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膜性肾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皮侧有弥漫、均匀的颗粒状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均匀增厚、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致出现一系列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膜性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是引起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之一。

虽然一些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是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以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仍然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膜性肾病大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以激素抵抗型为多见,西药治疗疗效不佳,多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膜性肾病上开展了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现将其整理综述如下。

1单味中药及提取物1.1水蛭素回顾性分析87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使用水蛭素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

按口服水蛭素(脉血康胶囊)、潘生丁分成水蛭素组、潘生丁组。

水蛭素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速度比潘生丁组快,治疗半年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下降,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血肌酐和Hb在绝对数值上也有下降[1]。

1.2重楼重楼能明显抑制C-BSA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NF-κB活化及ColIV分泌;明显减低NF-κB的mRNA表达,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作用相当。

重楼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蛋白尿和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减低肾小球IgG和C3荧光强度;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表达明显减低;能减轻(C-BSA)大鼠肾脏病理损害[2、3]。

1.3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能有效地减少被动型Heymann肾炎蛋白尿, 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肾小球IgG和C5b-9的沉积,减轻肾组织免疫损伤, 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足细胞表面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比Heymann肾炎大鼠有明显增加,分布上的异常开始得到纠正, 足细胞的足突损伤明显减轻,足突融合改善,足突宽度降低,促进足细胞病变和裂孔膜蛋白结构的修复。

电镜显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皮侧免疫复合物、钉突以及基膜反应性增殖均较Heymann肾炎组似有所改善,说明雷公藤甲素疗效机制除了其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外,还与它能显著地改善和修复足细胞病变有关[4]。

1.4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以C-BSA 制成的膜性肾病大鼠,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可降低造模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改变亦明显轻于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有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作用,从而减轻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而造成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损伤和电荷性质的改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降低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肾脏损伤、延缓肾脏病理慢性进展的作用[5]。

1.5 青藤碱青藤碱是从青风藤中提取的生物碱,青藤碱可明显减少C-BSA 肾炎循环IC 的形成,降低尿蛋白,减轻机体免疫损伤和肾小球病变程度;且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与血和尿中的β2 微球蛋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藤碱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有关[6]。

1.6白鹤粉白鹤粉是由鸡屎白加工而成的一种新药,研究证实其对MN 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推测其具有抑制IC 的沉积,恢复和保护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通过抑制某些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7]。

1.7 黄葵胶囊经激素标准疗程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半年无效的30例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和泼尼松,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

治疗组治疗4、12和24周时24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治疗同期减少[8]。

1.8金樱子醇金樱子醇提物显著降低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化[9]。

1.9地龙类药物地龙类药物能使大鼠C-BSA肾炎尿蛋白减少,血脂降低,血浆Alb上升,降低血清白介素-6及白介素-2受体,使肾脏病理损害减轻,可能是通过减轻血小板在肾小球局部的聚集作用,并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10]。

1.10川芎嗪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加肾组织t-PA表达,降低PAI-1表达,从而减少Col IV 在肾脏的沉积,减轻或抑制Ⅲ-Ⅳ期MN的病理损害的进展。

川芎嗪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减轻白蛋白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紊乱,并促进Scr的排泄,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11]。

1.11中药藏红花、灯盏花素可抑制环氧化酶,抑制血栓素A,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释放炎症介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MN大鼠尿蛋白[12]。

1.12柴胡皂甙d柴胡皂甙d可减轻HN大鼠蛋白尿,降低血脂,抑制lgG和C3在肾小球内的沉积。

研究显示柴胡皂甙d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等生成,且可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还可能通过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原位IC的形成,增强对IC的吞噬作用,抑制补体的激活,减轻膜攻击复合物所致的肾损伤[13]。

2中药复方2.1益肾通络方益肾通络方可显著降低MN大鼠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 改善血脂代谢, 能够抑制NF-κB、MMP-2 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减轻足细胞融合, 促进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 GBM )修复, 从而减轻肾脏损伤, 延缓肾脏慢性病理进展[14]。

2.2大黄蛰虫丸经用大黄蛰虫丸治疗后,膜性肾病患者血ⅦR、Ag、Fbg显著降低,明显优于潘生丁。

大黄蛰虫丸能改善高凝状态[15]。

2.3加味阳和汤加味阳和汤具有降低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

加味阳和汤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炎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抗凝、降脂等作用[16]。

2.4肾维康对肾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肾维宁治疗组及潘生丁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尿、蛋白尿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

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0%、73.3%。

肾维宁冲剂是治疗膜性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对膜性肾病的血尿及蛋白尿有明显治疗作用[17]。

2.5健肾片健肾片治疗MN 模型大鼠,显著降低C—BSA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作用,健肾片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认为健肾片治疗慢性肾炎、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

并用免疫荧光、电镜观察发现,健肾片能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18]。

2.6活血软坚方活血软坚方(益母草、蝉蜕、海藻、鹿衔草)能减少家兔IC 的形成,减轻基底膜的增厚,阻止新月体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抑制MN 家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减低血浆中IL-1、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从而减轻家兔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达到延缓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19]。

2.7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所创的益气活血名方,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总以脾肾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并配合西药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膜性肾病,从多个方面调节患者的免疫水平、凝血状态,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提升血浆白蛋白、减少纤维蛋白原,故而达到有效治疗膜性肾病的目的[20]。

2.8昆仙胶囊昆仙胶囊大剂量可以降低C—BSA大鼠模型的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小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昆仙胶囊降低免疫复合物在基底膜沉积有关[21]。

2.9 益气活血系列方益气活血方用于以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备的MN家兔模型,证实中药组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的疗效肯定,且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22]。

2.10加味阳和汤加味阳和汤具有降低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的作用,而对肾功能无影响。

加味阳和汤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炎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抗凝、降脂等作用[23]。

2.11导赤止血胶囊导赤止血胶囊有显著降低MN 模型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提示对修复肾小球病理损伤,改善肾小球硬化程度,防止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减慢肾病进展有良好的功效;能通过减轻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达到减轻血尿的目的[24]。

2.12安肾胶囊安肾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降低蛋白尿、控制血尿、修复肾小球病理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膜性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25]。

2.13复肾汤复肾汤(野菊花、益母草、蒲公英、车前子、紫花地丁、车前草、芦根、苦参、茯苓、泽泻等)治疗MN 模型家兔,有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复肾汤改善机体免疫过程,可能是抑制和降低某些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或者是抑制特异性抗体与肾小球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肾小球上皮下IC 的形成;再者可能是抑制C5b-9的介导,改善GBM状态,减少蛋白尿[26]。

2.14肾炎合剂能降低大鼠尿蛋白,使增厚的GBM减轻,上皮下电子致密物减少,足突融合改善,对防治大鼠早期MN有较好的疗效[27]。

2.15抗炎清肾方黄谷香等发现百部、白芷及白及3味单味中药汤剂均对膜性肾病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百部和白芷的作用尤为明显[28]。

3中医辨证分型施治陈以平等[29、30]强调要根据膜性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将本病主要分为2型:1、湿热瘀阻型,治宜清利湿热、益气活血, 用陈氏清热膜肾方加减;2、脾肾阳虚型, 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活血, 用陈氏补肾膜肾方加减。

陈以平以上述方法临床观察145例, 结果显示: 清热膜肾方及补肾膜肾方组总有效率为75.7% 明显优于西药对(46.7%), 随访2年,总有效率达80.8%, 而西药组仅为41.7%。

王钢等[31]将本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1、寒湿浸渍型,治宜通阳化湿利水;2、脾肾阳虚型, 治宜温补脾肾、通阳利水;3、血瘀水阻型, 治宜活血利水;4、肝肾阴虚型, 治宜滋补肝肾、兼化水湿。

认为膜性肾病与中医阳气虚密切相关。

刘宏伟等[32]则认为阴虚型也相当常见,治疗42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 并与31例西药组比较, 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俞东容等[33]将本病分为2型:1、脾肾气(阳) 虚型, 予益气健脾温肾, 药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制附子、仙灵脾、菟丝子等;2、气阴两虚型, 予益气养阴, 药用太子参、知母、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等; 兼水湿者, 佐利水化湿, 药用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兼湿热者, 佐清热化湿,药用黄柏、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兼血瘀者,佐活血化瘀, 药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水蛭等。

相关主题