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分析 5.1 数据的来源与搜集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实证阶段,指标的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本研究对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的数据都进行了采集。硬性指标的数据主要通过查阅和整理《河北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2)》、《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09 和 2013》、河北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部官方网站等政府部门公布的权威资料获得。 对于无法从现有文献资料中获取的数据,就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实证调查方法采集。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专门设计了面向河北省居民的调查问卷。考虑到河北省市区、县城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差异和居民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的区别,市区与县城、农村居民的问卷少量题目不同。笔者主要走访了石家庄市、保定市、衡水市和秦皇岛市的市区和其周边的 8 个县城、12 个村庄,面向河北省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要求答题人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发放时间为 2014 年 7 月 1 日至 2014 年 10 月 7日,共发放居民问卷 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15 份,有效回收率 69.17%.考虑到满意度调查结果可能会与受访者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必要分析受访者的这些因素。 在受访人群中,男性占 47.43%,女性占 52.57%,比较均衡;按年龄层次分,18 岁以下占 2.57%,18-25 岁占 25.71%,26-35 岁占 35.71%,36-50 岁占 21.14%,50 岁以上占 14.86%;按常住地分,市区居民占 25.43%,县城居民占 24%,农村居民占 50.57%,也比较符合河北省当前趋向城镇化的特点;按职业类别分,党政机关人员占 2.29%,事业单位人员占 11.14%,企业单位人员占 17.14%,农民占 22.29%,离退休人员占 5.14%,在校学生占 20%,自由职业者占 16%,其他职业者占 6%,分布较为合理;按受教育程度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占 2.57%,初中占 19.71%,高中或中专占 29.14%,大专或本科占37.71%,硕士及以上占 10.86%,因许多方面的限制,受访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河北省全体居民来说偏高,但影响不大。 5.2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2.1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投入、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状况,本文从这三方面对供给进行分析。河北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和发展规模呈增长趋势,但仍处十低水平,运行机制不完善,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均衡。 5. 2. 1. 1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状况 本文从总体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状况两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进行分析。 第一,总体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不高,但呈增长趋势 “十一五”期间河北文化事业费起伏较大,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口益重视,2010年以来河北文化事业费增长较快,2012年河北文化事业费近11. 5亿兀,同比增长23. 46%,增幅虽比上年回落9. 09%,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高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增长率3. 52%和8. 14%.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都为正,只有石家庄、保定、衡水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低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低16. 89,6. 58, 5. 24个百分点,其余各市均高十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率;目_除石家庄外其他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比财政支出同比增长率都高。 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2012年为0. 28%,比2011年上升0. 02%,但比全国低0. 1%,在全国仅居第30位。2011年浙江、上海和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这一比重就分别达到了0.75%, 0.62%, 0.55%,比河北当年平均高0. 38%:与河北经济水平相当的山东该指标值也达到了0. 35%0 2005年及之前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十全国,2006年以后与全国的差距拉大,2007-2012年一直在全国处十下游。河北各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差异较大,秦皇岛最高,为0.37%, Ifn衡水仅为0. 12% . 第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低,增长缓慢 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可以从人均文化事业费和购书费两方面进行分析。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较低,增长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2012年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为15. 74兀,比2011年增长2. 89兀,但与全国人均35. 46兀的差距还很大,仅占全国倒数第二位,2008-2011年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十末位,与河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山东与河南分别为21. 36兀和15. 99兀,都比河北高。2012年河北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为0. 328兀,比2011年增长0. 063兀,与全国的人均1. 091兀相比差0. 763兀,在全国处十下游。2005-2012年河北人均购书费年均增长0. 046兀,与全国年均增长0. 127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河北与全国人均购书费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 各市人均投入水平差异较大。人均文化事业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和唐山最高,分别为24. 41和21. 72兀;有4/11的市小十10兀,其中衡水最低,仅为4. 4兀。可喜的是,各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邯郸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了69. 45%;只有石家庄和保定这两个人口大市同比增长率在20%以下。人均购书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与沧州最多,分别是 0.809 和 0.781 元,衡水、保定与邢台在 0.1 元以下;各市同比增长率差距较大,有 5/11 的市出现了超过 30%的负增长,其余为正增长的市中增长幅度差距也较大,秦皇岛增长了 105.45%,而石家庄仅增长了 7.06%. 5.2.1.2 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状况 当前,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和公民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表现为物品供给是由上级政府组织及其指令决定的,公众的需求被排除在外。如,一位县公共图书馆馆长透露,提供多少图书、提供什么图书都由上面决定。这种方式明显缺乏公众意见和专家系统作支持,决策的科学性不足。 河北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进行检查,或采取部门自评的方式,缺少严密的监督机制。由于人员少、经费少,难以监督公共文化资金的运用情况、更难以对下级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或修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效果进行经常性检查。一位县文化馆馆长说,对文化服务的检查采取抽查的方式。由于多数情况下上级和下级部门有共同的利益,上级与下级部门易采取共谋行为,检查多流于形式;为了提升个人政绩,部门自评也多是官员自己自说自话,所以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起到的作用微弱。 当前河北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一位文化馆馆长反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开展文艺演出的经费就不足,更无力对居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大多数地区没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是服务的效果和公众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和反馈的重要原因.河北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初具规模,但是各市从业人员规模和素质不均衡。 2012 年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事业性质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共有从业人员约 1.6 万人,平均每 4428 人中有一名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8.3%.人均拥有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最多的市是张家口,平均每 2900 人中有一名从业人员,最少的是衡水,8606 人中才有一名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最高的市是保定,为36.49%,最低的是张家口,为 13.51%,只有保定、唐山和邯郸在全省以上,其余市都在全省以下。 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匮乏,各市发展状况不一。2012 年平均每个文化站仅有在编人员 0.71 人,比 2011 年多了 0.25 人,各市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只有唐山、秦皇岛和张家口达到了 1 人,分别为 1.3 人、1.28 人和 1 人,衡水最少,仅为 0.07人。平均每社区或村拥有的群众文化机构指导的业余文艺团队数较少,仅有 0.32 支,比 2011 年略有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市也存在较大差距,最多的是石家庄为 0.59支,最少的是衡水仅为 0.09 支。 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社区或村有哪些文化人员和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被选概率最高,为46.86%;文体干部、文化志愿者、电影放映队分别只有20.86%、20.57%、18%;书屋管理员、社区文化指导员、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和体育指导员仅分别为 13.14%、12.8%、4.57%,23.43%的人表示不清楚。对“本地若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