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艺术特征
摘要:“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
现方式。由于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才产生了水色的
渗融、湿润、朦胧、迷离、柔和、飘逸、洗练、洒脱以及沉淀肌理
等艺术效果,这种独特的特性,可称之为“水性特性-----流动性”。
水彩画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的变幻产生无限与勃勃的生
机。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产生了奇妙的变奏。它使绘画
过程更加奇异多变,相应的技巧也更加复杂。这个就是水彩透明性。
关键词:水彩画 特殊性 水色结合透明 随机与肌理
吴冠中曾论水彩“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
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
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色结合……”
1、水色结合
水彩除了在一些基本的绘画规律和油画有共同之处外,它应该归属
于水彩自身的表现手法和欣赏趣味,有着水彩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
立画种的独特特征。17~18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它的源头是16世纪
的英国地形图。尽管地形图形成简单,色彩单一,但因为它是用水
做媒介来绘制成的图画,所以成了今后水彩画的发展的基础。水彩
画也是正是在特殊的媒介物——水的伴随下,开始了它漫长的历
程。
古典时期的水彩画一直是按照油画的模式来绘制的。作为一个独立
的画种看,水彩的独特性并不十分明显。水作为水彩画中的特殊媒
介,它的特性还没充分的得到发挥,反而只是单纯地作为调和剂来
调和颜色,采用层层叠加颜色的技法,像油画那样来描绘对象。但
就其充分发挥水的特质,突出水彩画的鲜明个性来说,它还是处于
萌芽时期。在现代水彩画中,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单
纯地用来调和颜色或渲染内心的感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
充分发挥出水的特质。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画纸上的渗透
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水可使笔和色间枯、焦、润、湿
产生变化,直到泼、积、破的应用。这也是画家处心积虑,不知疲
倦探索的问题。
水这一物质心态作为水彩的调和剂,它依赖颜色,依赖形象保持着
自身的特质。水色形成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
美妙的艺术效果。水的灵性、水的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
清新的深情画意之美。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驱
动下,让情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在聚集和分解过程中,
纵情挥洒,畅叙请回,自如家奴,随机调控,因势利导,浑然天成;
其色或浓或淡,虚实相间,朦胧飘渺。由于水性的“透明”和“流
动”的特点,才产生了水色的渗融、湿润、朦胧、迷离、柔和、飘
逸、洗练、洒脱以及沉淀肌理等艺术效果,这种独特的特性,可称
之为“水性特性”。水彩画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的变幻
产生无限与勃勃的生机。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产生了奇
妙的变奏。它使绘画过程更加奇异多变,相应的技巧也更加复杂。
画家要充分利用水色的优越性,既利用水色的透明,以渲染浸润等
技巧充分表现气韵、气势、意境这样的典型东方审美内容;有利用
水色的流畅创造无以相匹的运笔艺术和造型工夫。水的特殊性、多
样性为水彩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水彩的发展、成熟,依赖于
对水质特性认识的程度,对水性调和剂和有幸调和剂本质的区别。
从不自觉到自觉到能动地利用水质的种种特性,构成水彩画历史的
发展轨迹。
2、透明
透明的特质的水彩艺术产生依赖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透明之感其
实是利用光的透射作用发挥光色作用。
水性调和剂具有易溶、易渍、易流的特性,透明的调和剂使色粒光
波清晰,色粒在水中流动与渗透更使这些光波交相辉映,从而在洁
白的纸面上呈现出明净淡雅之美。经验证明: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
全部铺垫后的最后一笔,非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代表饱和亮部的最
先一笔;前者用浓稠坚挺的颜色绘制受光物体,当然富有质感和力
度,后者用渐次变深的透明重叠“让”出物体的亮部,更加璀璨而
令人神往。
透明也是把握水彩艺术的极限的“度”。如果在求新求变中超越这
一限定的“度”,可能失去水彩画存在的价值,成为其他画种的辅
助手段,或者成为一个新画种。水彩画的诸多传统技法,作画方式
乃至观察方式,以及它们所显示出的独特表现力及其美学特征,均
由此透明特质而生。透明这种特质的表现不仅可以表达抒情、轻快、
流畅、明丽、淋漓等优美的情愫,而且亦可表现雄浑、遒劲、苍茫、
厚重等壮阔的情怀。
3、随机性与肌理
由水色及透明的特质产生的诸如画面的随机性、偶然性和肌理等的
特性都是水彩艺术的丰富性的表现。水色的流动往往产生某些意料
之外的效果,最难控制却能产生天成的画意。譬如漫流法就是利用
水色的流动随机产生的痕迹,因势利导,完成作者的意图。这似乎
是自然幻化的美妙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水彩画肌理的产生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随着各自不同的气质、风
格和心境的发挥,以及各种媒介物的自然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炒作
痕迹。水的流动,水的浸润,水的沉淀与冲刷,是画面孕育出新的
视觉生命形态,这种人意与天气相结合的形态就是水彩画的肌理
美。肌理之美是水彩画的独特风格的重要部分。种种肌理现象无不
关系着人们的心里效应。如果将各种肌理纹样作为一种视觉信息转
化成绘画语言,兼而传情达意,无疑将会丰富和提高绘画艺术的表
现力,那么水彩画恰恰在绘画语言与心里效应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吻
合。肌理本身本身形成的形式美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这种
特性使得市场在某种成都上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人们“能够从这个
概念中发生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应比概念自身提供的意象更加完
美”。画家通过多种手段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出特异的、幻觉的、
力量的、冲动的、材质感的各种各样的水彩画技法肌理。美国著名
的水彩画家、美术评论家乔雷思金说过,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
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快
以及斑驳的粒状,虽然对于话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
生的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
其他材料所没有的。这也许不敬意地起到了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
忆仓库中唤出的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随着艺术视野的更
加开阔,水彩艺术其自身应该与其他艺术形式保持距离,使之走向
水彩艺术特征的丰富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探索与把握是建构和完
善,提高水彩艺术品质的关键。水彩画家就可以把握这一特征的底
线上,在其之上艺术的表现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水彩期刊丛书——中
国水彩(11).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9。
[2] 劳伦斯.c.戈德史密斯.水 彩创作实例.广西:广西美术出版
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