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

摘要: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十二五期间改革的重点。未来许多经济、 社会问题的解决,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前提。 所以,没有财税体制的改革,就没有中国改革的未 来,也很难建设成一个公平、正义、善治的现代国家。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为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 努力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字:财税体制 改革 十二五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我们迎来了我们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十二五”是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 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 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 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化、 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 完善以流 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 财产税、环境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相协调, 多税种、多环节、 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经济、 调 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中的重点, 我们更加应该予以重视和完善, 所以 新世纪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应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做好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相关工 作。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二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 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 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继续 试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 制度。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探索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继续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提高 透明度。三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 相应调减 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 完善消费税制度,将部分容 易产生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以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健全个 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 者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清理政 府非税收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然而在 斗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我们不但要做到以上三方面, 而且还要加快改革 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根据〈〈建议》精神,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 务,认真总结以往财税改革的经验。 所以 斗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 竺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 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明确方向,服务大局。把科学发展 观切实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 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 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 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是整体设计,协调联动。妥善处理政府与纳税人、中央与 地方、政府与社会、财政与金融、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全面设计,综合 配套,协调推进,加强各项财税改革之间以及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合, 形成改 革合力。三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又妥善处理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谋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成熟一项 推出一项,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完善财政体制。所以在合理界定事权的基础上, 按 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 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 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健全 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健全税收制度。 完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 财产税、环境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相协调, 多税种、 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 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 同时在斗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同时,我们也应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 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 在保持分税制财 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合理 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 上,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 支出责任,并逐步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同时, 结合推进税制改革, 按照税种属性和经济 效率等基本原则,研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 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并且完善中 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发挥好 各自的作用。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优先弥补 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收支缺口,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并从 监管制度、技术操作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 改革。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 将部分适合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事权和支 出责任上移。强化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础建设, 加快完善县级基 本财力保障机制。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满足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需要, 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在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支持 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奖补机制, 力争在 斗二五”前三年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 保障机制,斗二五”后期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我们也需要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 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政府预算体 系,健全公共财政预算, 提高公共财政收入质量, 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收支政策,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 加快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规 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 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 入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项 目库建设,夯实预算编制的基础。继续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 建立完善预算编 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制度。 进一步增强地 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规 范的收入管理体系。完善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 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 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 在完善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 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结合修订预算法,明确预算公开的原则和主体,完善预算信 息披露制度,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最后,我们要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按照简税制、宽税基、 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 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在实施和完善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结合增值税立法, 稳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 从制度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 一问题,逐步消除重复征税,促进服务业发展。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 充分发挥 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理性消费的作用。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全面改 革资源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开征环境保护税, 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充分发 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 所得税制度,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完善消费税制度,进一步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 作用。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继续推进费改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完善财 产税制度。按照适当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的要求, 健全社会保障筹资机制。 逐步健全地方 税体系。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培育地方支柱税源。中央 集中管理中央税、共享税的立法权、税种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等,以维 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对于一般地方税税种, 在中央统一立法的基础上, 赋予省级人民政府税 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并允许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实施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