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办理相对不起诉案件的规范意见

关于办理相对不起诉案件的规范意见

关于办理相对不起诉案件的规范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办案的社
会效果,更好地运用相对不起诉制度,增强相对不起诉的
可操作性和标准的统一性,明确其适用条件,依据《刑法》、
《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特制定
本规范意见。
第二条 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
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
除刑罚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

第二章 适用相对不起诉的一般性规定
第三条 适用相对不起诉应具备以下法定条件:
(一)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依照刑法规定已经构成犯罪,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二)犯罪行为情节轻微。
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手段、对象、危害后果、
动机、目的等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一贯表现等综
合考虑,认为犯罪情节轻微。
(三)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第四条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主要是
指虽然不具有免除处罚的情节,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
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综合全案具体情况,结合刑法和司
法解释关于法定刑和量刑标准的规定,认为不需要判处刑
罚。
适用 “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
素:
(一)犯罪事实方面的情况。包括犯罪的手段、对象、
危害后果、动机、目的等。
(二)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包括性格、年龄和境
遇、个人的恶性、改造的难易、身体对刑罚的承受能力、
提起公诉对犯罪嫌疑人的职业、工作单位和家庭可能带来
的影响等。
(三)犯罪后的情况。包括作案后是否有逃跑、隐匿
或者毁灭证据的行为、有无悔改表现、是否积极赔偿损失
等。
(四)被害人处分权的行使状况。即被害人是否愿意
接受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调解协议,是否同意不追究刑事
责任。
(五)是否直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包括社会影响是
否恶劣,人民群众反应是否强烈。
第五条 “依照刑法免除刑罚”,主要是指下列情形:
(一)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
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
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二)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可以从
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或者免除处罚;
(六)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七)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八)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
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九)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
处罚;
(十)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
罚;
第六条 故意犯罪案件的一般性适用标准如下:
(一)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可能判处3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
(二)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刑罚情节;
(三)刑法或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以具体危害后果为必
要构成条件的,在人身危害后果方面,其数量或危害程度
上未明显超出规定的起刑点,在财产利益性危害后果方
面,其数额上未明显超出规定的起刑点,即犯罪后果不严
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四)未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社会影响不大,人民群
众反应不强烈;
(五)根据犯罪手段、犯罪目的和动机判断人身危害
性和主观恶性较小;
(六)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七)犯罪后有积极悔改表现,主动减轻犯罪危害后
果,被害人自愿同意不予追究,经查证属实。
第七条 过失犯罪案件的一般性适用标准如下:
(一)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未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
(二)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以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三)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并履行赔偿义务,被害
人请求司法机关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经查证属实
的。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相对不起
诉:
(一)一人犯数罪的;
(二)犯罪嫌疑人有脱逃行为或者系刑满释放后五年
内又犯罪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而从犯已被
提起公诉或者已被判处刑罚的;
(四)共同犯罪中的同案犯,一并起诉、审理更为适
宜的;
(五)犯罪后订立攻守同盟,毁灭证据,逃避或者对
抗侦查的;
(六)因犯罪行为给国家或者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或者有严重政治影响的;
(七)需要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第九条 以上一般性的规定,应当综合适用;刑法或
相关司法解释有具体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常见案件相对不起诉的具体适用标准
第十条 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相对不起诉的具体适用标
准如下: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案:
对于2003年9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
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
后,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
毒鼠强等禁用化学品而自用,构成犯罪,但没有造成严重
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
理。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
及公共安全罪:
行为人非法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
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
索二十米以上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如携带
的数量达到最低数量标准,能够主动、全部交出的,可以
作相对不诉。
第十一条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侵犯知识产权案
相对不起诉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下:
对未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危害面不
大,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经教育后有悔改表
现,并积极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的,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第十二条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案相对不起诉的具体
适用标准如下:
(一)故意轻伤害案:
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以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与被害
人达成赔偿协议并履行赔偿义务,被害人请求司法机关不
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经查证属实的,可以对犯罪
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二)拐卖妇女儿童案:
对那些迫于生活困难、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而出卖亲
生子女或收养子女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三)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案:
收买人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
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的,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
经查证属实,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被买妇女与收买人已成婚,并愿意留在当地共同生活
的,对收买人可以视为“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
返回原居住地”,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四)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侵犯通信自由、重婚、遗
弃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轻微刑事案件参照以上故意轻伤害
案的适用标准。
第十三条 侵犯财产案相对不起诉的具体适用标准
如下:
(一)盗窃案:
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
轻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1)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2)全部退赃、退赔的;
(3)主动投案的;
(4)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
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二)抢夺案
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1)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属于
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
(2)主动投案、全部退赃或者退赔的;
(3)被胁迫参加抢夺,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十四条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相对不起诉的具体
适用标准如下:
(一)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
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实施的犯罪案: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
会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第十五条 以上列举的部分常见案件适用相对不起
诉时,还应参照上述刑法或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具体适用
标准。其他案件适用相对不起诉时应参照本规范意见的一
般性规定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范意见由检察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范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