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畜牧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草原畜牧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草原畜牧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历史选择
的必然结果,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到现在为止,草原畜牧业生产出现了前
所未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草地生态日益退化,二是草地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晏县是以草原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业县,由于种种
原因,上述问题更为突出。就如何遏制草原生态恶化,实现草原畜牧业生产可持
续发展问题,现进行如下研究。

【关健词】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困难问题;建议
一、草原及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草地资源
海晏县位于青海湖的东北部,西邻刚察县、北接祁连县,东至大通、湟源,
南低共和、湟源,西南频临青海湖。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1公里。平
均海拔3000以上,年降雨量270—500毫米,牧草生长季为120天左右。属典型
高原大陆性气候。草地总面积为532.55万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17.5万亩。
境内共有五大类草地,主要以山地草甸类和山地草原类为主,以此为灌丛类、沼
泽类、荒漠类。经测算统计,全县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为266.88公斤/亩,理论
载畜量37.3万只羊单位,在完全放牧的条件下,平均需要8.7亩才能养活1只羊。
全县除夏季草原外全部实现了草原围栏,全县修建羊棚7000余栋,覆盖率达到
97%。全县种草2万亩左右,平均年产干草15000吨。平衡草原239.72万亩,禁
牧草场208.64万亩,理论载畜量23.22万只羊单位,中度退化面积238.35万亩

(二)畜种资源
饲养的传统畜种为藏系绵羊和牦牛,还有数量不多的荷斯坦杂种奶牛,肉牛,
全县存栏牛羊51.3余万头只,其中绵羊46.7万只,牛4.2万头,马0.37万匹,
折合羊单位为70.3万个。农业总产值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万元,母畜比例为
64.54%,家畜繁活率88.8%,死亡率1.88%,出栏率为52.9%。商品率48.87%,
繁活仔畜30.1万头只,其中羊28.5万只,牛1.55万头,羔羊出售14.99万只,
销售收入8120万元。家畜生长发育遵循高寒牧区自然规律,表现出夏秋肥壮,
生长发育块,冬春瘦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

(三)饲养结构
海晏县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养殖,户均饲养量约为170个羊单位,绝大多数
牧户饲养各种家畜,即马、牛、羊齐全。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56个,主要为牛
羊养殖场,全县舍饲养殖牛羊10万个羊单位(主为短期育肥饲养),占到饲养总
量的10%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夏华养殖场,年可饲养牛羊8万个羊单位。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草畜矛盾突出
草地牲畜超载十分严重,超载数量达到理论载畜量的60%左右;天然草原持
续退化,全县中度退化草原面积大总面积的50%左右,草畜矛盾十分尖锐,严重
制约着我县草原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

(二)传统养殖方式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传统养殖方式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草原条件优越情况下最好的养
殖方式,具有饲养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畜产品质量好的特点,但畜牧业生产发
展到现在阶段,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手段落后,缺乏产业化、标
准化的经营理念。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才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最
大的经济效益,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三)市场环境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传统饲养存在牧户各自为政,规模偏小,标准不一,设备缺乏等弊端,由于
合作化程度低,产品以原料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缺乏品牌,难于形成多次增值,
无法享受产品加工、运销环节的丰厚利润,畜牧业经济效益低,还存在丰产不丰
收的状况,同时面对市场波动,没有一点抵抗能力,严重干扰了畜牧业生产的持
续发展。

三、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必須坚持草原畜牧业生产
草原畜牧业生产是高寒牧区草原利用的最佳方式,舍它则没有更好的替代方
法。海晏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草原牧草品质良好,但由于海拔高,生长期短,
株枝低矮,放牧饲养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

(二)必须坚持养殖方式的转变
现代畜牧业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舍饲养殖方式的开展,草原畜牧业必须要借
鉴这些现代技术成果,变全天放牧为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家畜营养平衡,减少草原践踏,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畜牧业生产才能持
续发展。

(三)必须坚持畜群结构调整
目前牧户所有畜种齐全,马、牛、羊均养,造成饲养管理不精细,劳动力效
益不高,应大力推行单一畜种饲养,发展牛、羊养殖专业户,减少劳动强度,增
强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母畜比例,减少羔羊和
公畜饲养数量,加大老弱畜淘汰,为畜牧业持续高效赢得时机。
(四)必须坚持经营方式的转变
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以企业为抓手带动全县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要引
导牧户组建合作组织,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管理经营,以做到生产统一、标准统一、
销售统一的原则,做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
础。

(五)必须坚持羔羊经济发展
要继续坚持发展羔羊经济的生产理念不动摇,做到羔羊六月龄或六月龄以前
出栏销售,出栏销售羔羊体重不低于2岁羊体重,保持羔羊活体重在32—37公
斤之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进行早期羔羊断奶,早期开始补饲精料,半舍饲
或全舍饲养殖4个月左右时间。通过测算,羔羊年出栏14万只的基础上还可以
增加10万只以上,至少达到20—25万只之间。

(六)必须坚持草畜平衡的原则
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要坚持草畜平衡的基本原则。草原禁牧只是
为了草原能够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长远看,草原不能只看不用,要达到草原
最大效益发挥与草原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平衡,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草畜平衡是
基本原则,坚持的好,草原畜牧业就能够持续发展,反之则既不能保持草原生态
又不能发展生产,其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

(七)加大草原建设力度
通过多年的草原基础实施建设,海晏县牧户家家户户做到了“四配套”或“五
配套”,个别牧户既有天然草原还有饲草料种植耕地,但真正对天然草地的建设
除进行了禁牧或草畜平衡措施外,并没有进行实质性运作,建议对天然草原进行
草籽补种、施肥等措施,真正做到对草地的建设。

(八)必须要求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虽然草原奖补政策开始大力实施,对草原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
然要求中央到地方从政策上再次给予大力的支持,尤其在产业结构转化的关键时
期,无畜户增多,草原真正使用者得不到实惠的条件下,对草原掠夺式经营愈演
愈烈,所以建议按畜种、生产母畜数量进行饲料补贴,即可避免草畜平衡政策实
施过程中的缺陷,有可增加畜牧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起到草原畜
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寒草原有其独特生态机理,在现实中即要持续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牧户
收入,又要保持草地正常休养生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只有从多处出手,才能
达到矛盾的相对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