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林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交稿6)

桃林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交稿6)

1.基本资料 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 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处,控制流域面积506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0%。青龙河是滦河较大的支流之一,水量充沛,但年内及年际的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必须兴建大型控制型工程进行调节,丰富的水资源方可得到充分地利用。 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供秦皇岛市和港口码头、钢铁基地及滦河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结合引水发电、水面养殖、洪水错峰等。可得到综合利用的效益。 供水原则是:在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的同时,对农业用水也给以一定的重视。特别是移民迁建灌区用水应优先保证;其次是在现在灌区用水及盘家口、大黑丁两库的配套灌区,新增灌区要安排在缺乏地下水的滨海地区。 枢纽工程在三个坝段选择了二条坝线,二种坝型。I83坝线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红层坝线采用当地材料坝。本设计选择I83坝线、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泄水建筑物及电站等,详见“套林口水利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按水电部制定的SDJ12—78设计标准。水库枢纽工程属大(一)型。主要建筑物按一级设计,辅助建筑物按三级,临时建筑物按四级设计。 1.2基本资料 1.2.1水文分析 1.2.1.1年径流 青龙河流域水量丰沛,是滦河流域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一条支流。年径流由年降雨产生。年径流在地区与时间上的分布与年降水基本一致。 年径流在年际间变化悬殊。套林口实测资料1956~1982年资料中,丰水年1977年达21.34亿立米。苦水年1981年仅1.667亿立米,相差19.37亿立米,约合12.8倍。且丰、枯水年连续发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6亿立米。 1.2.1.2洪水 青龙河洪水由于暴雨形成。本地区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地面坡度陡,洪峰陡涨陡落。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流域南部位于燕山山脉东侧的暴雨中心地带,因此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 本流域洪水多发生在七、八两月,出现在七月的占34%,出现在八月的占66%。桃林口多年平均6~9月洪量占年径流量的70%左右,三天洪量占六天洪量的70%以上,大水年尤为集中。如1962年最大六天洪量占年径流量达70%. 流域内洪水地区分布主要在土门子以下。以土门子与桃林口1971~1977年同期系列统计。土门子~桃林口区间洪量占桃林口以上洪量60%以上,而其面积占桃林口以上流域总面积的42%。 由频率分析法进行洪水计算,计算成果见下表:

洪 水 计 算 成 果 表 项 目 洪峰流量 (秒立米)

洪量(亿立米)

24小时 三天 六天 三十天 特 征 值 均值 2000 1.4 2.2 2.8 5.3 Cv 1.35 1.35 1.35 1.25 1.0 Cs/Cv 2.5 2.5 2.5 2.5 2.5

频 率 (%)

0.01 32040 22.43 35.24 39.96 55.4 0.02 29600 20.75 32.65 36.90 51.5 0.1 22480 15.74 24.73 28.34 40.50 0.2 19680 13.78 21.65 24.92 36.20 0.5 16000 11.23 17.60 20.41 30.40 1 13280 9.30 14.50 17.14 26.10 2 10680 7.48 11.75 13.92 21.70 5 7360 5.15 8.10 9.80 16.20 10 5000 3.50 5.50 6.83 12.10 20 2920 2.04 3.21 4.17 8.18

桃林口水库坝址以上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 时 间 不同频率(%)的流量(立方米) 月 日 时 0.02 0.1 482 378 296 7 24 22 946 803 482 378 296 24 1974 1721 800 550 500 25 2 2300 1900 1050 800 630 4 2687 2035 1200 900 740 6 4466 3379 1500 1100 891 8 7622 5773 2750 1890 1220 10 10867 8230 3920 2700 1800 12 13131 9946 4740 3260 2170 14 14348 10867 5170 3560 2370 16 14128 10700 5100 3510 2340 18 13162 9984 4750 3270 2180 20 11323 8576 4080 2810 1870 22 9751 7386 3520 2420 1610 24 8923 6758 3220 2210 1470 26 2 8399 6362 3030 2000 1390 4 7740 5862 2790 1920 1280 7 6 6895 5222 2480 1710 1140 8 6845 5184 2470 1700 1130 10 6845 5184 2470 1700 1130 12 26800 19580 9518 5910 3790 14 28400 21800 10500 7000 4700 16 29400 22400 10650 7320 4940 18 29600 224800 10680 7360 5000 20 29300 22200 10650 7330 4950 22 29000 21600 10450 7250 4880 24 28500 20000 9850 6880 4580 27 2 20520 17600 8950 6000 4100 4 21540 15200 7700 5200 3700 6 18060 12800 6200 4450 3000 8 14580 10400 4850 3600 2460 10 11100 8000 3400 2540 1770 12 5000 3800 1900 1450 1030 7 14 3420 2885 1400 1000 700 16 3163 2470 1150 850 610 18 2911 3240 1050 800 590 20 2890 2210 1000 750 560 22 2758 2189 950 730 550 24 2604 2080 920 726 540 28 2 2552 1960 910 722 535 4 2451 1933 900 718 530 6 2309 1820 900 714 528 8 2214 1722 890 710 526 10 2145 1676 885 706 524 12 2030 1635 880 702 522 14 2016 1550 875 698 520 16 1926 1527 870 694 517 18 1827 1463 865 690 515 20 1818 1433 860 686 513 7 22 1723 1404 855 682 510 24 1689 1377 850 678 508 29 2 1655 1371 846 674 505 4 1622 1326 843 670 503 6 1616 1281 840 666 500 8 1567 1235 836 662 497 10 1516 1229 833 658 495 12 1455 1170 830 654 493 14 1379 1144 826 650 490 16 1348 1143 823 646 488 18 1290 1095 820 642 486 20 1260 1069 816 638 483 22 1229 1043 813 634 480 24 1198 1017 810 631 478 30 2 1168 991 806 628 475 4 1138 965 803 625 473 7 6 1107 939 800 622 470 8 1095 930 796 618 468 10 1083 930 793 615 466 12 1072 910 790 612 464 14 1061 900 785 609 462 16 1053 894 780 606 460 18 1107 939 775 603 458 20 1061 900 770 600 455 1.2.1.3泥沙 青龙河流域植被较好,泥沙来源在地区上分布和洪水在地区上的分布是一致的。主要是土门子到桃林口区间,其间来沙量约占桃林口以上总输沙量的60%~70%。本地区泥沙在年内分配比径流更集中。汛期输沙量占年输量的95%以上,而汛期沙量又都集中在几次大洪水。年际之间沙量变化悬殊。由统计分析得知,桃林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86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762吨/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0公斤/立方米。从泥沙的组成情况来看,泥沙颗粒较粗,中值历径为0.075毫米,淤沙浮重0.9吨/立米,内摩擦角为12度。 1.2.2气象条件: 全流域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季七、八两月。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日温度变化较大。离坝址较近的迁安站实测最高气温39℃(青龙站)。全年无霜期约180天,结冰期约120天;河道一般12月封冻,次年3月上旬解冻,冰厚为0.4~0.6米,岸边可达1米。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3.7米/秒,水库吹程为3公里。 1.2.3工程地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