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 . .. . . .. .专业 . .

一、关于外汇储备 1、外汇储备的定义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备的功能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 .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4)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况 1、外汇储备的规模 一般来说,外汇储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5亿美元。此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达到43.32%,最低增长率也达到了18.68%。即使是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风暴侵袭的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仍然达到2.3992万亿美元,增加值为4532亿美元,增长率为23.29%,相当于七国集团(G7)的1.93倍。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我国外汇储备历年净增值和增长率 年份 净增值(亿美元) 增长率 2005 2090 34.27% 2006 2474 30.21% 2007 4619 43.32% 2008 4178 27.34% 2009 4532 23.29% 2010 4481 18.68% . . 我国外汇储备变化趋势

609981891066315282194602399228473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亿美元

图-1 我国外汇储备变化趋势(2004-2010年) 2、外汇储备的结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3月,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30446.74亿美元,黄金储备为3389盎司。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分配一直被认为是国家,但是分析人士早就估计,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美元资产。《中国证券报》的报道说,中国外汇储备中有65%为美元,为全球最高。其余的有26%的欧元、5%的英镑和3%的日元。 三、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同时又带来了风险。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积极影响 1、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的能力增加,对于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这对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能够顺利进口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大型成套机械设备等巨额交易无疑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开展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起到好的支持作用。 . . 2、显示了我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力和对外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对于吸引外资流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高和巩固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地位,为人民币最终实现自由兑换创造有利的条件。 4、缓解了我国外汇和资金的短缺,能够降低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的可能性,利于支持资本和货币的充分流动,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 外汇储备多,是国家实力强的象征。但是,外汇储备规模绝非越高越好。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攀高,反映出国经济的失衡发展,蕴藏着各种经济风险。 1、储备资产自身损失和汇率风险 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偏高。 首先,巨额的外汇储备表明大量闲置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过多的储备资金没有投入到国经济建设,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服务,而是存放在国外金融机构,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其次,多余外汇储备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目前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和美国财政部债券,美国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国平均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从经济学角度看,相当于美国人拿着从中国借来的钱到中国投资赚取更高的利润。 第三,储备资产面临贬值风险。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据估计,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中65%由美元资产组成,美元汇率的变动,往往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动。近几年来,随着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不断增大,为了改善国际收支. . 状况,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纵容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降低,使我国蒙受了巨额的外汇损失。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跌,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多,则暴露在汇率风险面前的潜在损失越高,外汇风险越大。 2、通货膨胀风险 人民币发行有三个基本渠道:财政渠道、银行信贷渠道和外汇占款。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占用人民币资金,即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近几年来,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导致由此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迅速增加。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发行票据的对冲措施,但也只回笼了一部分货币资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础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这部分货币会成倍的增加,同时为了保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在金融市场上买进外汇,卖出人民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供应量,造成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由于近期美元疲软,为了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买进美元,增加了人民币的投放量,从而又引起外汇占款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也增加了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使中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加剧。 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带来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给本币带来升值的. . 压力;另外,还会加强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机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改变资产结构,减持外汇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加贸易摩擦。如此会导致中国技术含量不高的出口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从而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对本币升值的预期还会促使大量国际游资流入中国,进行各种投资和投机活动,导致资产泡沫化,这样极易引发金融危机。近年来,在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状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下降,打击我国经济发展。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稳定人民币币值,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多余的外汇,这样却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降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在货币供给的实践中,央行也发现了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影响到了货币的供给,汇率的稳定,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隐患,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也逐步推进。 2005年7月21日,我用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8月起由强制结汇改为意愿结汇。但在出口强劲,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外汇市场供大于求,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吸收过量的外汇。这样就抵消了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力,使得原本就陷入通货膨胀的中国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央行的货币政策愈发“失去自我”,货币供给的生性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 5、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不利影响。 . . 目前,我国的外向型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消耗较高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他们能利用出口外汇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使规模进一步扩大既说明了国外产业结构的转移,也说明我国产业分工处在价值链低端的情形具有被强化的趋势,部门和产业发展不合理,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向型企业大多是第一,三产业等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他们却由于国信贷的紧缩或利率过高得不到相应的资金支持,抑制了他们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我国生产要素远未实现充分流动,这样又造成了向型和外向型企业,贸易和非贸易部门要素报酬的不同,引起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四、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原因 (一)全球背景 1、全球流动性过剩,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低迷,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多次降息,为经济注入流动性,同时美国国的储蓄不足而投资旺盛存在储蓄缺口。美国政府赤字政策也提供了大量需求,这两种情况都促使了我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大量的美元流向我国。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移,发达国家将低附加值的劳动与资源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基地。 (二)国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安排,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价一直保持着很大程度的挂钩。政府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美元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被迫在外汇市场上吸收外贸和外国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美元以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