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量结果。
患者与方法 研究分组及方案
该前瞻性研究入组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非随机 对照临床试验。患者分为 2 组,双侧行白内障手术植 入 +3.00D 或 +4.00D 人工晶体。遵循“赫尔辛基宣言”, 并经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在 充分解释该研究及手术的性质和可能后果后,所有患 者签署知情同意。
0.001*
60cm
0.09 ± 0.11
0.24 ±0.15
0.001*
70cm
0.15 ± 0.14
0.29 ± 0.13
0.007*
首选 WD(cm), 双眼 DCNVA
38.4 ± 4.7
30.6 ± 3.7
<0.001*
首选 WD 下双眼 DCNVA (logMAR)
0.03 ± 0.12
入组患者年龄为 40 至 85 岁,患有老年性白内 障并期望术后摘镜。排除标准包括术前(无法矫正) 散光大于 2.00D、职业夜驾、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病 史、角膜病或既往角膜或眼内手术、虹膜异常或瞳孔 变形、黄斑变性或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及眼内炎 症史。
术前患者经完善的眼科检查,包括显然验光、角 膜地形图、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oldmann 压平 眼压及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
0.14 ± 0.15
0.004*
CDVA (logMAR)
- 0.04 ± 0.09
- 0.01 ± 0.06
0.145
双眼
UDVA (logMAR)
- 0.03 ± 0.10
0.05 ± 0.12
0.008*
CDVA (logMAR)
- 0.06 ± 0.12
- 0.05 ± 0.07
0.782
+3.00D 组 有 一 眼 接 受 术 后 激 光 上 皮 下 角 膜 切 削 术(LASEK)。 由 于 数 据 采 集 于 LASEK 术 前, 故将该患者纳入当前分析。+4.00D 组无人接受术后 LASEK。
表 2 示各组术后远、中及近视力。术后,+3.00D 与 +4.00D 人工晶体组在平均单眼及双眼 UDVA(分 别 P=0.004 和 P=0.006);平均首选工作距离双眼 UNVA(P<0.001);40、50、60 及 70cm 双眼 UIVA(分 别 P=0.004、P= 0.001、P=0.001 及 P=0.007); 平均首选工作距离双眼 DCNVA(P<0.001);以及 50、60 及 70cm 平均双眼 DCIVA(分别 P=0.009、 P=0.001 及 P=0.012)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首选 WD(cm), 双眼 UNVA
38.9 ± 4.0
31.0 ± 4.2
<0.001*
首选 WD 下双眼 UNVA (logMAR)
0.04 ± 0.12
- 0.01 ± 0.05
0.069
UIVA
40cm
0.10 ± 0.11
0.22 ± 0.10
0.004*
50cm
0.09 ± 0.13
0.28 ± 0.16
标准化视力 = -log[ 工作距离 /(0.4*10 测得视力 )]
利 用 ETDRS 视 力 表 在 4 米 处, 通 过 -5.00 至 +2.00D(增幅 0.50D)眼镜矫正所得单眼远视力结果 构建散焦曲线。
对比敏感度、瞳孔大小及眼内杂散光
明视条件(亮度为 85cd/m2)下,单眼远矫正 后利用 CSV-1000 对比敏感度表(VectorVision)测 量对比敏感度。瞳孔测量利用 Procyon P2000 SA 瞳 孔测量仪(Procyon 仪器有限公司)。瞳孔测量仪是 在 3 种亮度(暗、中低和中高)下同时测量双眼瞳 孔直径的红外数字设备。平均值、标准差、暗、中低 和中高时瞳孔直径的范围均由软件评估并以图表显 示。利用 10%、25%对比度 ETDRS 表(Precision Vision)测量远视力,以衡量对比敏感度。如前所述, 采用 C-Quant 杂散光仪(Oculus Optikgera 公司)测 定单眼眼内杂散光水平。
表 3 示术后采用 10%、25%对比度 ETDRS 表 在明、暗视条件下测得的双眼 CDVA。图 1 示两种人 工晶体组的离焦曲线。
对比敏感度、瞳孔大小及眼内杂散光
图 2 示各人工晶体组明视下的对比敏感度。二 组在任何空间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00D 及 +4.00D 人 工 晶 体 组 的 平 均 对 比 敏 感 度 分 别 在 3 周 / 每 度 视 角(CPD) 为 1.72±0.30 及 1.70±0.25 (P=0.707),6CPD 为 1.69±0.32 及 1.67±0.29 (P=0.771),12 CPD 为 1.13±0.36 及 1.17±0.40 (P=0.524), 以 及 18 CPD 为 0.65±0.33 及 0.69±0.43(P=0.596)。
结 论:白内障手术植入 +3.00D 人工晶体的中程视力优于 +4.00D,且不影响远、近视敏度。
财务披露:作者未受文中提及任何材料或方法的经济利益。
研发矫正老视人工晶体的目的在于不戴镜提供令 人满意的远、近视力,包括可调节和多焦点。目前, 多焦点人工晶体技术采用折射及混合原理。2003 年 推出的球面 AcrySof ReSTOR SN60D3 人工晶体(爱 尔康)采用渐进衍射 - 折射结构,形成 2 个焦点。白 内障术后、屈光性晶体置换及背驮式人工晶体植入该 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良好。如今,该多焦点人工晶体 已 有 2 个 非 球 面 型 号:AcrySof ReSTOR SN6AD3 人工晶体,其近附加为 +4.00D(眼镜平面相当于约 3.20D) 和 AcrySof ReSTOR SN6AD1 人 工 晶 体, 其近附加为 +3.00 D(眼镜平面相当于约 2.40D)。
结 果:68 眼植入 +3.00D 人工晶体,46 只眼为 +4.00D 人工晶体。+3.00D 人工晶体组在 40、 50、60 及 70cm 的 UIVA 显著优于 +4.00D 人工晶状体组。 +3.00D 人工晶体组视近的首选工作距 离(38.9cm)显著近于 +4.00D 人工晶状体组(31.0cm)。+3.00D 人工晶体组的 UDVA 更好;二 组的首选工作距离时的 UNVA 相似。对比敏感度和眼内杂散光水平也相似。+3.00 D 人工晶状体组 的平均高阶和球面像差水平较低。
4.39 ± 0.97
中高亮度
3.57 ± 0.63
3.51 ± 0.72
眼内杂散光(log)
1.27 ± 0.61
1.19 ± 0.19
SE—等效球镜 * 统计学显著性
P值
0.17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27*
0.571 0.110
0.223 0.187 0.630 0.443
视觉与屈光结果
表 1 还显示术后等效球镜(SE)、散光、暗、 中瞳孔大小及眼内杂散光。+3.00D 与 +4.00D 人工晶 体组在这些参数上的差异为统计学显著性。
人工晶体
+3.00D 和 +4.00D 非球面衍射多焦人工晶体包 括外环折射区及中央渐进衍射表面。渐进衍射区位于 人工晶体光学区中央的 3.6mm。该区域包括高度递减 的同心阶梯,形成多焦点(双焦)。+3.00D 的衍射 结构包含 9 个阶梯,在人工晶体平面为 +3.00D 近附 加。+4.00D 的衍射结构包含 12 个阶梯,在人工晶体 平面为 +4.00D 近附加。光学部的折射区包围渐进衍 射区。大瞳孔下,该区域将光线汇聚至远焦点,负责 视远。两个人工晶体的总直径为 13.0mm,光学部为 6.0mm。改良前表面可产生负球差,以补偿角膜正球 面像差。除中央衍射结构,2 种人工晶体的设计和材 料都是相似的。
- 0.01 ± 0.05
0.160
DCIVA
40cm
0.08 ± 0.11
0.14 ± 0.11
0.131
50cm
0.07 ± 0.12
0.20 ± 0.13
0.009*
60cm
0.16 ± 0.14
0.33 ± 0.10
0.001*
70cm
0.19 ± 0.12
0.31 ± 0.13
0.012*
波前像差测量
采用 Imagine Eye 波前像差仪(Ziemer 集团) 测量波前像差。地图分析 5.0mm 瞳孔直径,至少 10 阶 Zernike 系数。
统计学分析
所 有 检 查 于 术 后 6 个 月 完 成。 采 用 Windows SPSS 软 件( 版 本 14.0,SPSS 公 司) 进 行 数 据 分 析。统计比较 +3.00D 组与 +4.00D 组,数值数据采 用 Student t 检验,分类数据为 Pearson 卡方检验。 当 P 值小于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个人工晶体组在暗、中低或中高条件下平均 瞳孔大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分别 P=0.223、 P=0.187 及 P=0.630)。组间平均杂散光的差异也没
表 2 术后远、中、近视力
参数
平均值 ±SD +3.00D(68 眼) +4.00D(46 眼)
P值
单眼
UDVA (logMAR)
0.04 ± 0.14
比较白内障术后植入 +3.00D 或 +4.00D 非球面
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的视觉效果
目 的:比较白内障术后植入 +3.00D 或 +4.00D 非球面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