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 绪论 方法研究就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加工、制造、装配、操作、管理、服务)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的考察、系统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劳动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计划经济的模式使企业不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条件。我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仍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5%,而物耗率达60%,比发达国家的水平高出近一倍。因此在这种现状下,方法研究就更需要在生产制造业中被普遍挖掘。 在人类生活中,人们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但选用方法不同,获得的效果就不同。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获得较高的产出。方法研究就是这样一种好的系统研究技术,它的研究对象是系统,解决的是系统优化问题。 鉴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对现有的加工工艺流程、工序、物流以及设施布置进行分析并改善,以庞大的工业工程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该企业是早期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很多作业方法都是有待于改进的,现场的很多工序规划不是很合理,使得车间运行起来效率不高,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方法研究,可以对车间的一些操作手法进行改进,降低总成本,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油缸车间生产装配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加以改善。研究的结构与框架大体是:先叙述下选题的背景,再细述方法研究的基本理论,再运用方法研究理论对油缸车间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具体分为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再运用这些理论对现存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评价,拟定新的作业方法。 苏建:方法研究在合肥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油缸车间的应用研究 1方法研究基本理论
1.1 方法研究 1.1.1 方法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 工业工程(IE)是以人员、物料、设备、资金、信息、环境等组成的综合系统为对象,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综合应用多种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运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工程技术的方法,对上述系统做出分析、评价、预测、规划、设计,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工业工程是科学管理、管理工程、工程技术交叉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可操作的管理技术和工程方法]1[。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分析、研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作业测定)。这是非常实用的管理技术。 方法研究在企业里有广泛的用途,是很实用的技术。它能改善并优化工作流程和作业程序,改进工作地的布置和设计,消除工作或作业流程、操作人员动作以及物料、设备、场地、人员互相配置中的浪费,节约资源和时间,减少和减轻劳动者的疲劳和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2[。 方法研究是工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分析、研究作业中物料、设备、场地、人员的安排配置、作业程序、物料流动、操作活动,目的是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不均衡的浪费之处,研究用更好的方法和标准来改进作业,提高效率,使作业更为简便有效、省时省工、安全经济。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包括了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主要内容或基础是工序分析和动作分析。见下表1-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 表1-1 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Table1-1 The object and content of method study
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方法
加工制造的全过程 从原材料到半成品,直到产成品出厂的流程 流程图分析;工序分析; 计划评审技术(PERT)
工厂布置、车间布置 车间、作业场地、仓库、动力设施之间和内部的物料、设备、人员的位置、作业互配
流水线图分析;物流图分析;模型
分析;互相关联图表;因果图分析
作业区布置 作业人员周围物件的安排放置、人员作业活动的位置 动作要素分析;符号图分析;预定时间标准;动作经济原则
协同作业或自动化作业 人、设备的操作配合 工作抽样;记录动作;多位式作业分析;人—机程序图分析;作业简化原理
操作人员作业活动 操作人员的动作行为 影像分析;符号图分析;动作要素分析;预定时问标准;动作经济原则;工效学
1.1.2 方法研究步骤 (1)选择对象。一般选择消耗人力和设备较多、投人大、对系统影响大的工作,效率低、消耗高、质量不稳定的瓶颈工序,或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劳动条件差的作业等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研究。用直接观察现场的方法,详细记录全部事实,并掌握有关资料,尽可能采用符号、图表进行写实。 (3)分析、改进。逐项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并进行综合,找出系统改善的方案。 苏建:方法研究在合肥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油缸车间的应用研究 (4)进行评价。对方案的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与旧方法对比,计算出新方法各项目节约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费用。 (5)贯彻实施。先培训企业有关职工.以便顺利推广。在实施中,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最后作为标准化方法列人手册或制度执行。
1.1.3 方法研究技巧 1.五种分析方法。 (1) 5W1H提问技术:如下表。
表1-2 5W1H提问技术 Table 1-2 5W1H questions Technology 考察点 第一次提问 第二次提问 第三次提问 目的 做什么 是否必要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原因 为何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否不需要做 时间 何时做 为何需要此时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地点 何处做 为何需要此处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 人员 何人做 为何需要此人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 方法 如何做 为何需要这样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2)程序分析法:就是从整个加工制造或作业过程、从大处着眼进行大体分析。 (3)动作分析法:就是从小处着手对工作人员的操作动作和行为进行细微分析。 (4)作业分析法:就是对某个作业进行详细分析。 (5)影片分析法:就是用摄像机对准工作人员的操作拍摄.分析研究其各个动作单元和动素是否必要和合理。 2.五张图表技术。 (1)流程程序图和汇总表(梗概图):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流程及保证其效果的检验程序的图表,用新旧方法对照其效果。 (2)工序程序图和汇总表: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检验、搬运、停滞、贮存等全部工序的过程图表,用新旧方法对照其效果。 (3)物料流线图和汇总表:用平面或立体来显示加工制作全过程中物料搬运的流程,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 从工作地或设备布置上缩短搬运距离,改进生产组织。 (4)人—机联合作业程序图和汇总表:它显示手动时间和机动时间互联的配合关系;分析目的是减少机器的空闲时间,改善操作人员与机械的配合和平衡关系,提高人一一机作业系统的效率。 (5)操作人员作业程序图和汇总表:即左右手以及脚的动作程序图,分析其协调配合关系,以便改进操作方法。 3.ECRS四大原则。 (1)取消(Eliminate):对程序图或流线图上每一项工作、工序、作业都加以审查,确定其保留的必要性,凡可取消者一律取消。例如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取消不方便和不正常的作业,取消一切不必要闲置时间等等。 (2)合并(Combine):不能取消的,则应考虑相互合并、组合的可能性。凡能合并者,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重视安全前提下予以合并。例如把几种工具合并成一种多功能工具,把几道分散的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把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等。 (3)重排(Rearrange):对程序序列先后顺序进行分析,考虑重排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提高效率。例如重排工艺流程使程序优化,重新布置现场使物流路线缩短,重组工位消除薄弱环节,重新分工使工作量均衡等。 (4)简化(Simple):分析复杂的流程和每道工序的内容,加以合理简化。例如简化作业方法,减少运送路线和装卸次数.用最简单的动作来完成操作等]3[。
1.2 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方法研究的起点,它是从整个制造过程考虑。其研究对象为各项作业或操作。对各作业运用剔除、合并、重排与简化的方法使各项作业合理化。所谓程序就是完成工作所经过的手续和路线的意思。依照工程程序,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研究,分析有无多余的或重复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太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等,进一步改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称为程序分析]4[。 进行程序分析时,可以根据它的目的而选择适当的技术。一般来说,分析整个制造过程采用作业程序图。分析物料或产品的流动,则采用流动程序图。有关工厂布置及搬运的苏建:方法研究在合肥长源液压件有限公司油缸车间的应用研究 分析,采用线图。分析产品或材料流程的浪费情况,则采用流动程序图与线图合并分析。 1.3 作业分析 工作程序中,对某一个工作地,分析作业者的操作方法,或者与机器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达到改善操作方法,降低工时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等,称为作业分析。由此看出,对同一工作地上的工作进行研究,应运用作业分析。而对整体性的制造过程或者是一系列操作进行研究,应运用程序分析。 作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作业的组成部分;(2)分析影响作业组成部门延续时间的因素。 作业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详细地研究改进一个工作地上的作业,如果是使用机器的作业,则使用人机程序图或多人机程序图来分析,研究减少机器的空闲时间并改善操作人员与机器的平衡关系。如果是手工操作的作业,则使用操作程序图对作业进行分析。在分析特定作业时,经常会运用到动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1.4 动作分析 程序分析从宏观整体出发,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之后,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进行分析,删除其无效的动作,促进其有效的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动作分析有两个主要目的:(1)简化操作方法,发现操作人员的浪费,减轻工人疲劳,为制定标准工作方法奠定基础;(2)发现空闲时间,取消不必要的动作,进而制定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根据动作分析的精确程序不同,通常采用下述方法: (1)目视动作分析。以目视的方法寻求改进的途径,借助操作人程序图及动作经济原理为分析工具; (2)动素分析。细分动作的构成要素,得17种动素。将工作中所用的各个动素逐项分析以谋求改进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周期较短且具有较高重复性的手工操作甲; (3)影片分析。以摄影机对各操作拍摄成影片,进而对影片进行分析由于影片分析成本高,该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品种稳定、寿命周期长、生产周期短,且具有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