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37・
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
朱昊,辛长宇,吉小军,施文康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检测技术与仪器系,上海200030)
摘要:针对表面肌电信号幅度小、信噪比低、易受干扰、准确获取困难的问题,设计了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端放大电路,有效地
抑制了共模干扰。采用EZ.USBFX2的slaveFIFo模式的数字电路构成了基于USB2.0的8路高速采集与传送系统,各路
信号的最大同步时间差不超过Ims。编写了可在普通Pc机上运行的上位机读USB口数据程序,在上位机上得到了实时、
完整、准确的肌电信号,为肌电信号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共模抑制;仪用放大器;USB2.0接口;CY7C68013
中图分类号:TP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29(2008)03—0037一03
SurfaceEMGPreamplifierandDataAcquisitionSystem
ZHUHao,XINGChang・yu,JIXiao-jun,SHIWen—kang
(Department0fInstnunentScience&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jmshai,200030)
Abstract:Thehig:hCMRRpreamplifierisdesignedtodealwiththedifficultiesincapturingthesEMG8igIlal.Itisasmallrange,low
SNRandeasilytobedisturbed8ignal.Thedigitalcircuit鸺iIlgthedaveFIFOmodeofEZ—USBFX2n丝tkeupofahi曲speedcol-
lec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basedOilUSB2.0.Thetimeofintervalamongchannelsislessthan1m8.Thecodetoreadthedata
tllmugIlUSBportfromtheuppercomputortoPChasrealizedtogetthereal-timesEMGsignal.ThisisthefoundationforsEMGsig-natanalyzingandapplication.Keywords:sEMG;CMR;instrumentamplifier;USB2.0;CY7C68013
肌电信号是肌肉中许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在非疲劳,等张收缩的
情况下所测取的多通道屈伸肌电信号,既可为控制假肢运动、功能性电刺激等高级人机接口提供一个安全、非侵入的控制方式,
也可用于人机工程、人类运动和生物机械的研究。肌电信号在
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康复工程等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对
它的检测分析已成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
一。肌电信号是一种微弱的电信号(幅度在100—5000∥>,
对于健康人肌电幅度的峰峰值可以达到1—3mV,对于残肢者,
幅度一般小于350仙V峰峰值,约比正常人减少数倍乃至数10倍。正是由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度小,信噪比低,易受到周围环
境中的电磁场辐射干扰和检测仪器内部电子噪声的干扰,所以
对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还存在很多难点。本研究
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有效获取的难点,设计了高共模抑制比的
前端放大电路,有效地抑制了共模干扰,并采用Ez-USBFX2的
slaveFIFO模式的数字电路构建了信号的高速采集系统,通过
USB接口将数据高速上传于上位机,在上位机上得到了实时、完
整、准确的肌电信号,为后续的肌电信号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可靠
的数据基础。
1系统的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主要由模拟信号前置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
收稻日期:2007—09—18作者简介:朱昊(1983一),男,安徽省淮南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
体皮肤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Ez.USBFX2(CY7C68013)主控与传送模块、上位机及相关软件
组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研究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端放大电路,基于USB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
与传送方案,以及相应的上下位机软件。下面对这几部分的设
计与实现作一详细说明。
图I系统结构框图
2表面肌电信号的前端处理电路设计
该部分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被检测对象的幅值和频带宽度,
依此确定硬件设计参数。人体肌细胞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在一∞
一30mV之间,传达到皮肤表层后变得很微弱,表面肌电信号一
般只有mV级。表面电位是多个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叠加,
从宏观上来看,它是来自一块肌群中的多块不同肌肉电信号的
叠加,因此由表面电极拾取到的肌电信号为非平稳随机信号。
人体皮肤表面的频谱范围为l—l000Hz之间,功率谱最大频
率随肌肉而定,通常在30—300I-Iz之间,这点也使得表面肌电
信号具有低频特性。为了便于后续采集利用,首先要设计合适
的前端电路对这种微弱的低频非平稳随机信号进行足够的增益放大。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电极和皮肤表面接触处会
产生较大的直流电压,如果采用高增益的单级放大电路,就可能
万方数据・38・《测控技术)200s年第27卷第3期
引起放大器的饱和而丢失真正有用的信息。因此应采用多级逐
步放大。对于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可以用下式表示…。+竿+等+糕+..・
其中,』、r为系统的总噪声指标,Ⅳ1,他,Ⅳ3等分别为各级的
噪声指标,蜀,邑,玛为各级增益指标。由上式可以看出系统的
噪声系数主要取决于第1级,为了控制系统总噪声应对各级的
增益和噪声进行综合考虑和分配。另一方面,为了减小空间电
磁场形成的噪声混入肌电信号,尤其是其中电网辐射造成的工
频干扰,模拟放大电路应该有比较高的共模抑制比。由于电极引线移动和信号内在的不稳定性,使得0~20Hz的频率范围内
的肌电信号含有很多的噪声,故在电路中采用高通滤波的方式
对0—20}Iz的信号加以抑制。
本设计的单路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如图2所示。输入端采用传统差动输入,以抑制共模噪声。为了提高输入阻抗及考
虑高通电阻匹配问题,在每个信号的输入端用AD548缓冲输入
电压并实现第一级放大。AD548为低失调电压、低漂移的JFET
型运算放大器,它具有高的输入阻抗,这样有益于减少生物电信
号源内阻(人体组织阻抗和电极与组织界面阻抗)对差分放大
器的影响。电路中单个增益电阻器R1连接在两个输入放大器
的求和点之间,每个放大器求和点的电压等于施加在各自正输
入端的电压,整个差分输入电压都呈现在m两端。因为输入
电压经过放大后(在u1和U2的输入端)的差分电压呈现在磁。尉。昭这3个电阻上,所以差分的增益可以通过尺1来进行
调整。在第一级缓冲电路中,共模信号在冠l的两端使得通过
尺1的电流为0,通过舵和船的电流也为0,故第一级放大只放
大了差模信号,以单位增益通过共模信号,放大倍数设计为20
倍,这样不容易造成放大器的饱和。
图2前端放大电路原理图第2级放大采用仪用放大器,选用ADI公司的AD620。由设计在一块电路板上并将该电路板置于金属盒中。前置放大电
于考虑到如果用普通的放大器搭建减法器电路来消除共模信号路要尽可能靠近检测点。
的话,对电阻的匹配要求很高,否则,每个输人端的增益会有差
异,直接影响共模抑制,而AD620在宽频率范围内具有优良的
共模抑制能力。两极放大之间设计一个高通滤波电路,该放大
电路的截止频率在18}Iz左右,以去除检测电极上的极化直流
电压。AD620的两个输入端采用对称结构,差动输入。理论上讲这样的电路结构使得后级放大器的正负输入应包含相同的共
模信号,但由于实际的电阻不可能完全一样,在高通输入端加入
的共模信号会由于电阻的不匹配而变成差模信号。为防止这种
情况发生,除尽量选择匹配的电阻外,还在电路上加以处理,即
采用浮地设计技术。运放U】和U2的正电源与负电源的公共
端不接地,而是把它接到与共模输入电压等电位的一点。这样
的话,就需要一组浮置的正、负电源,然后把该正负电源的公共端与电阻戤和硒的中点以一个电压跟随器相连,从而ul和
U2的正电源与负电源的公共端的电位等于共模输入电压。对
于ul和U2来说,共模信号相当于零,消除了共模信号产生的
误差[63。跟随器和仪用放大器则采用另外一组电源供电。另
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放大电路进行屏蔽处理,将其单独3数据采集与传送系统设计
由于肌电信号是一个短暂的瞬态信号,虽然频率不高,但是
要捕捉到比较完整的肌肉电信号,还是需要有比较合适的采样频率,本设计为8路的肌电信号处理与采集系统,设计每路信号
的采样率为5kHz,总的就是40kHz的采样速度。MAXll5系
列芯片的转换时间是2岬,两次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是500n8,并行数据输出,MAXll5允许每路通道的最大采样率为50
kHz,一共可以采集8路信号,价格也比较便宜,完全满足对肌电
信号采样频率的要求。信号采集与传送的控制单元选用CY・
PRESS公司的具有增强型5l内核的EZ—USB系列的单片机
CY7C68013。其含有256B寄存器RAM,2个USART,3个定时/
计数器和2个数据指针¨J。选用这款芯片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内
有480Mb/s的收发器(PIJL和智能SIE),包含全部USB2.0物
理层。要完成对肌电信号的实时上传和不间断的采集,必须要
保证上传到Pc机的速度。USB2.0的理论最高上传速度是480
Mh/s,它的全速传输模式为12
Mh/s,本设计中为了提高数据从
万方数据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39・
采集到上传的速度,没有使用普通的I/O口来读取数据,而是将
A/D转换之后的数据直接送入EZ—USBFX2的FIFO里,这样单片机不参与数据的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从采集到上传的速
度㈨。本部分电路的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图3数据采集与传送系统框图由系统框图可以看出本部分的工作过程是用CY7C68013
来控制A/D芯片采集数据,将转换后的数据直接传人内部
FIFO,当FIFO容量达到指定程度以后,自动将数据打包传送给
USB总线。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不需要CPU的参与,在打包
时A/D仍持续转换,内部FIFO也持续写入转换结果。只要内
部FIFO写指针和读指针位置相差达到指定的值就立即取走数
据,从而保证了连续高速采集的可靠性。CY7C68013与模数转
换芯片的连接是:8位的A/D转换数据口线直接与FDO—FIYl
相连,RD,CS由单片机的两个I/O口线控制,INT这个表征A/D转换结束的信号与单片机的SLWR引脚相连。A0和Al两个选
择A/D模拟输入的引脚与单片机的一个I/O口连接,将
CY7C68013设置为slaveFIFO模式,实现异步slaveFIFO的写
入[41。
4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下位机的固件控制程序设计和上位机的读数
应用程序设计两部分。Cypress公司为FX2固件开发提供了一
个固件库和固件框架,都是在keilC51的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
的。固件框架简化了用户程序设计,它已经实现了处理USB标
准设备请求的功能。用户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传输方
式,选择自己使用的端点,对TD—Init()和TD—Poll()函数进行
改写,完成初始化和特定的功能,包括对AD的控制命令以及对
FIFO的标志位的检测、端点模式、大小的选择、传输模式的设定
等。下位机固件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下位机固件控制程序的流程图在VC环境下编写的上位机应用程序是用来实现从USB设
备读取指定数量的数据传送到上位机。通过I/O口控制调用来
访问e孤8b.sys通用驱动程序‘引。此驱动程序由CYPRESS公司提供。应用程序调用Win32函数CreateFile()得到设备驱动程
序的旬柄,然后使用Win32函数DeviceloControl()来提交I/O控制码,在此函数中设置输入输出的缓冲区,便可以得到从下位
机通过USB口传回的数据‘引。
5实验与结论
按上述思路和方法,设计实现了8路肌电信号的采集系统。为了验证系统性能,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心电电极对两名试验者
(男女各一人)肱二头肌肌肉在放松和用力两种情况下的肌电
信号进行了采集,从上位机得到的肌电信号图形如图5所示。
之靼{醚馨
之遥越骧透州
1‘20L—丽畜—面蕊一3000l10002000
薹.28州t
t.:}—丽;—剥之遥毪馨实验者(男)用力时的肌电图
采样点
实验者(女)用力时的肌电图
图5肌电信号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系统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人体的表面肌电
信号,并能清晰地反映出肌肉力量的大小和爆发过程,也可以反
映出不同人员肌肉健壮程度的差别。
本系统的前端放大电路具有高共模抑制比,对100Hz以下
的信号共模抑制比达到80一90dB,由电源线和地线耦合以及空间电磁耦合引起的50毗工频及其谐波干扰得到了有效抑制。
采用基于USB2.0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式,大大缩短
了每路肌电信号采集的间隔时间,使8路信号的最大同步时间
差不超过1in8,同时由于基于USB接口的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其
体积小、便携性好、即插即用,大大方便了不同条件下的现场应
用。
参考文献:
[1]EZ-USBFX2technicalrderencenmnudversion2.0[EB/OL].Cy-
pressSemiconductorCorpdatabook,2001.[2]WalterOney.ProgrammingtheMicrosoftWindowsdrivermodel[M】.
Microsoft,1999.[3]曾启杰,周敬泉。袁鹏.基于USB接口的24位数据采集器设计与
实践[J].测控技术,2004,(4).[4]聂东,张红兵.USB2.0规范与EZ・USBFX2高速外设控制器[J].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2,(7).
【5]钱峰.Ez.USBFX2单片机原理,编程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6]童诗自,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口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