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野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嗣业毫拦・ 瞄蚯嵯整幽 
2Ol0年第9期怠第270期第31卷 

野鸭病善性肝炎的诊治 
史大永。,白 翠 ,毛文智 ,邵洪泽 ,高洪伟 
(1.榆树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吉林榆树 130400;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家禽 
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 

【中图分类号1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078(2010)09—0028~O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 

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雏鸭的主要 
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广大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 
的流行,由于其致死率高,一旦暴发,往往给养殖 
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6月,接到送检 
发病2只雏野鸭,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进行综 
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松原一特种养殖场,饲养野鸭700余只,成年 
鸭与雏鸭混合饲养。2010年4月以后,野鸭中雏 
鸭成活率不高,多在1月龄以内死亡,成年野鸭没 
有死亡病例出现。经药物治疗的不见效果,养殖 
户损失较大,遂前来就诊。 

2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不愿走动,行 
动呆滞,随着病情的进~步发展,病鸭出现抽搐, 
有的在地上旋转,倒向一侧抽搐,两脚痉挛性向后 
踢动,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后死亡,死亡前 
呈角弓反张典型症状。 

3剖检变化 
剖检15、30日龄两只病死野鸭,通过肉眼可 
见其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脏。30日龄鸭的肝脏肿 
大,质地柔软,呈黄色,肝脏表面有较大的出血斑 
点,胰脏肿大,卵黄吸收不良。l5日龄鸭的肝脏肿 
大,极易撕裂,色暗淡,肝表面有大小不等针尖状 
出血点,脾肿大。 

收稿日期:2010年7月19日 
・通讯作者 

・28・ 

4诊治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特征性剖检变化, 
该病野鸭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采用综合 
措施进行治疗。 
4.1加强饲养管理,将雏鸭与成鸭隔离饲养,在饲 
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养殖 
场内野鸭生活的水域、周围环境及鸭舍、用具进行 
彻底消毒,每日2~3次。 
4.2全部雏鸭肌注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干 
扰素和头孢噻肟钠。对刚出壳雏鸭颈部皮下注 
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或鸭病毒性肝炎高免 
血清。 
4.3雏鸭全部进行舍饲喂养,发现病鸭立即隔离, 
病死鸭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小鸭至少1月龄 
以后再与成鸭同群饲养。每年对种鸭产蛋前1月 
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接种。 

5小结与讨论 
5.1 在治疗后的2 d内又死亡雏鸭6只,3 d以后 
没有死亡病例,病鸭群基本康复,本次疫病最终确 
诊为鸭病毒性肝炎。 
5.2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在1月龄以内的雏 
鸭,本次剖检3O日龄雏鸭,发病死亡可能与脂肪 
肝或卵黄吸收不良等原因有关。鸭场应注意提高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同时应注意雏鸭出壳前的温 
度不要过低。 
5-3该养殖场由于引进种蛋的批次不同,鸭群日 
龄参差不齐,成年鸭与雏鸭混合饲养导致雏鸭感 
染是该养殖场鸭群发病的原因。因此,建议特禽 
养殖场,不能为了饲养方便而将不同日龄的雏鸭 
和成年鸭混养在一起,应尽量将不同批次的雏鸭 
隔离饲养,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