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

精品
可编辑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 采用口服
中药外用中药面膜结合西药抗炎E-光治疗。结果 自2001—2010年共
收治痤疮患者18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112例,显效53
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效果
肯定,且避免了单纯西医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也
解决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稍差的缺点。

【关键词】 痤疮;中西医结合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
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痤疮属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范畴,古代
文献从发病的年龄、病变的部位和皮疹特征,相继出现不同的病名,
隋唐以前称之为“面疱”、“皶疱”、“嗣面”、 “面皯疱”、“皰疮”等;
明清以后称之“粉疵”、“酒刺”、“谷嘴疮”、“粉刺”等,俗称“暗疮”、
“壮疙瘩”、“青春粒”等[1]。痤疮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在社交、心
理、情绪等方面对患者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痤疮是一种不容忽
视的心身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门诊自2001年3月—2010
年3月共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86例痤疮患者,取得了
满意疗效,现进行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精品
可编辑
1.1 一般资料 门诊收治的186例痤疮患者,男72例,女114
例,年龄13~42岁。根据Pillssbury临床分级系统根据炎症性皮损
和深在性皮损的有无及多少将痤疮严重度总体上分为4级:Ⅰ度(轻),
黑头粉刺散在及多发,有散在性炎症性皮损;Ⅱ度(中等);Ⅰ度加浅表
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仅限于面部;Ⅲ度(重度);Ⅱ度加深在
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面、颈和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加囊肿,
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Lucky根据占优势的皮损类型和评价者
的总体印象把痤疮严重度分为较轻、轻(粉刺性痤疮)、中(丘疹脓疱性
痤疮)、重(丘疹脓疱性痤疮)、特重等5 级。中医将痤疮分为5种证
型:(1)肺热型:丘疹性痤疮,主要为炎性丘疹、丘疱疹,色红,少许
脓疱相杂,两颊较为密集,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2)毒热
型:痤疮以脓疱和炎性丘疹为主,面部色红,痤疮满布,疹色红或黯
红疼痛,有少量脓汁外溢,患者可伴口苦、便秘。(3) 脾胃湿热型:
脾虚水湿内蕴,郁久化热,脾胃湿热胶结上蒸面部而致痤疮,痤疮主
要分布在口周、下颌,多为炎性丘疹、脓疱,伴口臭。(4) 痰瘀型:
痤疮经久不愈,皮损以炎性结节、囊肿为主,内含有带血的黏稠脓液,
炎症范围比丘疹深而大,有的结节发生坏死形成溃疡而遗留瘢痕及色
素沉着,伴有口干心烦、失眠多梦、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5)冲任失调型:痤疮反复发作,月经前3~5天加重,伴月经不调,
或闭经。
精品
可编辑
1.2 治疗方法 Ⅰ度:罗红霉素150mg,每日两次口服,维胺
酯维E乳膏外用[3],硫磺皂洗脸,结合中医相应分型口服中药,外敷
中药或中药面膜每周1次。Ⅱ度:在Ⅰ度基础上替硝唑0.5g每日两次。
Ⅲ度:在Ⅱ度基础上中药面膜每周做两次。Ⅳ度:在Ⅲ度基础上根据具
体情况给予口服维胺酯胶囊和乙烯雌酚或达英。根据患者经济状况,
可两周行E-光治疗1次[2]。中药按不同分型给予口服不同方药。(1)
肺热型:治以清肺热,方药:炙枇杷叶10~20g,栀子、黄芩、黄柏
各10g,金银花20~30g,连翘20g,丹皮10g,赤芍10~15g,红花
5g,凌霄花10g,桑皮15g,川军(后下)5~15g,石膏(先煎)20g。(2)
毒热型:治以清热解毒,方药:蒲公英20~30g,紫花地丁、连翘各
20g,金银花20~30g,黄芩、黄连、黄柏各10g,白花蛇舌草20~30g,
元参20g,生石膏(先煎)20~30g,花粉15g,赤芍10~20g,川军(后
下)10g。(3) 脾胃湿热型:治以健脾化湿清热,方药:党参10g,白
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黄芩10g,黄连各10g,金银花30g,连
翘20g。若有囊肿结节加活血化痰药。(4)痰瘀型:治以化痰开郁、软
坚散结、通络逐瘀。方药:瓜蒌30g,胆南星、陈皮、半夏、昆布各
10g,生牡蛎先煎20g,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当归各10g,赤芍
20g,夏枯草10g。 (5)冲任失调型:治以调理冲任,方药:淫羊藿、
仙茅各10g,黄柏20g,生地15g,乌药10g,坤草20g,白花蛇舌草
30g,当归、丹皮、栀子各10g,苍术20g,半夏15g,茯苓20g,陈皮
10g,浙贝母15g,桔梗10g,夏枯草15g。同时外用中药湿敷,外用
药辨证组方:(1)清热解毒:槐花、苦参、百部、连翘、蒲公英各10g,
精品
可编辑
金银花20g。(2) 消肿散结:芒硝10g,马齿苋15g,凌霄花10g。(3)
减轻皮脂:芦荟10g,虎杖15g,荷叶、山楂各10g,赤芍15g。(4) 减
轻色素沉着:僵蚕、冬瓜仁、桃仁、白芷各10g。以上诸方可分别加
水,小火煮沸20min,取汁,睡前用纱布6~8层蘸药汁呈饱和状,湿
敷于患处持续30min,湿敷时:(1)方温度宜略低于体温;(2) ~(4)方
温度宜略高于体温,每日1次。中药面膜用大黄、硫磺、苦参、百部、
蒲公英、金银花、黄连、黄柏、黄芩、野菊花、木鳖子、僵蚕、石膏、
冰片比例配制加工成粉状备用,应用时用蒸馏水和成软膜,清洁面部
后敷于患处,20min后去掉,清洗面部,每周1~2次。
精品

可编辑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
80%以上;好转为皮肤消退50%~80%;无效为皮损消退< 50%或加重。
2 结果

自2001—2010年9年共收治痤疮患者186例,采用中西医结
合治疗,经过1~8周治疗,痊愈112例,显效53例,好转21例,总
有效率100%。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长期对痤疮的研究,对痤疮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越来越明确,已经细化到何种细菌、何种酶、何种激素
对本病的具体影响,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完善。同时中医经过几千年对
痤疮的研究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所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痤疮既是从微观上针对性很强的治疗,也从整体上调理;既减少了抗生
素、激素等西药的用量,也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中药副作用
小,并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以下问题:(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并且对化妆品的大量应用,
出现了大量的由于应用化妆品导致的皮肤损害,形成了化妆品性痤疮,
给临床提出了新的课题。(2)痤疮的发生本身与过饮肥甘、辛辣等食品
有关,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更加重了痤疮的发病,应该注意合理
精品
可编辑
饮食,多吃西红柿、胡萝卜、萝卜、芦笋等蔬菜水果,少食辣椒、胡
椒等辛辣蔬菜,少吃油炸食品。(3)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
向的改变,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绪波动大,睡眠质量差,影响到内
分泌改变,也加重痤疮的发病,痤疮患者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平和的心态。(4)电脑、电视、微波等辐射和粉尘对痤疮的发病也影响
越来越重,笔者观察到长期电脑前工作和玩具厂、首饰加工厂的工人
容易患病。为了减少痤疮的发病应从饮食、情绪、生活环境、化妆品
选择等方面注意,当然遗传方面的因素目前医学界尚无太好的解决方
法。
精品

可编辑
【参考文献】
1 虞瑞尧.痤疮诊治彩色图谱.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5.
精品

可编辑
2 张昕,冯峥,李恒进.强脉冲光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118-121.

3 李金燕,刘金花,黄必然.162例囊中型痤疮局部护理治疗
效果分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53-354.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