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一月
摘 要: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
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本文以钢琴套曲《四季》
中的第一首《一月—炉边》为例,从音色、力度和情境三方面探索
出合适的演奏处理办法,以及对我们更好的把握柴可夫斯基的钢琴
音乐风格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一月—炉边;演奏处理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9-0085-01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
树一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感人,但他的作品中总带着一种孤独压
抑感。他的这首《一月—炉边》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
在《一月—炉边》忧伤而敏感的旋律里,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的强
烈的感情,旋律线条悠长,饱含了俄罗斯音乐家丰富而深刻的情感
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一月—炉边》这首乐曲以柔和抒情的旋
律,让我们步入了一间幽静温暖的俄罗斯书房,它有一丝忧郁的色
彩,令人怀旧。
一、温暖柔美的音色把握
首先是呈示部,在乐曲开始部分的主题呈示(1-4),主旋律第
一小节用指尖力量的方法,用贴键方式触键,获得柔和歌唱的声音
效果,左手触键应更弱更柔和些。高低声部的反向进行要将音乐推
向句子的小高点。乐曲第一段结束处的渐慢要从容,终止线前要有
呼吸感,因为从这里要使音乐出人意料地进入中段的e小调六级和
弦,使第一段的音乐情感告一段落。其次是展开部,(29-36)中的
第30、32、34小节,琶音要平均而轻巧,就像是用竖琴演奏的效
果,它的出现不时的打断前一小节的思绪。再现部前20小节
(61-81),在音乐上的处理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可处理得更轻
一些,像是在眷恋着刚才回忆往事的心绪。第88小节是前一小节
的模进,感情更强烈,这两小节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式的音乐语言,
表现出心潮的涌动。90小节最后半拍这里是音乐情绪的转折点,增
六和弦要弹得鲜明。而93-94小节的渐慢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有种
大势已去的悲凉感。从95小节至曲终这段音乐,第96 98小节,
声音要求要柔和,歌唱。这里是感情微弱的回音,飘渺的幻影渐渐
消失。最后一小节音色要轻而明亮,时值必须保持,让声音在空中
消散。
二、张弛有度的力度控制
呈示部的主题出现就是一个“p”的标记,弱弱的出现,随后就
是一个渐强的记号,以模进的方式出现,主题继而由强渐弱。紧接
着主题再现,继续以一个“p”开始,慢慢的渐强,继而到一个“f”,
这个从“p”到“f”的飞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作曲家的内心体
现。从呈示部结束的第 “f”力度到展开部,原本以为作曲家会将
展开部推向一个高潮,谁知一开始第29小节就是“p”的下行音阶,
接着就是不太快的琶音,第30小节力度变成了“pp”,越来越弱的
音乐走向,似乎作曲家在迷茫的回忆着往事。再现部比呈示部的力
度更难控制,因为在相似的力度要求上要形成一定的对比。而这里
也似乎表现的更强烈一些,由弱渐强,由强渐弱,很细小的变化,
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后面的补充第89小节由“mf”到第91小节
“p”,渐渐的变慢,也逐渐变弱。最后进入尾声,第95小节,很
弱很弱“ppp”,似乎火炉里的火即将熄灭了,到97小节 “pp”又
似乎燃烧了一下,带来了一点火光,似乎这只是幻想,接着又是第
98小节“ppp”一直到最后,似乎在蔓延,但是最后炉火还是一点
一点的熄灭了,最后的温暖也熄灭了。
三、恬静朦胧的情境塑造
一副寂静冬日的夜晚,壁炉边恬静的休息和沉思的画面从这行
诗的意境中展现出来,乐曲的中间段落,运用了琶音的音型手法,
更多的渲染了这种气氛,烘托出一种幻想的意境。呈示部音乐刚出
来的时候,想象在寒冷的冬夜天,夜色笼罩着大地,一个昏暗的书
房角落里,壁炉里的火光在微微闪烁。忧伤的旋律,在平静的夜里
多了一丝生气,多了一份温暖,同时也感到多了一份忧郁,多了一
份惆怅。模进乐句可以用踏板将小乐句与小乐句衔接起来,音乐情
绪上的模进语气直推至第18小节的第一段小高潮;展开部,速度
不快,琶音制造了幻想的气氛,让人们感觉音乐似乎陷入了沉思,
好像一时又没有一个完整的思绪,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在疑问着
什么,一直在脑海里徘徊,就这样一直反复了多次,似乎心情突然
好转,使音乐很快就变成了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情绪。再现部的主
题再现,比呈示部在情绪上多了一份惆怅,被更深一层的忧郁笼罩
着,似乎在害怕失去什么,但随着炉火越来越小,夜显得越来越平
静了,音乐也越来越弱了,火光要熄灭了。
上文从音色、力度和情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一月—炉边》演
奏实践中的一些处理办法,在弹奏上要注意触键的方法,连奏的歌
唱性,体现出温暖柔美的音色;力度上注意由强渐弱到由弱渐强,
很多细微的变化要表现的张弛有度,情景上在诗情画意里面带点朦
胧而忧郁的感觉,理解要到位。最后要层次分明,气息连贯,使音
乐更加优美,使温暖而恬静的炉边音乐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
版,2001:124-135.
[2]逸文译.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84: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