据《中国水系大辞典》记载:皖河:长江支流,在安徽省西南部,源自大别山东南麓。南流称太湖河,穿过花亭湖水库后,经太湖县城郊,至怀宁县北汇合潜水后,南流约10公里汇合皖水,经八里湖至安庆市河口镇附近注入长江,全长227公里,流域面积64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0m3/秒,自然落差1435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万千瓦,可能开发容量5.42万千瓦。 皖河在太湖县境内全长100公里,横跨14个乡镇,流域面积2242平方公里。 牛镇河:属皖河支流在安徽省西部,源自湖北英山县界,南流经太湖北部,至牛镇汇合太湖河称皖河,河口处建有花亭湖水库,河长52公里,涉及4个乡镇。 太湖河:属皖河上游河段,在安徽省西北部,源自岳西县北大别山脉东南麓,南流经岳西县西部,至太湖牛镇汇合牛镇河入花亭湖水库,又东南流入皖河,长55公里,太湖县境内25公里,跨百里镇、牛镇镇, 4

是花亭湖水库主要的水源河。 花亭湖水库:在皖河支流太湖河下游河道上,1958年兴建。集水面积187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3.98亿立方米,是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花亭湖水库周围涉及6个乡镇。 1.2 社会经济状况 我县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总面积2030.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全县15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地处深山区,太湖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水淹库区、边远山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第一,综合。根据2012年太湖县统计公报,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32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1774万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7890万元,同比增长20.6%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3552万元,同比增长9.5%。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3.9:48.3:27.8。 第二,农业。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1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林业产值39200万元,增长12.6%。粮食生产略有增长,油料生产获得大丰收,产量突破万吨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 5

械总动力为22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30061吨。 第三,工业和建筑业。2012年,我县工业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79354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建筑业快速前进,全县规模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53441万元,同比增长5.8%,实现利润总额4220万元,增长32.7%。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第五,商业和外贸旅游。201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713.2 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对外贸易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6.2%,全县接待旅客人数3768万人次,旅游收入133577 万元,成功地接待了外国旅游团体。 第六,财政。2012年全县财政收入44150万元,其中工商税收31358万元,全年财政支出204953万元,比上年增长 14.4%。 第七,文化、教育和卫生、体育事业。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33506人,小学157所、在校学生26650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5个,床位974张,卫生技术人员1098人。 第八,人口和人民生活。2012年全县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总人口570527人。其中,非农人口6869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 6

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63元,比上年增长15.6%。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9593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 1.3 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情况 1.3.1 林业生产情况 太湖县林业局下辖国有苗圃、木竹公司(正在改制)、十五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五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及三个木竹检查站,现有林业职工2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1人,获林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有7人,林业工程师有42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为太湖林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87年开始,我县造林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87年——1990年,是杉木速生林基地建设阶段; 1990年——1995年,是消灭荒山、绿化达标阶段; 1995年——2000年林业二次创业阶段; 2000年——现在是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阶段。 前几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我县在2004年的调查报告中做了翔实的述说,这里不再缀述。重点阐述一下现阶段我县造林工作情况。目前,我县正在进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强县、生态立县为主题,围绕“四项创建”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巩固成果专项规划中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造林补贴试点、油茶示范林、石 7

质山造林和其他造林(包括世行造林)工程,以油茶产业和毛竹产业两大产业为主线进行项目内容建设。自2004年来,我县共完成各类造林近30万亩。201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平均每年拿出财政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油茶、毛竹支柱产业建设。 在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四项创建活动中,共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小池镇和寺前镇,前期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 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具体为百里镇吴畈村、弥陀镇界岭村、天华镇马庙村、牛镇镇羊河村、寺前镇佛图寺村、小池镇海会村、大石乡棠林村、江塘乡大塘村、城西乡凉亭村、晋熙镇刘羊村等。完成森林长廊工程20公里,为合界高速长廊扩建、补植提升工程,扩建林带宽30米,折合片林面积约900亩,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美好乡村建设中,我县也走在前列。 我县在历年来的林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林业先进技术,狠抓各项管理措施。有副科级建制的“太湖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专门负责从事林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前期制订了《太湖县林业科技开发总体规划》,按照引进、吸收、消化林业科技,示范推广板栗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笋竹两用林栽培技术、板栗优良品种选育、外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和毛种栽培技术等九个方面22项先进技术。

在先进技术推广方面,现阶段继续在全县推广湿地松、油茶容器育苗技术,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成活率。通过芽苗截根处理,并接种中国林科院菌根中心提供的PT菌根剂,该项技术大大提高了苗木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