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论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社会责任规则的比较分析

简论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社会责任规则的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从契约论角度来看,因企业的各契约相对方在企业中存在着利益关系,因此企业对他们的利益就负有维护和保障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存在着有关社会责任的条款,他们都规定着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对社会责任的规定存在着区别与联系,企业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论文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法 劳动合同法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

被誉为“现代企业理论之父”的科斯以契约分析企业现象。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包括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的供应合同,同劳动者签订的雇佣合同,同资本供应方签订的借贷合同,以及同卖方签订的销售合同,等各种合约。企业是由多元主体缔结的综合性契约。
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的责任,是因为企业的各相关方与企业存在着利益关系。这里的利益相关方,既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主体,还包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影响并发生厉害关系的社区环境等隐性契约的主体。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权利、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从该表述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含义即指企业不但要对股东利益负责,创造利润,还要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强调企业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以对股东和社会负责的全面价值观取代单一的只对股东负责的单一价值观。
企业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而且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企业作为理性经纪人是不会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所以必须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也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维护交易安全。

二、《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规则

《公司法》在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该规定是立法的突破,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以开始被重视。《公司法》不仅在总则中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而且在分则中也有多个条文关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股东的保护
保护股东的权益是《公司法》的本质要求。公司治理源于现代企业的两

权分离制度的成熟,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法》第127条的“三公原则”对于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交易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公司法》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还规定了实行社会公开和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的经营公示主义。新公司法仍处处体现着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关于债权人的保护
我国《公司法》中有一大部分条款是对债权人利益进行保护的,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公司法》第一条就规定:公司法的宗旨包括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其次,第77条、第174条、第176条对公司在合并、分立程序中对债权人保护问题做出了规定。其第178条、第184条对公司清算和减资程序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做出了规定。然后,第20条确立了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第64条规定确立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这两项制度突破了公司法人资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绝对化原理,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力度大大加强,达到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效果。
(三)关于员工的利益保护
《公司法》第17条对员工利益进行了倡导性的规定;第18条第3款规定了职工的提出意见和建议权;此外,《公司法》还通过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如第45条第二款、第68条、第109条第二款的职工董事制度和第52条,第71条、第118条的职工监事制度,这些规定要求公司在追求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公司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劳动合同法》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

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于纠正立法上对股东利益的过度保护。保护员工利益,《劳动合同法》是至关重要的。新修订《劳动合同法》的重点对劳务派遣作了新的法律规定,其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总体来看,《劳动合同法》就是一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社会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劳动合同关系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分别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方面来规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首先,在总则中《劳动合同法》基本确立了要求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基调。其次,在分则中,分别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了规定,另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经济补偿制度,其主要采取劳动者无过错即补偿的原则。以上这些制度体现了对员工劳动权利的保护。
(二)是对员工人身安全的保护的规范
《劳动合同法》总则的第一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