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
摘要:新媒体是当下新闻传播界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新媒
体的发展和普及推广给我们得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改
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福音,
更有挑战,其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使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养
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对大学生媒介素
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指出了大学生在使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过
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5-0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新媒介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活在
各种媒介的包围之中,广大受众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
都深受传媒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头脑中关于“社
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介获知的,大众传媒已成
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正是由于媒介的巨大影响
力,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推动新媒介高速发展
的同时,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其影响,因为新媒介是一柄双
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防范其危害。因
此,向全社会大力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要
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了。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
中国大陆普遍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
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发展所用的能力,其实质
是人们怎样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比
中国早,他们认为提倡媒介素养,对于反对媒介的流行文化价值观,
抵抗媒介的低俗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媒
介素养教育列入正规教育的体系当中。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特点
近年我国的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媒介素养这一课题,不少媒介研
究者也做过一系列的调查,根据调查表明,国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使用媒介方面,大学生是媒介产品的
主要消费者,接触媒介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使用;2、
在媒介认知方面,大学生表示能过意识到媒介对增加自己的知识
量,开阔视野等方面的作用,不过对媒介潜移默化的影响仍不太理
解;3、在对媒介的评价上,认为,媒介是独立的个体,受政府干
预少,因此媒介的看法言论是公正客观地,支持走媒介市场化的道
路;4、在媒介应用上,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力量虽然对新事物接
受能力较快,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媒介传播的
信息,而很少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互动制作的行列中。
.(二)大学生使用媒介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接触电视,网络时间最长的人群,因此,也最容易受到
负面信息的影响也,其中,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最为严重,由于网
络自身的特点,决定它在受到赞美的同时,也会受到批判。大学生
在使用网络时所可能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的娱乐化思想充斥着大学生的大脑
娱乐化是我国媒介发展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曾经有一时期,
娱乐化被视为是起死回生的良药,严肃节目比例下降,娱乐化节目
比例增加,因此才有所谓的娱乐化浪潮。例如,前几年炒的火热的
选秀类节目,使很多的少男少女一时间都想着能一夜成名,而放弃
了本该有的正常生活。还有近期的相亲节目,虽然大家都这类节目
很多桥段是节目组事先安排好的,但长时期受这种煽情节目的影
响,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感情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
2、过分依赖媒介提供的产品而不能自拔
科技的发展使可供选择的信息渠道增多,其实不然,受众对媒介
的依赖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会加强。手机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的一部智能手机就相当于一台电脑,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而
且时时在手,如果哪天手机没带,很多人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大
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媒介消费上,虚拟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少接触
现实世界的交往,而是沉浸在微博、农场、校内等网站中,看似网
友一大堆,其实是内心孤僻,心理上与他人隔膜增大的体现。
3、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失效
过去我国的媒体是以事业单位形式来管理的,从传媒机构设置到
人员安排,再到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资金来源都由政府控制,
媒介发布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宣传信息,因此,当时媒介的许多功
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等到媒介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由于竞争的压
力,低俗、炒作、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媒体把这些
手段当成竞争的法宝。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充斥在媒介发布的信
息中。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美国学者赖特曾经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了大众
传播的“四功能说”,其中一项功能就是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即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时代的传播媒介都会影响那个时代的人,大学生是成长与信
息时代的人,受互联网的影响最为深刻,是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体
的主要消费者。所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具有可研究性。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
1、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首要原因是认知问题
大学生一般对媒介认识比较简单,例如互联网,很多大学生日常
生活中只是把它当做消遣、联系好友等的工具,而很少意识到如何
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总结来说,就是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多是感性需要,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
2、媒介专业知识欠缺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另一个原因
大学生领悟和适应能力较高,随着微博等传播工具的出现,自媒
体时代到来,大学生现在在信息传播中,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
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会主动发出信息,成为传播者。这种传受双方角
色的互换虽然是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信息的公开,但是,
很多的人并没有受到过专业媒介从业者的训练,对媒介的知识了解
的甚少,像微博,虽然能让所有人都能随时发布信息,但很多信息
属于网络中的垃圾信息,大学生使用微博大多都是发些自己的心情
或是随感而作的东西。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想
bbc、channelfour、英国电影理事会、英国电影研究院联合制定
了《媒介素养章程》,其中提出公认的培养有媒介素养的人应该掌
握的四种技能:第一,获得进入多种媒介和接触各种媒介传播内容
的路径,并能对此作出明确的选择;第二,了解各种媒介使用的堵
他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第三,懂得媒介的产品制作过程、制作目
的,以及媒介如何应对其受众的反应;第四,利用媒介表达思想和
传播信息。依照以上几点,也给如何培养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
了参考。
作为大学生,我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
因此应该同时做好受众和传播者这两种角色。首先,作为信息接受
者,即受众我们要掌握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这主要包括:认知媒
介和参与媒介。认知媒介指的是对媒介性质、功能以及媒介与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互动关系的正确评价。在使用网络时,
要具有网络公民道德,不做有违社会公德的事。其次,作为信息发
布者的大学生,即传播者要学会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这主要
是指参与媒介,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打开电视来看节目或打开电
脑来上网,我们要学会更高层次的利用这些工具。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明确的法规和政策导
向。可以通过立法确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合法性,或是将媒介素养教
育划入教育体系中。对于农村和西北不发达地区应该加大推广媒介
素养教育的力度。
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部门,应该把媒介素养教育贯穿于各级教育
的体系中,尤其是大学生,专业类新闻院系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列
为必修课,对非专业类的可以开设选修课。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使自己成为全方面的
人才,在接触大众媒介方面,应该对于各种传播手段都有所了解,
了解媒介做节目的目的意图,既听得进媒介的说法,也要保持自己
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对于正确的信息积极接受,对于不正确的信
息要坚决抵制,并敢于利用媒介发表自己见解。
媒介素养可以看做公民素养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程
度,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个国家的公民素养决定的,在西方很多国,
已经把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列入教育体系中,可见其对媒介素养教
育的重视。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的人才,有义务为国家公民素养的提
高努力,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接受者,有条件也有必要
接收媒介素养教育,做信息的主人,使媒介成为提升自己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詹大成,陈兵.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研究\[m\].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2009:229-23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9:114.
\[3\]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10:210-211.
\[4\]李妍.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j\].科教文
汇,2007,(8).
\[5\]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
者,2006,(3).
\[6\]明子丹.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
导刊,2006,(3).
\[7\]蔡国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5:31-79.
\[8\]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m\].中国传媒大学电
视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