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改进措施
————————————————————————————————作者: ————————————————————————————————日期:
[提要]本文介绍了v,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应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作用,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并提供专业律师进行免费法律咨询...
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应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作用,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回答别人问他最担心什么时说:“其实并不是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要认识到,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事前是可防可控的,因而一定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
(二)必须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体系。
法律纠纷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如果企业的内部责任不清,制度有失健全,监管放松失控,法律审核把关不严,都有可能导致法律纠纷的产生。因此,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企业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源,强化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建立法务部门与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快完善重****律纠纷案件的防控、处理和备案机制。要建立起由企业主要领导统一负责,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重****律纠纷案件管理工作体系。
(三)必须推进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建设。
法律风险的防范,需要完善的制度庇护,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在以下两大方面推进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建设。
1、完善法律风险防范的“四个体系”:
(1)合同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针对合同起草、审核、签订、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防止在企业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直接的风险。
(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了由软件开发、保密、备案等多项制度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在同行来的领先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中引入竟争性谈判或招投标机制,完善销售一线通、资产一线通、对外尽量杜绝担保、不良资产及时处置等制度,保障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顺利、安全。
(4)法律纠纷管理体系。建立纠纷预警、诉讼申报、代理一线通、风险代理、案件会审等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减少法律风险。
2、构建法律知识的“学习交流平台”,即搭建起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平台,建立、健全普及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业务与岗位实际需要,对人事、财务、技术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法律业务水平,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参与竞争,从全员、基础方面保障合同安全,减少合同风险,维护合同权益。
(四)必须突出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重点。
法律风险防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合同是企业经营行为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以
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和管理制度。市场经济就本质而言,就是法治经济和契约经济;合同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交易手段。因此,企业应形成统一领导,分口负责的合同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要制订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审查机制,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动态监控制度,促进依法审慎签约。合同经办门部、合同承办人要对合同的前期调查、谈判、签约、履行、验收、结算等全过程负责;对履行周期长、标的额大、复杂疑难的重大合同实行计划履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解决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重视合同证据工作,做好合同公证、鉴证。由于从1991年民事诉讼讼制度改革以前,法院不再下庭调查,只负责坐堂问案,那么,诉讼当事人如果举证不能而承担不利后果。如果缺乏证据意识,有可能会陷入“有理乏据”的尴尬境地,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应重视经济合同文本、凭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一旦涉及经济纠纷,要及时调查经济往来记录,查阅原始档案,搜集、保全相关证据,提高胜诉的机率。
3、正确适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合同担保制度对保障交易安全以及维护合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担保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设定担保的内容、程序要符合规范,真正用好合同担保制度,降低合同风险。具体而言,公司针对合同相对人的资信状态缺乏信赖时,应要求其他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人保),或审查对方的用来担保的财产权利状况(物保),并在合同中明确担保责任条款,一旦交易对方违约,可依法追究对方与扣保人的责任,实现本方合同权利。本企业如果是做担保人或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要依法审慎设定,必要时可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以减小合同担保风险,保障经营安全。
4、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已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近年来,各大企业普遍加大了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的力度,专利、商标申请以及软件著作权备案量逐年增加,在行业中甚至出现了抢注(申请)的现象。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依法保护明显脱节。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应当成为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努力改变重研发轻备案、重运用轻保护的现状。企业应积极遵守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检索,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以及自身产识产权被侵权的现象。抓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要依照法律规定,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授权程序,切实加强监督。
(五)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法律风险有多种类型,我们首先要明确风险的不同类别及其各自所具有的特征,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六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应当分别是:
1、投资风险。
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单位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公司决策层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
避免盲目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