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前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天津xx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分析与改善
专业(方向):工业工程
学生信息:
指导教师信息: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2013年4月18日
内容要求:
1.工作过程
在寒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进入天津xx公司的实验部进行实习。
主要工作是实验室配料、制作样品并且整理各类文件以及会议记录。
完成实验室与车间的资料传递工作。
在此期间,我依次对公司的基本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车间人员的操作顺序以及公司车间平面布置等进行了了解。
发现该公司生产车间布置不够合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返次数过多、操作过程繁琐以及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车间进行观察、数据收集之后,查找翻阅相关文献并使用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基础工业工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优化,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改善环境。
⒉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启示
(1)遇到的问题:角色转变不过来,经验不够。
从学习到工作,不仅仅是内容的迥然不同,方法也很不一样。
以前是老师带着学习,现在要主动的观察别人、学习别人。
时刻意识到哪些是需要自己做的。
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总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者干不好。
针对此问题,我转变心态,多多观察其他人,多做事,时刻提醒自己提高学习意识,积累经验。
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谨慎小心,思考最佳方法,避免出现任何错误。
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完美,努力转变角色。
在实习中后阶段,得到了其他员工的认可与表扬。
(2)遇到的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知该用哪种分析方法。
由于生产线产品大部分由机器完成,人员参与控制,所以实际调控次数较多而亲自加工次数较少,与一般制造业不同。
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程序分析阶段,实际操作步骤很多,而且为了优化反应时间、距离和简化操作次数,在流程程序分析和人机作业分析中两种
方法不知道该用哪个。
我翻阅教材,发现流程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运行的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
而作业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运行的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所以暂时决定使用流程程序分析。
⒊任务书要求进度完成情况
在毕业论文之前,我对xx公司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且找出了生产的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的地方。
为了解决它们,我把大学期间有关的课程资料拿出来仔细复习了一遍。
希望用理论和实践结合改善这些问题。
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开题报告、任务书、实习报告和初期论文等,完成了任务书阶段性的要求。
最近在完成论文中生产的优化阶段。
⒋文献综述
生产线是每个制造型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流程关系到生产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人员和物料的利用率。
对生产线进行合理的分析及改善,是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搭配,效果最优化的关键,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将企业成本降至最低。
同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因此,为了完成本次论文,在翻阅课本和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我了解到了厂房布置的要求,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以及程序分析和6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步骤作用,以及在改善过程中流程程序图、双手作业分析等图表的画法。
让我在改进的过程中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简化了我的工作量。
在主要借鉴易树平、郭伏的《基础工业工程》和詹普思·汤普金斯《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我结合xx有限公司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
中介绍的外加剂的特点,将车间布局进行了改进,主要将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位置移动,以便减少工人的移动距离和次数。
过程中主要运用程序分析中的流程程序分析、动作分析中的双手作业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并且加以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为目的。
最后运用现场管理对车间总体情况进行改进,对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行明确的时间规划。
目的提高车间安全度和员工士气与自律性。
5.课题研究的内容
(1)生产车间的平面布局。
在了解车间布局的情况下,联系实际生产需求和生产操作工序,对车间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布局。
以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车间人员流动,增加车间工人的安全系数。
(2)车间内人员流动次数的减少。
车间流动人员和车辆过多,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另一
方面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所以,减少人员流动,也是车间布局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3)配置溶液时双手搭配。
双手作业的合理搭配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实习期间的观察,运用双手作业分析对操作过程进行优化改善。
(4)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效果在生产中得到了体现,对现场物品的规划以及人员工作时间的固定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5)运输工具。
调整运输工具的承载量,减少人员流动,方便生产。
6.论文大纲
根据目前论文的完成,大纲大致如下:
1.绪论
1.1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企业概况
1.2.1公司简介
1.2.2产品简介
2基本理论综述
2.1工厂布置
2.2程序分析
2.2.1程序分析概述
2.2.2流程程序分析概述
2.3作业分析
2.3.1作业分析概述
2.3.2双手作业分析
2.4现场管理
3.企业现状
3.1主要部门及职责
3.2厂区布置概况
3.3研究现场概况
3.4产品制造流程
3.5现场管理概况
3.6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分析与优化
4.1生产车间布局的改进与优化
4.2对生产过程的改进与优化
4.3对配置过程改进与优化
4.3对现场管理的改进与优化
4.3.1现场物品摆放管理
4.3.2工作时间的制定
5.评价改进方案与改进结果
6.致谢
7.参考文献
(注:上述内容为论文初步大纲,在以后论文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或者新的想法,需要加进论文中,因此请允许以后论文并不完全按照大纲来写。
)
7.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詹普思·汤普金斯《设施规划》[M].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8.1
[3]卜家繁. 工业工程在优化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 铁道运营技术,2003,03:38-40.
[4]王戈. 谈5S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30-31.
[5]杨立君,邢以群. 现场管理系统优化的基本模式[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01:53-59.
[6]祖峰. 浅析我国现场管理的现状与改善方法[J]. 北方经贸,2009,No.29506:118-119.
[7]徐秋栋. 《工业工程典型案例分析》[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v.15;No.8506:81.
[8]李炽辉,黄玉萍,李锦辉. 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案例研究[J]. 工业工程,2006,06:126-131.
[9]刘小俊,丁勇,赵希男. “5S”管理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No.30504:21-22.
[10]宋晓艳,朱玉杰,徐琳. 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J]. 森林工程,2007,02:91-93.
[11]蔡霞. 浅谈质量与6S现场管理的重要性[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08,No.6101:75-77.
[12]张昆明,于淼,李雨潇. 浅析工业工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No.26718:150.
[13]吕晓彬. “5S”现场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No.31001:59-60.
[14]J. Michalska,D. Szewieczek. The 5S methodology as a tool for improving the organisation[J]. Journal of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07,242:.
[15]Kaoru Kobayashi. Business improvement strategy or useful tool?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5S concept in Japan, the UK and the US[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